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
-
资源ID:44952786
资源大小:25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
29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2018届长沙一中)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2(2018届稽阳联谊学校)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B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C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D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3(2018届张掖市级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B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动C物质循环只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有关D所有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积极意义4(2018届河北省级联考)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5(2019届长春实验中学)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6(2018届南昌二中)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C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D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7(2018届齐齐哈尔实验中学)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B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信息素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C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8(2018届襄阳五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B植物的花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C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除草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D按照信息来源可以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9(2018届哈尔滨六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都是双向的10(2018届惠州市)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11(2018届长郡中学)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D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12(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联考)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13(2018届烟台一中)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14(2018届浙江超级全能生A卷)如图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7可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Ca1、a2、a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1×100%15(2018届济南外国语学校)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阳光的影响C若该水塘内引入捕食小鱼的大鱼,则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且三者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16(2018届北京海淀区联考)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D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17(2019届新余四中)下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 )18(2018届武威六中)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昆虫单位面积内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该种群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该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B甲图曲线表明昆虫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中通过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D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19(2018届长沙市级联考)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20(2018届北京海淀区联考)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由数据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鳢DDT含量(g/Kg)0.10.76.321.037.919.4124.4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A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B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C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答案与解析1. 【答案】B【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太阳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长需要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无机物质,A正确;黑藻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C正确;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2. 【答案】B【解析】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二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可能再维持另一个营养级的存在了,因此,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D正确。3. 【答案】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但不一定都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约占各营养级能量的10%20%,B错误;物质循环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有关,C错误;负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D错误。4. 【答案】C【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信息传递,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B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正确。5. 【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6. 【答案】B【解析】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蚕沙中的含碳有机物和鱼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可分别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鱼的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被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正确;蚕沙(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错误;桑基鱼塘,通过人们科学规划,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但不能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7. 【答案】D【解析】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B错误;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8.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中信息来源可能是无机环境,甚至可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双向传导,所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单向进行,A错误;植物的花的颜色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植物花分泌的气味物质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化学信息,B正确;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没有体现了信息传递过程,因为生长素类似物是给植物体内的细胞传递信息,不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或者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信息,C错误;生态系统中信息来源可以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错误。9. 【答案】B【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A正确;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直接关系,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D正确。10. 【答案】D【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一般而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D正确。11. 【答案】C【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该图只包括了该地区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虫、鹿、鼠等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共获得了草的能量大约占10%20%,B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蛇的数量不断增加,则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即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C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食物链越短,鹰获得的能量越多,即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D错误。12. 【答案】D【解析】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C错误;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D正确。13. 【答案】C【解析】图中G、H和C构成了食物网,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固定的能量为12.6 J/(cm2·a),H固定的能量为62.8 J/(cm2·a),G固定的能量为464.7 J/(cm2·a),因此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62.8÷464.7×100%=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12.6÷62.8×100%=20.0%,B正确;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该生物群落在图示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如分解者),C错误;H为多种植食性动物,它们之间表现为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D正确。14. 【答案】A【解析】a7是粪便中的能量,不能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光能,A错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正确;a1、a2、a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C正确;据图分析,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1×100%,D正确。15. 【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物种甲是硅藻,物种乙是虾,物种丙是小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硅藻虾小鱼,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小鱼的能量最少,A正确;物种甲是硅藻,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B正确;若该水塘内引入捕食小鱼的大鱼,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同时也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且在各营养级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D错误。16. 【答案】C【解析】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都应该是样方法,A错误;食物链是以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钉螺以藻类为食,而血吸虫与钉螺、人之间都是寄生关系,且血吸虫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并没有通过钉螺,B错误;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导致钉螺大量繁殖,进而促进了血吸虫的大量繁殖,C正确、D错误。17. 【答案】A【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植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因此甲和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消费者、分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因此乙、丙、丁都有箭头指向戊;分解者可以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初级消费者,因此甲有箭头指向乙,乙有箭头指向丙,综上所述,A正确。18. 【答案】D【解析】该昆虫为植食性昆虫,为初级消费者,A错误;病毒与昆虫之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通过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以呼吸作用散失,C错误;由题图可知,种群密度较大时,病毒感染率也较高,故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D正确。19. 【答案】A【解析】富集作用是随着营养级越高含量会越高,由题意可知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而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错误;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20. 【答案】A【解析】DDT属于在生物体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也很难排出体外,因此其会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不断的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A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中都含有一定浓度的DDT,说明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DDT越多,C正确;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根据能量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正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