第四章辅导关系与会谈技术精选文档.ppt
第四章辅导关系与会谈技术第四章辅导关系与会谈技术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页帮助帮助他助他助互助互助自助自助互动关系互动关系会谈会谈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页第一节第一节 辅导关系辅导关系n什么是辅导关系?n辅导关系重要吗?n辅导关系的意义何在?n为什么说辅导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n怎样才能发展出一种理想的辅导关系?n要发展理想的辅导关系,哪些态度特质是至关重要的?本讲稿第三页,共四十页n辅导关系对辅导改变有两方面的意义:1、辅导关系本身即有治疗作用;2、辅导关系是其他改变因素的“传送带”和支持物。本讲稿第四页,共四十页n辅导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因为:1、它促进了受辅者的自我探索;2、良好关系能促进情绪的改善;3、良好关系有助于提高受辅者的自尊自信4、辅导关系给受辅者提供了一个向辅导者模仿和认同的机会。本讲稿第五页,共四十页重要的态度特质重要的态度特质n(一)平等n(二)同感理解n(三)真诚n(四)接纳与无条件积极关注n(五)尊重和温暖本讲稿第六页,共四十页(二)同感理解(二)同感理解nempathic understanding;empathy;共情n辅导者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受辅者,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去体认他的内心感受。(设身处地、感同身受)n罗杰斯:“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n同感&单纯的理解;同感&同情n同感的表达本讲稿第七页,共四十页江光荣江光荣.同感反应的五个要点同感反应的五个要点:(1)转换角度。(2)投入地倾听。不仅注意他的内容,更要注意他的非言语线索(声调、表情、姿势等)所透露的情感信息。倾听包含倾身、倾心,“我愿意听你说”,教师把自己关心的事搁置起来,准备好一种开放平静关注对方的心情,身体表情上有特殊的表现:面对对方,身体前倾,看着对方等等。(3)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学生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再进行一番识别、分辨和理解。(4)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把你接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包括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5)在反应的同时,留心对方的反馈性反应,关键是看对方是否感到你准确地理解了他,因为你的同理可能出错,对方的反馈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同理反应有不同的水平,低水平的同感不仅无助于对方的改善和进步,还会损害师生关系。我们时常听老师对学生说“我理解你,但是”这种理解是“我根据我的参考系对某个对象形成认识”,出现教师说“我理解”,学生在心里想“你根本就不理解我(我们),你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我(我们)”的心理抗拒的局面。而高水平的同理往往显得比当事人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刻更中肯,使对方感到教师比自己更理解自己。本讲稿第八页,共四十页n卡可夫则(卡可夫则(R.CarkhuffR.Carkhuff)把共情分成)把共情分成5 5种不同水平,从有害的反应(第一层次)种不同水平,从有害的反应(第一层次)到交换式的反应(第三层次)再到累积的共情(第四、五层次)。到交换式的反应(第三层次)再到累积的共情(第四、五层次)。n水平水平3 3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相当于,相当于EganEgan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4 4相当于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5 5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具体如下: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具体如下:水平水平1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水平水平2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感。水平水平3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水平水平4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水平水平5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 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行动措施。本讲稿第九页,共四十页例例1 1:n来访者: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来访者: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n水平水平1 1的咨询者: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的咨询者: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和否认安慰和否认 n或者: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建议或者: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建议 n或者: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相处?问题或者: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相处?问题 n(水平(水平1 1的反应包括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的反应包括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n水平水平2 2的咨询者:你与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的咨询者:你与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n(水平(水平2 2的反应只针对来访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分,而忽视了其中的情感成分。)的反应只针对来访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分,而忽视了其中的情感成分。)n水平水平3 3的咨询者: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的咨询者: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n(水平(水平3 3的反应中包含有理解,但没有指导。它是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的反应中包含有理解,但没有指导。它是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n水平水平4 4的咨询者: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想让他对你宽容些。的咨询者: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想让他对你宽容些。n(水平(水平4 4的反应既有理解,也有指导。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来访者的不足之处。的反应既有理解,也有指导。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来访者的不足之处。“你无你无法接近法接近”隐含着来访者应负的没有接近父亲的责任。)隐含着来访者应负的没有接近父亲的责任。)n水平水平5 5的咨询者:你似乎不能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需要他对你宽容些。你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步骤,即向父亲的咨询者:你似乎不能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需要他对你宽容些。你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步骤,即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n(水平(水平5 5的反应包含了水平的反应包含了水平4 4的所有反应,另外至少还包括了来访者能够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并达的所有反应,另外至少还包括了来访者能够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并达到所希望的目的。如到所希望的目的。如“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本讲稿第十页,共四十页例例2 2:n来访者:我一直想做一名医生,但我已经对此失去信心了。来访者:我一直想做一名医生,但我已经对此失去信心了。n咨询者:我相信如果你真想做,就能做到。咨询者:我相信如果你真想做,就能做到。水平水平1 1,听而不闻,听而不闻 例例3 3:n来访者:我老师总是找我做事。来访者:我老师总是找我做事。n咨询者:你为什么猜测她总是找你?咨询者:你为什么猜测她总是找你?水平水平1 1,听而不闻,听而不闻 例例4 4:n来访者:我已度过了这么倒霉的一个学期。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来访者:我已度过了这么倒霉的一个学期。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么办。n咨询者:你对于这个学期的状态感到很烦恼,同时因此而困惑。咨询者:你对于这个学期的状态感到很烦恼,同时因此而困惑。水平水平3 3,对表面感受准确理解,既不添加、也不减少,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对表面感受准确理解,既不添加、也不减少,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意义做出的反应。例例5 5:n来访者:我爸妈正在闹离婚,我不想让他们离。来访者:我爸妈正在闹离婚,我不想让他们离。n咨询者:你因为父母闹离婚而感到难过。咨询者:你因为父母闹离婚而感到难过。水平水平3 3,有理解、没有指导,有理解、没有指导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四十页例例6 6:n来访者:我不明白这个意外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生活得不错,可现在却变成这样。来访者:我不明白这个意外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生活得不错,可现在却变成这样。n咨询者:你因为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会突然发生在你身上,所以感到愤恨。你想至少找到一些看起来咨询者:你因为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会突然发生在你身上,所以感到愤恨。你想至少找到一些看起来更为公平的理由。更为公平的理由。水平水平4 4,有理解、有指导,有理解、有指导例例7 7:n来访者:我厌倦了工作,它总是重复老一套。但别的又有什么可做的呢来访者:我厌倦了工作,它总是重复老一套。但别的又有什么可做的呢?n咨询者:因为日常工作,你感觉不满意。你不能从中发现使你感到高兴的事情,你想找些更有吸引力的工作。一个办法就是列咨询者:因为日常工作,你感觉不满意。你不能从中发现使你感到高兴的事情,你想找些更有吸引力的工作。一个办法就是列出你自己的哪些需要可以通过工作得到满足。出你自己的哪些需要可以通过工作得到满足。水平水平5 5,反应中包括理解、指导、行动措施,反应中包括理解、指导、行动措施例例8 8:n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会考,就算想到这个问题,也只是估计自己没有可能取得优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会考,就算想到这个问题,也只是估计自己没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想不到居然不及格!真是越想越不服气。其实这次考试并不难,班上成绩中下的都应付良的成绩,想不到居然不及格!真是越想越不服气。其实这次考试并不难,班上成绩中下的都应付过去了,怎么会想到自己过去了,怎么会想到自己老师,我觉得会考根本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成绩。况且读书也并不是为老师,我觉得会考根本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成绩。况且读书也并不是为了考试,因此我也想开了,决定找一份工作,相信这还实在些,对不对?不过,我父母却骂了我一了考试,因此我也想开了,决定找一份工作,相信这还实在些,对不对?不过,我父母却骂了我一顿,坚持会考是正途,一定要我重读,我和他们争执了几天,没有结果,我真是烦死了。顿,坚持会考是正途,一定要我重读,我和他们争执了几天,没有结果,我真是烦死了。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四十页层次同感反应感受内容程度1你为什么如此悲伤?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会考却失败了。3因为会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4因为会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今后的路怎么走,心中很混乱。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过会考会不及格,因此感到特别失望和难过,也有点气愤;与父母商谈,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因此内心很矛盾。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四十页活动:同感练习活动:同感练习(sympathy)n目的:以图画的方式了解同感的魅力,同时训练同理心。目的:以图画的方式了解同感的魅力,同时训练同理心。n规则:规则:10人左右一组,每人发一张大白纸,每组发几盒油画棒,要求每个人人左右一组,每人发一张大白纸,每组发几盒油画棒,要求每个人静下来,用静下来,用5分钟的时间画自己想画的,随便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分钟的时间画自己想画的,随便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风景、某种意境、向往的生活都可以。画完后风景、某种意境、向往的生活都可以。画完后 传给旁边的人,其他人看了之传给旁边的人,其他人看了之后思考作者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作品上添上自己认为必要的内容,觉后思考作者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作品上添上自己认为必要的内容,觉得作品缺少的但作者需要的内容,时间三分钟。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其他人添得作品缺少的但作者需要的内容,时间三分钟。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其他人添内容,当自己的画传到自己手里时,结束。内容,当自己的画传到自己手里时,结束。n分享:拿到画的人谈自己看了小组成员加工过的画的感受,说明自己分享:拿到画的人谈自己看了小组成员加工过的画的感受,说明自己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谈别人添加的与自己原意的差别,其他人可以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谈别人添加的与自己原意的差别,其他人可以发表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理解。n小结: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如果能尝试站小结: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如果能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别人会感觉很好。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别人会感觉很好。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四十页(三)真诚(三)真诚n指辅导者在辅导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纹饰、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n罗杰斯:“在咨访关系中,治疗者愈是他自己,愈是不带专业面具,来访者就愈有可能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和成长。真诚意味着治疗者对当时当地流过自己心头的情感和态度保持开放。”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四十页真诚的意义:真诚的意义:1、真诚能导致信任和喜爱。2、真诚能促进自由探索和更开放的交流,受辅者有安全感。3、辅导者的真诚态度具有榜样作用。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四十页如何表达真诚?如何表达真诚?1、走出角色。2、保持自发性。3、不设防。4、表里一致。5、愿意分享自我,自我揭示。6、对自己的辅导表现泰然自若。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四十页(四)接纳与无条件积极关注(四)接纳与无条件积极关注n是辅导者对受辅者的这样一种态度:1、辅导者对受辅者的温情、关切之感,这种关怀是无私的,不指望汇报的,是一种喜欢他、想要为他做点什么似的感受;2、感到受辅者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是对这个人的整体接纳。n有两点要注意:1、辅导者要有超越个人价值观、欲求和利害计较的仁爱之心。2、宽容、容忍受辅者身上的缺陷,并不是说必须赞成它们,也不是不能评价,而是不要评价个体的好坏,要就事论事。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页(五)尊重和温暖(五)尊重和温暖n接纳是尊重的前提。n尊重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关注的聆听和回应来实现的。还有:1、对受辅者保持非评价、非批判的态度。2、接受个别性。“虽然我不太赞成你的想法,但我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想。”3、平等、非权威主义。4、创造一种温暖的氛围。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四十页第二节第二节 会谈会谈n会谈在心理辅导中有何作用?n会谈中的信息分哪几种?n会谈技巧主要有哪些?n会谈中主要会涉及哪些非言语反应?n会谈中有哪几种沉默?碰到沉默怎么办?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四十页一、会谈及其作用一、会谈及其作用n会谈是辅导的基本形式和手段。n会谈中的信息主要有两种:1、认知性信息-事实、行为、看法、意图等-内容2、情感性信息-感受、情绪、情感-体验 n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式也分两种:1、言语的-借助语句2、非言语的-透过声调、语气、表情等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一)倾听的态度和习惯n倾:倾身;倾心n听:听的任务包括:1、接受和理解受辅者的言语性信息;2、接受和理解受辅者的非言语性信息;3、根据上下文或其他线索理解为明确表达的信息。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二)询问n询问的功用:(1)帮助缺乏自信或感到不情愿的受辅者进行自我探索和交流。(2)帮助受辅者集中探讨关键的或重要的问题。(3)就当前所讨论的问题,协助受辅者识别出有关的经验、行为和感受,以获得对所讨论问题的更充分的了解。(4)协助当事人更全面更输入地理解他们自己及其问题。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二)询问n合理运用询问、鼓励技巧:(1)多用开放性问题,少用封闭性问题。(“你能不能谈谈”)(2)使用“轻微鼓励”。(3)避免一连串的“我问-你答”。(4)如果一次提问使受辅者谈出一些重要信息,辅导者应作出同感反应,而不要接着问。(5)以表达自己的不明白来引导受辅者谈论。(“你刚才说,你明白从道理上你不该那样对你继母,我不明白这话后面是什么意思。”)受辅者:我实在是一点儿也不想回这个家了。辅导者:听起来好像你要和父母断绝关系。受辅者: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想和父母断绝关系,我只是想从这种冰冷、压抑的家庭氛围中逃离出去。受辅者:我实在是一点儿也不想回这个家了。辅导者: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不想回这个家”是什么意思?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三)释义n指把受辅者谈话中的基本内容、意思,用辅导者自己的话反馈给受辅者。(是实现同感的重要手段之一)n释义的作用:(1)检查辅导者是否准确地理解了受辅者的意思;(2)让受辅者知道辅导者在“跟着”自己。n释义的三点要领:(1)听取当事人的基本意思;(2)提纲挈领地向当事人复述基本意思;(3)观察当事人的反应线索,看他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受辅者:我简直不能理解,他刚刚让我做这,一转身又要我做那。辅导者:他实在把你弄糊涂了。受辅者:爸爸说只有考上理科大学才有出路,妈妈说我只能读文科才有希望考上大学,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可他们也该听听我的想法吧!辅导者:你希望他们尊重你的意愿,一起协商做出个好的决定。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四)情感反映n辅导者把受辅者的各种体验、感受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n基本作用:协助受辅者注意和探索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更真切地体认它们,在意识水平上了解它们,或者明了它们因何而起、是否合适等。a.辅导者:你对妈妈的表现感到难堪,她的举止很不雅,但她又是你妈妈。b.辅导者:你有一种被剥光了、当众展览的感觉,你简直无地自容,又非常气恼。c.辅导者:那是一种绝望,无人能帮你,有种无处呼救的感觉,你感到很无助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四)情感反映n怎样加强情感反映的能力?(1)要尽可能多利用表情、手势、声调等手段;(2)要丰富自己的词汇,尤其是情感形容词词汇;(3)借助情境类比式的描述,如:b。焦急的忧郁的空虚的有希望的可爱的反叛的遗憾的担心的无聊的坚决的嫉妒他人的谦卑的卑鄙的破坏的悲伤的强壮的能干的幼稚的厌恶的兴奋的受伤的紧张的安全的受惊吓的满足的怀疑的狂怒的恼怒的乐观的害怕的恐惧的激动的好奇尴尬内疚妒忌自豪愚蠢温暖舒适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词汇和短语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词汇和短语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五)面质n让当事人面对自己态度、思想、行为的矛盾之处。n受辅者处在矛盾之中,但又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只是在感受上觉得混乱,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通过有效的面质,有助于受辅者澄清认识,达到对自己更透彻的理解。n哪些地方需要面质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五)面质n哪些地方需要面质?n1、受辅者的自我观念与他的理想自我不一致。n2、受辅者的自我观念(自我知觉和评价)与他实际行为表现不一致。n3、受辅者的自我体验与辅导者对他的体验和印象不一样。n4、受辅者所谈到的体验、思想或看法前后不一致。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例:例:n咨询者:你似乎对你爸妈的离婚很在意。(情感反映)n来访者:实际上,我感到很高兴我高兴的是他们终于离婚了。(话说得很慢,声音很忧伤,有混乱的信息)n咨询者:你说你很高兴,但从你的口气中我能感觉到你并不高兴。(面质)n来访者: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真的。(否认)n咨询者:我想是我的话让你难过了。(返回情感反映)本讲稿第三十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五)面质n面质要注意哪些问题?n1、辅导者应对受辅者的不一致之处先明确于心。n2、面质应该以已建立起信任、理解等关怀氛围作支持基础。n3、采取逐步接近矛盾要害的方式。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六)劝告、建议和提供信息n劝告和建议:告诉受辅者做什么、怎样做,并鼓励他去做。n提供信息:给出一些参考信息以协助当事人达到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或协助当事人作出决策。n提供信息似乎更可取一些,因为:nA.它引入了新的视角或决策信息,有助于受捕者获得新认识或作出合理决策;nB.又没有剥夺当事人自己探索和作决定的机会。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二、会谈技巧二、会谈技巧(七)概述n当会谈的一个自然段落完成或在一次会谈结束前,把这一段谈话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作一个小结。它是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辅导者忽视的环节。n作用:a.使会谈显得有结构、有条理,因而能避免谈话双方陷入混乱。b.使双方有机会对刚才的谈话作一番检查,看看是否有理解不清或遗漏的地方,同时也强调了已得到的认识,加深印象。c.为下一步会谈的主题做好准备。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n非言语交流是透过表情、声调、语速、姿势、手势等实现的信息交流。往往比言语表达的信息更可靠。n(一)学习非言语交流的途径 (二)几种主要的非言语反应 (三)会谈中的沉默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二)几种主要的非言语反应:n1、面部表情n2、形体动作n3、声音特征n4、位置和角度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四十页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 (三)会谈中的沉默:n1、创造性沉默:受辅者突然有所领悟 n2、自发性沉默:失去了谈话线索 ,n3、冲突性沉默:#¥%&*n辅导者面对这种沉默,首先要设法判断受辅者冲突所在,是犹豫某件事能不能说呢?还是该不该反驳辅导员呢?等等。n有了这个初步判断,就能较有针对性地作出反应,一般说,给予鼓励、保证,或就你猜测的他的问题开始谈你的认识,或试探性地询问。n如果一时难以判断,应该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这样一种态度: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否重要,辅导者都准备倾听,愿意正视这个问题。“我感到你有些为难,我愿意与你一起来分担”,“你似乎在以沉默告诉我什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谈谈它呢?”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四十页第三节第三节 个别辅导的一般程序个别辅导的一般程序n个别辅导一般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四十页问题探讨阶段问题探讨阶段明确目标阶段明确目标阶段方案讨论阶段方案讨论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评估结束阶段评估结束阶段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四十页n案例本讲稿第四十页,共四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