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100天全国专版2016中考化学题型复习五实验与探究题.doc
-
资源ID:45017270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火线100天全国专版2016中考化学题型复习五实验与探究题.doc
题型复习(五) 实验与探究题一、题型简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能力的笔试试题。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二、方法指导1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常见仪器的使用;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处理。2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例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知识。3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如:可按常用仪器的使用;气体的制取及实验;化学实验的探究、酸碱盐的物质的探究等专题来进行复习。题型之一常见的气体检验与探究常见的气体有O2、CO2、H2、CO、CH4等,对于这些气体必须熟练掌握住它们的制取、性质、用途,以及这些气体的性质差异,这些是中考必考的考点。(2015·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Fe2(SO4)36H2O 3SO2(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A中硫酸浓度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体成分B中品红溶液D中品红溶液爆鸣实验实验一98%_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实验二45%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_实验三25%_不褪色_只有H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动。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思路点拨:【实验探究】根据气体成分分析,实验一中只有SO2,则B中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实验二中现象“稍有褪色”、“有爆鸣声”,可知产生的气体中既有SO2,又有H2;实验三中,根据“只有H2”,则可知B中品红不褪色,爆鸣实验中有爆鸣声。【交流反思】(1)实验三中只有氢气产生,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实验二中的爆鸣实验实际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拓展延伸】改进后,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是为了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逸出;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其作用是防止停止加热时,A装置冷却引起液体倒吸。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性质掌握程度,以及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目的信息来解答。1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颜色;密度;溶解性;可燃性;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 BC D3以下关于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bcdA装置a可用作实验室制备CO2B装置b烧杯中加水后,干燥管内外液面一致,则气密性良好C装置c可用作实验室制备氧气D装置d可用作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4(2015·广东)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试管内溶液变蓝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 B C D5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到:A装置内没有浑浊出现;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的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2)由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D装置总质量E、F装置总质量反应前156.6 g356.8 g反应后158.4 g359.0 g则该气体的成分为_。6(2015·佛山)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_。(2)写出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能用装置D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4)某实验小组为了获得较多气流平稳的氢气进行实验探究,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应选_(填字母,下同),干燥装置应选_,干燥装置中的试剂是_。(5)下图是探究CO2与NaOH是否反应的部分原理装置图。请在方框内画出需完善的装置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可供选用的仪器及药品:试管、直角导管、干燥CO2、NaOH溶液、BaCl2溶液。7(2015·荆门)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装置C的作用:_,无水CaCl2的作用:_。(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_之间添加装置E。8(2014·德阳)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_(填装置编号)。(4)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的性质是_(填字母编号)。A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乙),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_(填字母编号)。A水和浓硫酸B水和氯化钠固体C水和硝酸铵固体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9(2015·北京)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装置内容【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AB.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A(容积350 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打开K2和K3(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_。(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 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_%。10(2015·东营)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阅读资料卡,回答有关问题。资料:1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于2014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如图)。“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下释放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认为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能源之一。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1)仪器a、b的名称是_、_。(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_;将反应物装入试管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简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_;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_。(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填序号)。a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甲烷分类,它属于_,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甲烷除用作燃料外,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中的原子),则COx中的x为_,该反应类型是_。(5)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能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但在开采、利用可燃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开采技术以及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温室效应、海底滑坡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你认为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_。题型之二常见酸碱盐的探究常见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住酸、碱、盐类物质的通性,以及一些特殊物质的特性,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2015·黄冈)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可能是_实验2:取滤液甲加入_无蓝色沉淀滤渣乙一定是_【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思路点拨:【作出猜想】加入锌粉为少量时,滤渣乙为银,量稍多则滤渣为银和铜,过量时则为银、铜和锌;【交流讨论】锌的活泼性小于铝,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不会出现铝,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实验探究】 滤渣乙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锌未过量,则滤渣乙可能是银,也可能是银和铜;若在滤液甲中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硝酸铜未反应或未反应完全,则滤渣为银或银和铜;如果无蓝色沉淀出现,则说明硝酸铜已反应完全,滤渣一定是银和铜;【反思交流】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滤液中硝酸银未反应完全,滤渣乙为银;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硝酸银已反应完全,若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渣乙为银,若硝酸铜也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乙为银和铜的混合物。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存在情况,由此可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1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3(2015·揭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定有锌一定有铁一定有铜可能有锌可能有铁可能有铜A B C D4(2014·襄阳)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的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H2SO4、Na2SO4、KNO3BCuSO4、H2SO4、NaClCNaOH、NaCl、HClDH2SO4、Na2CO3、NaNO35(2015·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猜想与假设】.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进行实验】实验1实验操作向盛有2 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实验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号试管0.1 min后红色褪去2号试管5 min后红色褪去3号试管30 min后红色明显变浅4号试管120 min后红色无明显变化实验3实验操作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实验现象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5大量浑浊物2少量浑浊物0.5无浑浊物【解释与结论】(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_(填“成立”或“不成立”)。(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_。【反思与评价】(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6(2015·厦门)有关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探究一:检验NaOH固体样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是碱性;KCl溶液、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难溶于水。(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_。(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_(填编号,下同),再滴加_。A盐酸BKCl溶液CBaCl2溶液DBa(OH)2溶液E酚酞试液探究二: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 mL· 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将40 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 cm;实验结束后,根据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 mL。(3)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精确到0.001%)。(5)在上述操作步骤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7(2015·襄阳)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B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明显放热现象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和_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从步骤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步骤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实验探究步骤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8(2015·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了。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_,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_。9(20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溶液。(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0.(2015·济宁)(1)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 以上迅速分解,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请回答: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氨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支试管倒入约5 mL氯化钠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现象氯化钠固体溶解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题型之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分类:(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3)实验方案设计类题;(4)分析推理类题;(5)全程类探究题。科学探究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特点,一般是依据探究性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与想象,根据研究的对象科学选择探究问题的方法。(2015·宜昌)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_或_;(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_,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思路点拨:【现象分析】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和水反应也放出大量的热,后者属于化学变化,其相同的现象为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试管口有气泡冒出。【探究运用】中由于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分析小燕同学的实验方案可知,步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K2CO3和BaCl2的反应,即K2CO3BaCl2=BaCO32KCl,因为只有含碳酸钾才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得到滤液C和滤渣D,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滤液C不显碱性,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中不含Ba(OH)2,则组成为BaSO4、K2CO3;若溶液E为红色,则E溶液显碱性,即含有KOH,则A中一定含有K2CO3、KOH,综述可知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为Ba(OH)2、K2CO3或BaSO4、Ba(OH)2、K2CO3。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而碳酸钡则溶于稀硝酸,所以可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沉淀全部溶解消失,则不含硫酸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分析出化学变化的实质,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以及物质的特征。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论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2(2015·无锡)如图所示:若关闭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浓H2SO4浓NaOH溶液饱和NaCl溶液A只有 B只有C D3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C甲:MgO、稀盐酸乙:AgNO3溶液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4(2015·苏州)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5(2015·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有重要意义。(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11040520022030510033020_67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选填编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g。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_。(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 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_,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_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6(2015·荆州)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713119【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在进行操作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你的判断依据是_。【探究反思】(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产生的气体应是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列表信息。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_。7(2015·武汉)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xH2O(x1)H2OCO2C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