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13.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占据教材重要地位,借助于轴对称的性质推进,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结论,能够直观形象地加以验证,在学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后,能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础上,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中去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为后面的等边三角形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知识的衔接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早有了初步的认识,温故知新是本课特点,借助的台阶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的性质,但刚开始接触用符号语言表示推理论证过程,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还不熟练,有待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猜想、观察、验证、证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发展形象思维,借助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经历观察、发现、直观验证、分析证明,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以致用中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解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的难点,团队互助交流中,探索证明思路,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并加以证明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温故知新:通过学生按照课件要求动手操作,折纸剪出等腰三角形,跟随老师板书画出的等腰三角形,温故回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剪出等腰三角形,画出图形,复习概念;观察剪纸折痕,为辅助线的添加埋下伏笔。二、猜出性质,板书课题:结合剪纸中的折痕,展示投影(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引导学生借助轴对称性质,细心观察图形,说出自己发现的图形的性质,小组交流,表达出归纳后的结论。板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活动设计:观察剪纸折痕所在直线对称轴,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小组合作交流,猜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推理演绎,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已知:如图,ABC 中,AB=AC求证:B=C证明:作底边的中线 ADAB=AC,BD=CD,AD=AD,ABD ACD(SSS)B=C试问:可以作底边的高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让学生思考后推进让学生思考后推进。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已知:如图,ABC 中,AB=AC,AD 是底边 BC 的中线求证:BAD=CAD,ADBC证明:AD 是底边 BC 的中线,BD=CDAB=AC,BD=CD,AD=AD,ABD ACD(SSS)BAD=CAD,ADB=ADCADB+ADC=180,ADB=90ADBC试想:等腰三角形的三线能否知一推二?留给学生尝试。等腰三角形的三线能否知一推二?留给学生尝试。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文字命题转化符号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演绎推理能力。试问与试想部分,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启迪发散学生思维。四、例题引领,巩固性质:例题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2已知:如图,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AD=AE.求证:BD=CE.活动设计:例 1 巩固和应用“等边对等角”。例 2 的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三线合一”。ACDACBD?D?C?A?BBAECD五、学以致用,体验练习:1、若ABC 中,AB=AC,A=36,则B=;若ABC 中,AB=AC,B=36,则 A=;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活动设计:问题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巩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六、回顾小结,构建体系:专程把等腰三角形单元,放到轴对称一章的最后一单元,承上启下,作为本单元重难点,地位重作用大,温故知新中,对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进行系统再认识,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最后让学生谈收获:从收获到的知识、掌握到的方法,合作交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感悟和心情。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梳理反思的习惯,寻找知识内在联系,加深并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七、布置作业,反思补救:1、阅读教材 P4951;2、作教材 P56习题 12.3 第 1、2、4、5、6 题3预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阅读教材,预习新课,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和习惯,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对症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