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二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
资源ID:44961175
资源大小:80.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二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二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诗现存 82 首,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阮籍之诗大多隐晦曲折。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也说:"(阮籍)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猜测。 "(文选·咏怀诗注)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它典型地体现了上述诸特点,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说,它近乎一首朦胧诗,它写了"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也写了自己不寐而弹琴,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清代一些学者往往征引史实来考证其所指,结果往往是反失其旨趣。其中方东树之见"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较为贴近。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 " 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 ,以使文帝之 " 为武帝求婚于籍 " ,终于 " 不得言而止 " (同上)一样, " 酣饮 " 不过是他用以逃避显示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 "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 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 " 孤 "" 独 " 二字,就不难 " 曲径通幽 " 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 " 酣饮为常 " 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 " 夜 " 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 (其六十一)呵!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人吴淇说: " 鉴 ' 字从 薄 ' 字生出 . 堂上止有薄帷。 . 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 " (六朝诗选定论)。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 " 薄帷 " 、写 " 吹我襟 " ,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这虽非屈子那种 " 登昆仑兮食玉英 " 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三四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 " 孤鸿 "" 翔鸟 " 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 " 号 "" 鸣 " 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 " 孤鸿 "" 翔鸟 " 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 北林 " 化用诗经 " 鴥 ( 音 " 郁 ")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 (秦风 · 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 " 北林 " 与 " 外野 " 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 " 蘧(音 " 渠 " )蘧然而觉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 (其三十九),却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 (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 " (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布道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 " 反复零乱,兴寄无端 " (沈德潜语), " 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 " (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 " 悲在衷心 " 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 " 旷世绝作 " 。 "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 ,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