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每课一练 教科版必修1.doc
-
资源ID:44942475
资源大小:20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每课一练 教科版必修1.doc
【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物理 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A每课一练 教科版必修1(时间:60分钟)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相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纸带上点痕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解析点痕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时间,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只要在纸带上数出间隔数n就可以求出运动的时间间隔n×0.02 s,所以A正确;物体的始末位置可以用纸带上对应的点来表示,可以得出相应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始末位置对应点的距离,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所以B正确;纸带上点痕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相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所以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D正确;点痕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但是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所以C错误答案ABD2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 B瞬时速度C加速度 D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解析打点计时器是每隔0.02 s打下一个点,所以数点就知道时间间隔,故A正确;瞬时速度的求解需要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故B错误;加速度求解需要运用公式或利用图象求斜率,故C错误;位移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故选A、D.答案AD3(20132014江苏南京高一期中)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D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解析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因为T,所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B正确答案B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198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198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6x1)等于(x2x1)的6倍C由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误;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mxn(mn)aT2,可知(x6x1)等于(x2x1)的5倍,B错误;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vB,C正确;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 s,D错误故选C.答案C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解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另一端吊合适的钩码,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再重做两次,即顺序为DBFAEGC.答案DBFAEGC6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确定了vt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作v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作出的v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解析作图时应使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7在实验中,得到纸带如图199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单位:m/s2)()图199A0.2 B2.0C20.0 D200.0解析在此题中,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由题图可知,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x2.00 cm0.02 m,由公式xaT2,有ax/T2(0.02/0.12)m/s22.0 m/s2.答案B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910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m/s2.图1910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xaT 2,不仅得到xxaT 2,xxaT 2,各式相加有xnx1(n1)aT 2.xEFxAB4aT2,代入数据得a m/s21.58 m/s2.答案1.589(2013四川成都期中)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每隔时间T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点某同学在实验中打下如图1911所示的一条纸带,不小心把中间一部分污损了,但能确定污损部分有两个记录点现测得ABs,BEL,利用该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图1911答案(L3s)/6T2(9sL)/12T10实验小组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912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0 s,利用刻度尺已经测量得到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图1912(1)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判断该实验小组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2)计算运动物体在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3)在图1913中作出vt图象,并由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图1913解析(1)因为给出的测量长度的数据都是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精确到了毫米,最后的一位是估读出来的,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2)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vB14 cm/s,vC17.9 cm/s,vD21.8 cm/s,vE25.85 cm/s,vF29.85 cm/s.(3)根据上一问计算出来的速度,在坐标系中可确定5个不同时刻的对应速度,描出5个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图上取相距较远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入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可得a39.6 cm/s2.答案见解析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1914所示,已知交变电流的频率f50 Hz.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85 cm,x23.04 cm,x34.25 cm,x45.48 cm,x56.68 cm,x67.90 cm.图1914(1)在计时器打出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v4_c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v4等于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即v460.8 cm/s.(2)由逐差法得a1.21 m/s2.答案(1)60.8(2)1.2112在研究某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中,如图1915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为依次打下的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图1915(1)由纸带可以判定小车做_运动,因为_(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C点的瞬时速度,vC_m/s.(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m/s2.解析由纸带分析可得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相邻位移之差恒定,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C4.4 m/s.a(CDBC)/T212 m/s2.答案(1)匀加速直线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相邻位移之差恒定(2)4.4(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