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版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过关演练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44957746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2018版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过关演练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央行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特定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行为。2016年12月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若其他条件不变,受此影响,这可能会使()市场流动性增强居民存款收益下降股市流入资金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降低 A B C D2支付宝“扶老人险”是支付宝推出的、由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全新保险项目。被保险人投入一年3元的保费,可以在“扶老人”引发纠纷而对簿公堂时获得最高2万元的诉讼费赔付。下列对“扶老人险”认识正确的是() A是社会保险,能保证人们避免风险 B是商业保险,能保值增值 C是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D是社会保险,没有任何保险3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甲公司的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一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6%。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 A甲公司股票 B乙公司股票 C丙公司的股票 D银行理财产品42017年伊始,某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75天,认购金额在5万到10万之间的预计到期年化收益率为4.5%。一市民购买了10万元该产品,其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为() A100000×4.5% B100000×4.5%÷365 C100000×4.5%÷365×75 D100000×4.5%×755假定投资市场上收益率有20%、4%和2%三档,一般来讲,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从收益上来看,三者依次最有可能的是() A商业保险、政府债券、存款储蓄 B商业保险、存款储蓄、政府债券 C股票、政府债券、存款储蓄 D股票、存款储蓄、政府债券 6在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10家银行上榜,这10家银行的利润总额达到1816亿美元。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其他业务7如仅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你会选择表中哪一种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基金储蓄投资(万元)4628年预期收益(万元)0.30.250.20.08 A股票 B债券 C储蓄 D基金8春节刚过,央行接连上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有人认为,央行“加息”,股市一定下跌。该观点() A不懂得利率与股价正相关 B不知道股价的波动具有不确定性 C看到了利率决定股票价格 D强调股票是风险最高的投资品种9千股跌停、千股涨停,2016年的股票市场变化多端。这表明() A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 B股票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C股票是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D股票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102016年10月,中国联通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传闻在资本市场流传。这一传闻导致股民轮番追捧中国联通的股票,联通股价因而连续大涨。由此可见() A股票价格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B股票价格的涨落违背了价值规律 C股票收益主要来自股票价格的变动 D股票的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1发放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基础业务。()12商业银行是管理国家金融业务的国家机关。()13债券和股票都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有价证券。()14国债是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15股票是收益率高,但风险度低的投资方式。()三、简析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16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也持续攀升。肇事者无力赔偿等现象不断发生,特别是一些群死群伤的恶性重大交通事故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有的甚至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材料二:国务院发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作为规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行政法规,条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者共同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2)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制定和实施条例的必要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