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45014007
资源大小:192.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3“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5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7(如右图所示)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8.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9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10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1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科举制13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14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各省,在元朝时的称呼与现在相同的是 A辽宁省 B山东省 C河北省 D甘肃省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17在市一中学校的课堂上,一些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有着深厚兴趣的学生欲作一些选题进行探讨性学习,在拟定的选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8“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19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1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22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23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24.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25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共和制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26自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A开明专制 B三权分立 C责任内阁 D君权神授第卷 非选择题(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7题23分,第28题25分,共48分)27.(2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生,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6分)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材料二中作者对此有何看法?(4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分)28.(25分)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材料二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指的是哪部法学著作?“它”的问世有何重要意义?(5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指出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12分) 宜昌市一中2015届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6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2345678910111213CBBCDDCCCBCD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DBADCBABDDCDC二材料解析题(27题23分,28题25分,共48分)27.(1)作用:相互分工提高行政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职能:尚书省掌管行政,下设六部。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3分)(2)措施: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 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抵抗外族进攻时失败。(4分)(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目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28. (1)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8分)(2) 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5分)(3) 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生来是自由的。(4分)影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典;(2分) 对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产生了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近代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对亚洲的日本、中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6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