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山西省实验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高中物理 .doc
-
资源ID:44963635
资源大小:239.7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7-2008学年度山西省实验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高中物理 .doc
2007-20082007-2008 学年度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学年度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物物 理理 试试 题题(120 分钟满分 150 分钟)第卷(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1 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 分。1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光滑斜面,当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 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此时小车速度不为零),突然使小车迅速停止,则小车迅速停止的过程中,小物块 A 可能()A沿斜面滑下B沿斜面向上滑C仍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D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2 一石块从高度为 H 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下落的距离等于()A2HB4HC23HD22H3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可能做下列哪些运动()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减速直线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4某物体运动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此物体()A在做往复运动B在做加速大小不变的运动C只朝一个方向运动D在做匀速运动5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角,人站在电梯上,电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速度后便匀速上升,若以 N 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 为人受到的重力,f 为电梯对人的摩擦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上升进程中0f,f、N、G 都做功B加速上升过程中0f,N 不做功C匀速过程中 f=0,N、G 都做功D匀速过程中 f=0,N、G 都不做功6如图所示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人静止在小车 A 上。当这个人从A车上跳到B车上,接着双从B车跳回并与A车保持相对静止时,A车的速率()A等于零B小于 B 车速率C大于 B 车速率D等于 B 车速率7质量为 M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P 和汽车所受的阻力 f 都恒定不变,在时间 t 内,汽车的速度由 v0增加到最大速度 vm,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s,则在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计算()AfsW BftvvWm)(210CtfvWmDfsMvMvWm20221218一列简谐波向右传播,波速为 v,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为 L 的 P、Q 两质点,如图所示某时刻两质点都处于平衡位置,且 PQ 间仅有一个波峰,经过时间 t,Q 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则 t 的可能值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9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设 t=0)波传播到 x 轴上的 B 质点,在它左边的 A 质点正在负最大位移处,如图所示,在 t=0.6s 时,质点 A 第二次出现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则()A该简谐波的波速等于 10m/sBt=0.6s 时,质点 C 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Ct=0.6s 时,质点 C 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下运动D当质点 E 第一次出现在正最大位移处时,质点 B 恰好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 A、B 两物体,中间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 F 拉 B,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去掉 F 后,有()A系统的总动量不断减少B弹簧恢复原长时,系统动能最大C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物体速度相等D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系统动能最小11一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 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q 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2A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qEmg 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qEmg 1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与质量为 m 的物体组成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的 A、B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振子的振动周期为 T,某一时刻物体正经过 C 点向上运动(C 点在平衡位置上方 h 高处),从此时刻开始的半个周期内()A重力对物体做功 2mghB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mgT/2C振子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不变D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做功为零13物块 A、B 叠放在水平面上,装砂的铁桶 C 通过细线牵引 A、B 在水平面上向右匀加速运动,设 A、B 间的摩擦力为 f1,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f2,若增大 C 桶内砂的质量,而 A、B 仍一起向右运动,则摩擦力 f1和 f2的变化情况是()Af1不变,f2变大 Bf1变大,f2不变Cf1和 f2都变大Df1和 f2都不变14质量相等的两小球 A、B 由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绳处于松弛状态,现给 B 一个垂直 AB 连线的水平速度 v0,小球 B 开始运动,当绳子绷直的瞬间()AA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AB 组成的系统沿绳方向动量守恒C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15同步卫星的质量为 M,离地面的高度为 h,R 表示地球的半径,g 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表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则卫星所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A0B22)(hRgmRC423gRmD)(2hRm第卷(共 9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9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20 分)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m=1.00kg 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 为第一个点,A、B、C 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0m/s2。那么:2(1)纸带的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 O 点和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 O 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P=J,动能增加量EP=J;(结果取 3 位有效数字)(4)实验的结论是。17(5 分)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载满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设中间有一质量为 m 的西瓜 A,则 A 受其他西瓜对它作用力的大小为。18(5 分)角速度计可测量飞机、航天器、潜艇的转动角速度,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当系统绕 OO转动时,元件 A 发生位移并输出电压信号,成为飞机、卫星等的制导系统的信息源。已知 A 的质量为 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自然长度为 L,电源的电动势为 E,电源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总长度也为 L,电阻分布均匀,系统静止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在 B 点,此时弹簧在原长处。闭合电源开关,当系统以角速度转动时,输出电压 U 和的函数关系为。19(14 分)运动员沿着周长为 C 的圆形操场匀速跑动,当他经过 A 点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段时间 t,他经过 B 点(AOBO),问该运动员这段时间内跑过的路程及跑动的速率各是多少?20(14 分)如图所示,AB 和 CD 为两个对称斜面,两斜面足够长,斜面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 120,半径 R=2.0m,一个质量为 m=1kg的物体在离圆弧 BC 连线高度为 h=3.0m 处以初速度 v0=4.0m/s 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1)物体在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走过的路程的最大值为多大?(2)试描述物体最终的运动情况。(3)物体对圆弧最低点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分别为多少?21(16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0.3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轨道上,在它下面挂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球 B,车旁有一支架被固定在轨道上,支架上 O 点悬挂一质量也为 0.1kg 的小球 A,两球的球心至悬挂点在距离均为 0.2m。当两球静止时刚好相切,两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两条悬线竖直且相互平行。若将 A 球向左拉至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后从静止释放,与 B 球发生碰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后 B 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和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 g=10m/s2)22(16 分)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 m 厚度不计的两块物 A、B 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第一次只用手托着 B 物块于 H 高度,A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现将弹簧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现由静止释放 A,B,B 物块刚要落地前瞬间将弹簧瞬间解除锁定(解除锁定无机械能损失),B 物块着地后速度立即变为 0,在随后的过程中 B 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第二次用手拿着 A、B 两物块,使得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 B 离地面的距离也为 H,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 A、B,B 物块着地后速度同样立即变为 0。求:(1)第二次释放 A、B 后,A 上升至弹簧恢复原长时的速度 v1;(2)第二次释放 A、B 后,B 刚要离地时 A 的速度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