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44964136
资源大小:20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福建省南安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5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4分)6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诎( q ):说话笨拙。 已:通“以”。 窋(k):同“窟”。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D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者”与 “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谥号”不具有褒贬色彩。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后来可表示敬意。D“陛下” 的“陛”指殿前的台阶。后来“陛下”成为臣下对帝王的尊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参地位低下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虽然有了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还是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B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与民休息,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5分)(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蟠,环绕,盘伏。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1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1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2)醉翁亭记中作者先用排偶句“ ,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3)爱莲说中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4)使至塞上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的诗句是:“ , 。”(5)渔家傲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三、课内文言文检测(12分)(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1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帮助 肆其西封 封:边界 唯君图之 唯:表示希望B. 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终已不顾 顾:顾念、顾惜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宽容、原谅 被八创 被:受C.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完D.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置、安置 沛公不胜杯杓 胜:禁得起、受得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乃欲以生劫之 劫:劫持15.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间至军中”中的“间”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若不阙秦 使使以闻大王 B越国以鄙远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箕踞以骂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D沛公军霸上 项伯杀人,臣活之16.下列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 敢以烦执事旦暮渡易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既祖,取道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令将军与臣有郤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王说,与郑人盟17.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2分) 是寡人之过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以其无礼于晋 金千斤,邑万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得复见将军于此 若属皆且为所虏 沛公安在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A、/ / B、/ / C、/ D、/ 18.下列各句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C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9.下列各句对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C“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竖子”是对人的蔑称。“寡人”是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执事”是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20.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A B C D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周总理时常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跑去,把自己的生命安危_,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某些学校仍以分数为指挥棒,将心理学课程_。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要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_。A.置之度外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B.置之度外置若罔闻束之高阁C.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置若罔闻 D.置若罔闻束之高阁置之度外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西行姑娘楼佳悦将心爱的老马赠予玄奘,让老马代替她伴随取经人迢迢万里行是电影大唐玄奘中最令人心碎的场景。B.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这一天试营业。C.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处理、接受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以会被人工智能颠覆掉。B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发展新区,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C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D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24.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3分)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六、写作(60分)25请以“一步与一生”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C【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角度设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精通现代媒体技术”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B.“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错,从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微博粉丝”使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找到自我认同”;“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也错,原文第一段第五句说“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D.“微博粉丝”“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错,由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可知,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的不是“微博粉丝”,而是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此处偷换概念。【此解析仅供参考】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都”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此解析仅供参考】3、【答案】D【解析】本题从筛选文中信息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从文中最后一段“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可知,“微博粉丝”只要关注名人微博就能直接和明星进行沟通,不需要到现场去。【此解析仅供参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4分)【参考答案】A B。【解析】C项,“匠心独运”言过其实,小说的题目较为朴素而耐心寻味;“调侃意味”不准确,题目是线索。D项,“肖像描写”概括不当,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属于无中生有;“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叶体现得不明显。E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不符合,“跌宕起伏”是指情节曲折,富于变化,这篇小说基本上是平缓的线性结构;“扣人心弦”是指作品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篇小说基本上没有这种艺术效果。【此解析仅供参考】5(4分)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小说结构和技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情节的发展、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结尾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一年之后数学家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一年前算过的账,表现出他的认真、严谨;然而当他明白了自己算错账,女老板骗了他时,他便毅然和女老板分手了,这又表明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也是一个有些偏执的人。同时,这一情节揭示出,从算错账到数学家和女老板成婚,竟然与女老板最初的设计安排有关,这样,女老板的聪明、柔情和心计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使本来平铺直叙的情节陡生波澜,这就将小说情节发展推向了高潮。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数学家虽然精于数字计算,可谓高智商,但却因对社会懵懂无知,最后还是被一个不会算账的女人算计了,同时被算计的还有数学家的同样高智商的会计女友,这一切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人的智商,而是人的情商,所以这样的结构安排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从作品的结构安排角度看,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作品有了起伏,增加了作品的情趣,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此解析仅供参考】6(6分)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梳理出数学天才的几次“爱情”,然后分析他得到爱情和失去爱情的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第二问考生可从数学天才这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并答出启示。注意启示不能脱离数学天才这个人物。总体上看,小说中一共写到了数学天才的三次“恋爱”,第一次,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结束的原因是数学天才纠缠于“两角钱”,实际上这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因为他个性的耿直,对内心原则的坚持,和对计算的偏执。第二次,两个人算是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精于计算,都乐于助人,都很耿直甚至偏执;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些耿直和偏执,而又互不相让,彼此之间不肯交流和沟通,才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分手。第三次,数学天才和女老板是因为数学天才帮忙算账而相识、相爱的,本来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算是修成正果了,然而却因为数学天才知道了真相,不能接受妻子的“欺骗”而分手,表明数学天才这个人不能接受别人的一点瑕疵,他也不能理解妻子当初那么做是为了爱,表明他对自己内心的原则的坚守,也表现出他偏执的个性。综观这三次“恋爱”经历,考生就可以总结出第一问的答案了。第二问,考生在解答时可以从数学天才身上的优秀品质中得到启示,如他对原则的坚守;也可以从他爱情失败中得到反面启示,如做人要学会变通等。【此解析仅供参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7参考答案:D。该句标点符号参考: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此解析仅供参考】8参考答案:B。 【解析】A“长者”是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荆轲刺秦王中的“而伤长者之意”与文中的“重厚长者”,两个“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为正确项。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谥号”有褒贬色彩。为错误项。C项为正确项。D项“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D项为正确项。【此解析仅供参考】9参考答案:D 【解析】没有被惠帝当面谴责,鞭笞儿子曹窋是认为他不该过问朝政。【此解析仅供参考】10参考答案:(1)萧何去世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得分点:“卒”“趣”“治行”各1分,语句通顺2分。大意正确即可。)(2)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一心给隐藏遮盖,相府中没发生过事。(得分点:“细过”“专”“覆盖”各1分,语句通顺2分。大意正确即可。)参考译文:惠帝二年,萧何去世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回去。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相国,两人有了隔阂。到萧何将死的时候,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的,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就斥退赶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到曹参不做事,来的人都想说话。来到的人,曹参就把醇厚的酒给他们喝,一有空,官员们想要有话说,曹参又让他们喝酒,喝醉以后才离开,始终不能进说,认为这是常规。相国官邸的后园靠近官员的住处,官员每天饮酒唱歌呼喊,曹参的随从侍吏厌恶他们,但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就请曹参到园中游玩,听见官员酒醉唱歌呼喊,随从侍吏希望相国召来他们制止他们,曹参竟反而取来酒设座唱起来,也唱歌呼喊跟他们彼此呼应唱和。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一心给隐藏遮盖,相府中没发生过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曹窋洗澡洗头以后回去了,乘机进言,按照惠帝的话劝谏曹参。曹参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说:“赶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到了朝拜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给曹窋处罚呢?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皇上说:“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治理天下),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你歇着去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1.【参考答案】 BE【解析】B项中“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并未集中体现“擅长说理”这一特点。)【此解析仅供参考】12【参考答案】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评分细则:6分。三个要点,每个2分。大意正确即可。】【此解析仅供参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3参考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三、课内文言文检测(12分)(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14.参考答案:C 解析:A、济:渡河;B、顾:回头;D、置:放弃、丢下,劫:强迫、威逼。【此解析仅供参考】15.参考答案:C 均为名词做状语。 解析:A、都是使动用法B、都是意动用法;C、名词做状语;D、名词做动词,使动用法。【此解析仅供参考】16.参考答案:D 解析:D项均有通假字。“郤”通“隙”、“蚤”通“早”、“倍”通“背”、“说”通“悦”。 【此解析仅供参考】17.参考答案:C 解析:分别为“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此解析仅供参考】18.参考答案:C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此解析仅供参考】19.参考答案:A 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此解析仅供参考】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20. 【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词意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此解析仅供参考】“改换门庭”意思有二: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句中语境为改换专业,因此不能用,错因是对象错误。“刮目相看”意为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与句意不符,错因是不合语境。“奉为圭臬”把某些事物、言论信奉为依据的准则和法度。符合句意。“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句中用为冰雪消融意,错因是望文生义。“空谷足音”在空荡的山谷里听到了人的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等。句中用来形容“他的教导”,使用正确。“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数量繁多,十分丰富。用来形容典籍,使用正确。21.答案A 【此解析仅供参考】【解析】“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22.答案A 【此解析仅供参考】【解析】B项缺少主语,去掉“让”。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D项有歧义,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指的是欢乐喜剧人还是中国喜剧星,不明确。23. 答案B 【此解析仅供参考】【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匹敌”后加“的程度”C项“加强”与“周转速度”不搭配,应在“周转速度”前加上“提高”。D项句式杂糅,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24.【答案示例】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解析】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补写正确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出“音乐要有深度”意思的,可酌情给分。【此解析仅供参考】六、写作(60分)25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