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2种群和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

    • 资源ID:44966701       资源大小:2.59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2种群和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

    12种群和群落1.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项目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示,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续表)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数量为M)重捕、计数捕获个体数n标记个体数m计算种群数量:N=M·n/m3.“J”型增长中和增长率的关系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0t,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如下图:(1)>1时,种群数量增加,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2)=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3)<1时,种群数量减少,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4.群落中生物的四种种间关系解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5.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分析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于稳定减少并趋于稳定物质变化考能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分析1.(2019年南昌模拟)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A正确。答案A2.(2019年兰州冲刺)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解析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捕获并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则N值会增大,B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正确。答案D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N只,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n只,其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公式MN=mn,得N=n·Mm。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被捕获概率降低、被标记个体易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m值偏小,则N值偏大。(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m值偏大,则N值偏小。(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出现较大误差。考能2“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与分析3.(2019年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图中“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解析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错误。答案D不同曲线模型中的“K值”与“K/2值”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考能3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4.(2019年海口一模)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此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答案D5.(2019年聊城二模)下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因缺乏食物而下降解析据图可知,甲的数量最先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随之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从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答案B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考能4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类型的判断与分析6.(2019年自贡检测)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难形成森林,B错误。答案B7.(2019年预测卷)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要多于物种b和c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解析表中只列举了三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种群密度虽然高于物种b和c,但物种a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一定多于物种b和c,C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弱光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答案D“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一看起点在原先从来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二看时间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A组基础过关1.(2019年南京联考)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图中a代表性别比例,它能影响出生率,b代表年龄组成,它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c表示种群密度,A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错误。若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C正确。种群的特征除数量特征外,还有空间特征,即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D正确。答案B2.(2019年赤峰模拟)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解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超过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A正确,B、C、D错误。答案A3.(2019年成都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代替是指优势种群的代替,由此可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不会彻底消失,D错误。答案D4.(2019年郑州质检)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解析由图可知,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则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答案D5.(2019年广州考试)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变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更为复杂,A正确。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答案A6.(2019年宁德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C错误。答案CB组能力提升7.(2019年临沂试题)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B.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C.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有内源性因素解析由于受到食物、天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答案C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特定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若a点时环境发生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个体数量仍按“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大或减小而已,A错误。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将增加,但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正确。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所以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特定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是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答案A9.(2019年重庆诊断)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取的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解析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但不能说明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达到乔木阶段,B错误。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但须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C错误。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其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错误。答案A10.(2019年西安质检)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在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20%,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但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生物的种间关系或许有差异,D错误。答案A11.(2019年湖南联考)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请回答:(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 (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将会使调查的结果(填“偏小”“基本不影响”或“偏大”)。 (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该过程称为。 解析(1)根据图示,鸽群数量越多,被鹰攻击成功率越少,说明鹰会捕食鸽,而鸽群内部之间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了其种内互助的关系。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数量先增加后下降,之后可能趋于稳定。(2)由于鸽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所以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根据标志重捕法的估算方法,若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将会使调查的结果偏大。(3)一段时间后,农田中草莓消失,柳树繁茂,说明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柳树逐渐取代了草莓,成为农田的优势种,该过程称为次生演替。答案(1)捕食和种内互助数量先增加后下降,之后可能趋于稳定(2)标志重捕法偏大(3)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次生演替C组冲刺一流12.(2019年孝义一模)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2中曲线Y上的C点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据图1可知,该种群在前5年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对应图2中曲线X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A正确。图1中第10年种群的值等于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2中曲线Y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C点已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也相等,B正确。图2中B点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图1中,第10年到第20年之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D错误。答案D13.(2019年泉州模拟)据报道,一些人因感染酵母菌而导致酒精中毒。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饮用任何酒精饮料,却经常呈醉酒状态。检查结果表明,生长在这些人肠道内的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所制造出来的酒精足以让人大醉。经过抗生素治疗,这些人很快恢复了健康。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动物、植物、细菌都有区别B.抗生素是一类能特异性抑菌或杀菌的物质,报道中的抗生素可能是青霉素C.酵母菌发酵利用的物质来源于人体的肠道,酵母菌与肠道内的细菌是竞争关系D.酒精是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其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解析酵母菌属于微生物,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其细胞结构与动物、植物、细菌都有区别,A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而青霉素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对酵母菌不起作用,因此报道中的抗生素不可能是青霉素,B错误。人感染酵母菌后,酵母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以人肠道内的有机物为食物,酵母菌发酵利用的物质来源于人体的肠道,酵母菌与肠道内的细菌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酒精是酵母菌的代谢产物,酒精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答案B14.(2019年许昌模拟)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c,物种消失,物种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因为物种是阳生植物B.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小于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强度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D.物种和物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解析根据题意,封山育林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发生了优势物种的替换。bc过程中,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出现了物种,物种在与物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A错误。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大于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导致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B错误。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其竞争环境资源的能力最强,C正确。物种和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图中没有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答案C15.“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初始种群规模/只1020252830405070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范围在只。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种群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 解析(2)由表格数据可知,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为30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4.1%,因此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范围在2830只。(3)据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限制压为0.02时,由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160只。(4)由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率的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为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数量(2)2830(3)增大增大160(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16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2种群和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