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
资源ID:44988058
资源大小:473.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学案39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题号1234567选项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常用灭菌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D常用消毒方法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法、化学药物法答案:B2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有可能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解析:接种环灭菌时应放在火焰上,而不是火焰旁,A错误;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而不是火焰上,否则接种微生物会全部死亡,B错误;如果菌种密度低,则在5区域前面就有可能得到所需菌落,C错误。答案:D3在10、102、103倍稀释液中的平均菌落数为2 760、295和46,则菌落总数(个/mL)为()A2.76×105B2.95×105C4.6×105 D3.775×105解析: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当只有一个稀释倍数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体积(0.1 mL),再乘以稀释倍数作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若有两个稀释倍数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按两者菌落总数的比值来决定,若比值小于2,应取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取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本题295和46在30300之间,46×103与295×102比值为1.6,应取二者的平均数进行计算。答案:D4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B家庭利用酵母菌制作腐乳C用红色西瓜汁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D观察线粒体时,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解析:落叶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落叶丰富的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较多,A正确;制作腐乳主要利用毛霉,B错误;还原糖是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通过形成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是否含有还原糖,故要求材料为白色或无色最好,如果材料为红色,则会干扰实验结果,C错误;观察线粒体应用健那绿染色,D错误。答案:A6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测定值可能比实际值小B制备果酒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拧松瓶盖,目的是向瓶中通气保证发酵顺利C测定发酵过程中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分离并鉴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时,形成的菌落可能不是由一个微生物繁殖而来的,这样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小,A正确;制备果酒时,拧松瓶盖的目的是排出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瓶中压强过大,B错误。答案:B7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答案:B二、非选择题8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KH2PO41.4 gNa2HPO42.1 gMgSO4·7H2O0.2 gFeCl30.1 gX1 g维生素微量琼脂1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需答全),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溶化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2)下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运用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染色法。解析:(1)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看出,所给的物质中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因此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可以由X提供。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要先溶化再调节pH值,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2)B图为平板划线法;运用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繁殖形成。(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因是尿素被细菌合成的脲酶分解产生氨,而氨能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刚果红染色法。答案:(1)碳源和氮源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2)平板划线法低(3)酚红指示剂刚果红9氧化硫硫杆菌(TT03)是一种化能自养细菌,它能将硫单质氧化为硫酸,常用于改良盐碱地,而盐碱地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影响改良效果。以下是有关硫酸锌对TT03产酸量影响的研究:试剂与仪器:蒸馏水,两种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液体培养基,恒温摇床等。(1)实验步骤:第一步:在液体培养基中先加入等量硫单质、再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和两种浓度硫酸锌溶液并标记。第二步:对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_。第三步:各组接种_后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第四步:_。实验结果:如图所示。(2)分析回答:TT03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于_。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与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_。分析上图可知,硫酸锌对TT03产酸的影响是_。(3)研究人员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研究醋酸铅对TT03产酸量的影响,请设计出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答案:(1)灭菌等量的TT03每天测定并记录各组的硫酸含量(2)氧化硫单质时释放的化学能前者(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含硫单质而不含有机碳,后者(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必需含有机碳低浓度(100 mg/L)的硫酸锌对其无影响(或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1 000 mg/L)的硫酸锌起抑制作用,(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减弱)(3)10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和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保存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写出两点原因)。(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解析:(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MS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划线却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种环在灼烧后末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4)题中实验为取得菌种培养液过滤后离心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菌种能产生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是处理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答案:(1)氮源无机盐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2)细胞分裂素母液(3)接种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11磷是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植物代谢、生长和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1)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PO43的主要方式是_,吸收后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_等化合物(要求2项)。(2)根据含磷化合物的作用,叶片中磷元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下列中的_。(3)下表是冬小麦和棉花对磷的吸收量。表中数据表明,作物对磷的吸收量因_和_的不同而异。(4)农民每年都需要施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但残余的磷肥成分进入江河湖泊后,常常促使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出现_现象。(5)科研人员发现,土壤中存在着一类细菌,能够将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溶解转变为植物能吸收的磷酸盐离子。对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的方法是_。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天然菌株的溶磷能力,则可以通过_等方法。解析:(1)植物根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PO43。DNA、RNA、磷脂、ATP、H都含有P元素。(2)磷是叶片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P元素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后不再增加。(3)由表格信息可知,作物种类不同和生育期不同,对磷的吸收量也不同。(4)大量的磷元素进入江河湖泊后使水中的藻类植物疯长的现象叫水华或水体富营养化。(5)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通过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的方法提高天然菌株的溶磷能力。答案:(1)主动运输DNA、RNA、磷脂、ATP、H等(要求2项)(2)B(3)作物种类生育期(4)水华(或富营养化)(5)稀释涂布平板法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或其他合理答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