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44954253
资源大小:13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14上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百家争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程朱理学、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清末新政、鸦片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新中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责任内阁制、达尔文的进化论、工业革命、欧洲联合、经济全球化、美苏冷战、罗斯福新政、维新变法思想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题文】1.“西周的宗法制与领主分封互为补充,是城邦奴隶制向统一的封建古代国家过渡的必然产物。”可见,宗法制A.以分封制为政治基础 B.是古代城邦政治的产物 C.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D.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确立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和分封制【答案解析】 C 解析:结合材料中“是城邦奴隶制向统一的封建古代国家过渡的必然产物”和所学可分析出,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我国古代并未形成城邦政治;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战国时期。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和影响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A 解析:据“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为贵”“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可看出题干中的材料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A项正确。故选: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 ,(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答案解析】 D 解析: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D项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答案解析】C 解析:从表格可以得出,表格只说明了贡绢州的所占比例,没有体现贡绢所占比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D项排除。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D.最高学术目标【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答案解析】 C 解析:依据材料“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强调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程朱理学的历史功效的准确把握。【题文】6.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A. 边塞城市 B. 工商城市 C. 消费城市 D. 军事城市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以故蓄积为天下饶”可以分析出,四方的货物都聚焦在北京,是以北京城因积聚了大量财富而富饶,反映了明后期开始开始,商品经济开始空前活跃。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准确把握。【题文】7.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B 解析: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行,佃农可以有偿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有偿转让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的变革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8.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解析】 C 解析:由于长期的“天朝上国、华夷之辨”思想和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对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所以出现崇厚出访时的现象,C项分析最全面;A、D项只是问题的两个表面现象;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闭关政策”的影响的准确把握。【题文】9.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清末新政【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体现了“一人犯法,自己受罚”的原则,不得株连他人。反映了对个人权力的尊重。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0.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答案解析】 B 解析: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B项符合题意。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11.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据此,他认为应该 A.发展资本主义 B.提倡实业救国 C.降低出口商税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 C 解析:通过材料可分析出,“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就是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出口商税与外国相比较明显太高,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所以康有为认为应该降低出口商税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2.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民国政府统一度量衡的活动,改变了当时中国度量衡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旨在通过经济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交流,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3.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D项正确。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题文】14.1950年,对苏南177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 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 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 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的主要任务【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中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答案解析】A 解析:从题干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的复杂性,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解读。【题文】15.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股份有限责任制 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相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题文】16.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可分析出中法建交的必要性。A、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D项中“普遍”说法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7.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 A 解析:直接民主更加民主,直接民主使得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本题不是说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而是说直接民主的独特的优势和独特的优点。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18.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A保护私有财产 B注重形式规则 C最早的成文法 D保护贵族利益【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B 解析:从题中的有效信息“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受人手持标的物和铜块的宣告”、“以铜块击秤并交给出卖人”等,可分析按罗马法的规定,“要式买卖”很注重形式规则,B项正确。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罗马法的特点准确理解、分析。【题文】19.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 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场,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 D 解析:古代罗马人为统治广大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从题干材料“(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可以判断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A、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可知D项最能够反映材料的主旨,D项最全面。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罗马法的特点的准确把握。【题文】20.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议会开始限制王权C.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D.国王凭手中的权力转嫁责任【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责任内阁制【答案解析】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正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材料正是这一制度的反映,国王处于无权地位,就无所谓“犯不犯错误了”。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对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1.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B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而大国兴衰的结果是导致欧洲世界中心的传统地位最终改变,C项正确。A项说法与B、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变迁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22.“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可能是恩格斯对哪一步著作的评价A.爱因斯坦相对论 B.牛顿自然哲学数学原理C.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物种起源【知识点】S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进化论【答案解析】D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正如材料所言“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3.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A. 诗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B. 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C.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平等 D. 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可分析出最早拥有汽车的都是一些富豪。“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组装汽车的时间大大缩短,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够买得起的“平民汽车”。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产业革命使得富人与穷人都能坐上洗车,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题文】24.钱乘旦等主编的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中记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你对材料中寿命短、犯罪多现象的看法是 A.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低 B.犯罪多反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数据与工业革命成就不相符,是作者主观臆断 D.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建设不协调【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曼切斯特出现了犯罪高、犯罪多的现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社会贫富分化、犯罪率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到应得的成果。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这种经济思想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经济思想准确理解。【题文】2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联合【答案解析】 C 解析:依据材料“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可知戴高乐认为国家是建设欧洲的最基本因素,由此可以得出C项正确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7.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A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 B对美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使美国成为全球的众矢之的 D使美国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答案解析】 A 解析:材料认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说明全球化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冲击,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8.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答案解析】C 解析:通过材料阅读可以了解到,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A、B、D项材料并未交代,缺乏史实的依托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准确理解。【题文】29.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冷战即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内涵及影响【答案解析】 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B、D项正确。C项表述不正确,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即可判断冷战不是时代本身。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特点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30.右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 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解析】 C 解析:图片中英文“TRADE WARS”的含义是贸易战争,由此不难确定图片主要反映的是日本经济腾飞后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贸易争夺战,C项表述最符合图片寓意,A项说法正确但图片无法体现,B、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史实,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的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并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准确把握。【题文】31.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部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表达了美国总统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关键是“相互抗衡”、“ 习惯势力”等,说明美国依然有固定的抗衡思维,D项正确。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2.“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面临空前困难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下列措施属于“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的是A.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B.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C.制定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银行和金融业的举措皆在恢复信用,重建金融秩序,而农业上举措是恢复农业生,故两者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公共工程建设举措,是“以工代赈”,属于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类;工业上的举措施,相关立法等举措,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属于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作用的理解。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36、37、38四选一15分,共计52分)【题文】R1 K1 3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傅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摘编自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材料二 1951年有375名学生被公派到苏联留学,其中中国科学院派出了10名。 “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计划派出留学生10100人,其中到苏联的是9400人,留苏预备部招生12800人;另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派实习生1300人左右。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11000多名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苏联政府承担了他们的一半学习费用。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摘编自张久春等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拟派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原因。(11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影响.(14分)【知识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答案:(1)特点:留学欧美;学习西方技术;时间长;年龄小(幼童);有专人管理学习国文。(5分) 原因: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6分)(2)材料一:培养了一批掌握西方近代技术的新市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仅是地方官员大力推动,人数及影响有限;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政府主动推动,人数众多;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培养了新中国的科技人才;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14分) 解析:(1)“特点”可从材料一中留学生的年龄“幼童”、留学方向“泰西各国”、学习内容“军政、船政、步算、制造”、学习时间“十五年后”以及留学生的管理机构“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