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44954492
资源大小:2.26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其中135题选择题,36、37、38、39题为综合题。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昼夜交替周期、大气受热过程、正午太阳高度角、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河流补给、水资源利用、内外力作用、天气系统、农业地域类型、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功能分区、循环经济、商业网点布局、能源资源开发、农业发展、气候、农业区位分析、洋流、城市分布特点、河流流域开发、区域生态建设、沙尘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描述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对均衡,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和难度适中,整体试题质量较好。一、 选择题(共35题,115题,每题2分,1635题,每题1分,共50分)【题文】 B21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太阳日短D比一个太阳日长【知识点】本题考查昼夜交替周期。【答案解析】1.C解析:1题,根据所学知识状况,太阳东升西落,在天空中每小时西行15°,而该海轮东行,所以海轮上的人与太阳视运动速度每小时大于15°,故而海轮上的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C正确。【思路点拨】准确理解太阳日概念、海轮与太阳相对速度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题文】 B3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23题。2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C0°23.5°ND0°23.5°S3在CDE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A一直向北B一直向南C先向南再向北D先向北再向南【知识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答案解析】2.D 3.C解析:2题,该地一年内能有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90°,因此其位于热带;再根据这两次最大值出现于12月22日前后可知它位于南半球。D正确。3题,根据2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D点为12月22日,所以CDE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南到达南回归线,然后再向北移动,C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C1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45题。4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5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知识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答案解析】4.B 5.A解析: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藏北高原地区,平均云量日均值小,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差,其气温日较差大;乙地为四川盆地,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好,所以其气温日较差小。B正确。5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均云量日均值大,说明其大气保温作用好,气温日较差小,主要是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A正确。【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平均云量日均值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及准确解读图中等值线变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A2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68题。6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600米 B900米C1 000米 D1 200米7下列地点位于处视野范围的是 A镇、乙村 B山山顶、镇C镇、山山顶 D甲村、山山顶8为了将地的铁矿运到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答案解析】6.B 7.D 8.B解析:6题,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在图形的最左下角,其海拔取值范围是:1000m1200m;乙村的海拔高度为200m400m;由此可得出,两者之间的高差为:600mH1000m,所以B正确。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甲村位于河流的下游,处位于河流的上游位置,而且两地之间河流河道笔直,因此甲村位于处视野范围;山山顶和处二者之间的等高线变化是先密集后稀疏,为凹型坡,所以山山顶位于处视野范围,D正确。8题,N线基本沿着等高线走向,坡度较小,而且路程较近,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D1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 B冰川 C湖泊水 D地下水10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答案解析】9.B 10.B解析: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和蒸发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据此推断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冰川补给,B正确。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最低气温在10,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温年较差大,而且河流以冰川补给为主,应该身居内陆,据此可知,该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河流补给类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D1读下表,回答1112题。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项目甲乙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7020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5401 750农田灌溉用水量(立方米/亩·年)4461 352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5704 00011.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A甲省(自治区)水资源短缺B乙省(自治区)水资源丰富C甲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率低D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高12乙省(自治区)应该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知识点】本题考查水资源利用。【答案解析】11.D 12.C解析:1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为1 750立方米/人·年,高于甲省(自治区) 生产用水量,D正确。1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省(自治区)用水量大,但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为4 000,说明其水资源利用率低,所以乙省(自治区)应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正确。【思路点拨】准确解读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E2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1314题。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雅丹地貌沙丘地貌13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14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知识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答案解析】13.C 14.D解析:13题,吐鲁番盆地是地壳下沉形成的,天山山脉是地壳抬升形成的,C正确。14题,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内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准确解读图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E2读图5,回答第1516题。 图51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 湘 滇 新 桂 内蒙古ABCD16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知识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答案解析】15.C 16.C解析:15题,甲地为峰林,属于石灰岩地区,同类景观多出现在云南和广西地区,C正确。16题,甲地为峰林,乙处为河谷,乙处为外力侵蚀作用最强烈,丙处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现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C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喀斯特地貌成因、外力作用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C3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719题。17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18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19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 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 D气旋台风【知识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答案解析】17.C 18.A 19.C解析:17题,P气压中心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P气压中心的势力最强的时候为夏季,所以当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初秋,C正确。18题,Q处靠近赤道,为低压中心,结合图中等值线可知,Q处气压值可能是1 007,A正确。19题,根据17题分析可知,P气压中心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反气旋,受其影响我国夏季会出现伏旱天气,C正确。【思路点拨】正确判断P气压中心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J2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022题。20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 D乳畜业21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22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答案解析】20.A 21.C 22.A解析:20题,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A正确。21题,b分布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c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判断为乳畜业,其分布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C正确。22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A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题文】 H1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2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24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答案解析】23.B 24.B解析:23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区65岁以上的老人比例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正确。24题,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所以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可能为日本,所以其与俄罗斯相比,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人口增长类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H2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示意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2526题。2519982000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A013岁 B1323岁C2340岁 D4065岁26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A城市化水平降低B粮食商品率降低C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答案解析】25.B 26.D解析:25题根据题干提示,如果性别比大于100,则男性多,反之,女性多;1998-2000年,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小于100的年龄段大致在13-23岁和70-80岁之间,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B正确。26题,从上题可知,人口迁移中男性比例大,河南省男性外迁,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所以D正确。【思路点拨】准确解读性别比概念及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I1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2729题。27当线变成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C三环路 D环城路28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人口向郊区迁移A BC D29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市中心交通拥堵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市中心人口减少A BC D【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答案解析】27.C 28.B 29.D解析:27题,线为住宅区价格曲线,线工业区价格曲线,所以当线变成线时,即一环路至三环路之间区域住宅区支付地租能力最高,C正确。28题,由于工业区支付地租能力较差,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随着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而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提供了条件,B正确。29题,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占地面积大,人流量大,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所以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可以节省租金;市中心交通拥堵,影响正常营业,降低了人流量;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使得二、三环路交通便捷,可以吸引较多的人流量,D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及准确解读图中等值线变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题文】 J1 K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031题。30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 闽浙丘陵31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 【知识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答案解析】30.D 31.B解析:30题,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地有水稻种植、甘蔗种植,应该为我国南方地区,结合选择项可知,闽浙丘陵符合条件,D正确。31题,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循环农业科研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结合选择项可知,B正确。【思路点拨】正确解读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G1 I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32、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33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地形地租市场交通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商业网点布局。【答案解析】32.A 33.C解析:32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地海拔较高,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A正确。33题,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占地面积广。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城区外缘主要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的集散,而且土地价格低,有利于降低场地租金,C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商业网点布局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L6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34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提高煤炭产量35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减少了当地大气污染物D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知识点】本题考查能源资源开发。【答案解析】34.B 35.D解析:34题,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山西省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B正确。35题,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有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而且增强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A、B错;二氧化硫的增加,会增加当地大气污染物,C错;当地水资源匮乏,产业链的增加,会增加水资源利用量,导致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对图表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不大。【题文】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题文】C4 D2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南纬20°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14分)材料二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区域气压中心及盛行风分布示意图。(1)简述材料一所示空气环流运动的成因。(2)列出材料二中G、L和N三个地理事物的名称。(3)受材料一空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材料二中的W势力有所增强。在此情况下,G和L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气候。【答案解析】(1)南太平洋东岸为寒流,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气压较高;西岸为暖流,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气流;最终形成热力环流。解析:南太平洋东岸为秘鲁寒流,西岸为澳大利亚暖流,然后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即可。(2)G为亚洲高压,L为西北季风,N为东北季风。解析:根据图中方向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所以G为亚洲高压,L为西北季风,N为东北季风。(3)变化:G的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L的势力增强。原因:W势力增强,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解析:W为南半球低压,G为北半球高压,所以当W势力增强,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G的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L(西北季风)的势力增强。【思路点拨】熟悉洋流分布规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C4 J1 L7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东北双季水稻种植在辽宁的试验田取得成功,改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经初步测产,每公顷产量可达7 800千克,加上8月上旬收获的第一季水稻每公顷产量9 750千克,每公顷总产量可达17 550千克,是普通单季水稻产量的两倍。这种双季水稻的稻种是由辽宁盘锦市科研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现在在东北有限的无霜期内就可以完成两季水稻的播种、收割。材料二东北地区局部轮廓图。(1)根据辽宁省的地形特点对辽宁省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2)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请分析原因。 (3)当某些自然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时,人类该怎样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和利用?请举例说明。(4)简述图中防护林的主要功能。【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气候、农业区位分析。【答案解析】(1)东南部、西北部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业。解析: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农业类型和图中信息可知,东南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为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业。(2)自然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社会经济原因: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解析: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类型,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开分析。自然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所以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结合题目“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可知,辽宁地区气候满足此条件。社会经济原因:结合题目信息“由辽宁盘锦市科研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可以得出结论。(3)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利用温室、水源灌溉、修筑梯田、土壤改良等方法,对气温、水分、水源、地形、土壤等条件进行改造。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在农业生产时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主要是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利用温室、水源灌溉、修筑梯田、土壤改良等方法。(4)减小风速、保护农田。解析:图中防护林位于东北平原西部,主要是减少西北风对东北平原的影响,保护东北平原的农田。【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发展、农业区位分析等知识点,农业是考试的热点内容,平时要注意总结其相关知识点,能够结合题目信息灵活分析应用,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G1 L4 L8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材料二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三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分布特点、河流流域开发、区域生态建设。【答案解析】(1)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较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解析:根据图中城市分布信息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结合图例信息可知,该区域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较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较多,相距越近。(2)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相反。解析: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主要从GDP所占比重、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来分析。(3)河流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解析: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河流的的利用与治理,以河流为载体来全面促进流域整体经济发展。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航运、发电、养殖、灌溉、旅游等。(4)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解析: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河流含沙量增加,会导致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河道的淤积会影响航运。其整治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思路点拨】熟悉平面三角形图形判读方法、河流流域开发治理措施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L439.西藏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常年受高空西风急流(盛行于西风带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中的一股强气流)的影响,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如图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指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知识点】本题考查沙尘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描述。【答案解析】分布规律:沙尘暴年均日数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常年受西风急流影响,大风日数频繁;自东南向西北离沙尘源地越来越近;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越来越稀疏;较之于东南部,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大风过境,更易起风沙。(任答四点即可)(10分)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其原因主要从风力大小、沙源状况、降水量(降水量影响地面干燥程度)、植被覆盖率、地形状况等方面来分析。【思路点拨】熟悉等值线描述方法、沙尘暴影响因素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