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3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1.doc
-
资源ID:45025605
资源大小:4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3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1.doc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3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1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中发生的气体交换解析:选D。只要是生物体内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中发生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并非指气体交换。2比较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恰当的是()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B有氧呼吸产生NADPH,无氧呼吸也能产生NADPH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D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解析:选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以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NADPH,用于第三阶段与O2反应生成H2O,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NADPH,用于第二阶段转变为其他物质;细胞呼吸都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能量缓慢释放;有氧呼吸产生CO2,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3下列各选项中的物质,不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物的是()A水BATPCNADPH DCO2解析:选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与H2O发生反应,生成CO2和大量NADPH,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该过程是消耗水,产生水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4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AC6H12O66O2CO26H2O能量B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NADPH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解析:选B。除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完成以外,无氧呼吸全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胞质溶胶中进行。据此分析可知,只有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NADPH是完全在线粒体中进行的。5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率)与氧分压的关系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浓度下降而下降B25 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 环境中的高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D氧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解析:选B。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金鱼的代谢率既与氧分压有关,又与温度有关,因此只能说在同一氧分压下,25 时的代谢率比15 时的高。如果不在同一氧分压下,15 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有可能大于25 环境中的代谢率。6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三角瓶内含有悬浮在2%的葡萄糖液中的2.5 g酵母菌。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距离(单位:cm)如下表。时间/分5 10 20 35 55 100.20.40.70201.01.31.60.130.11.92.22.80.240.23.13.34.40.350.34.04.44.40.4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_,理由是_。(2)从上述实验数据可知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_。(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4)根据表中数据,三角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分钟。(5)绘出35 时,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解析:密闭装置内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随温度逐渐升高,发酵速度加快,产生CO2增多。CO2浓度升高引起内压上升,小液滴左移。答案:(1)左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大了三角瓶中气体压力(2)35(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发酵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酵母菌发酵作用减弱(4)4(5)如图:1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4部分组成,这些结构中都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2生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分解成H2O和CO2,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叫做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在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中进行的。3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等有机物被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如酒精、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胞质溶胶。4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O2的含量以及CO2的含量。1生物体吸收的O2用于()A在线粒体中合成CO2B在细胞质中与氢结合成水C部分形成CO2,部分与NADPH结合成水D在线粒体中与NADPH结合成水解析:选D。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P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胞质溶胶中进行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较多的NADP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P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由此可看出:选项A的CO2的氧是来源于丙酮酸和水,并非来源于O2;选项B的化学反应正确但反应场所应是线粒体内膜;选项C“部分形成CO2,部分与NADPH结合成水”的叙述是错误的,而是O2只能与NADPH结合形成水。2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产生CO2的试管有()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葡萄糖线粒体丙酮酸线粒体葡萄糖胞质溶胶A BC D解析:选B。号试管内的胞质溶胶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而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彻底分解为CO2和水,故有CO2的生成;号试管内的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则不发生反应;号试管内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能产生CO2;号试管内无线粒体,但在胞质溶胶中通过无氧呼吸过程能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故也有CO2的生成。3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胞质溶胶B线粒体、胞质溶胶和线粒体C胞质溶胶、线粒体和胞质溶胶D胞质溶胶、胞质溶胶和线粒体解析:选C。酶1催化的反应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胞质溶胶中进行;酶2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酶3催化的反应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胞质溶胶中进行。4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胞质溶胶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A BC D解析:选D。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可表示为:2C3H4O36H2O6CO220NADPH能量,无氧呼吸只在胞质溶胶中进行,其产生CO2的过程可表示为2C3H4O32C2H5OH2CO2。5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作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没有测到氧的消耗,同时注入胞质溶胶和葡萄糖时,氧的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C葡萄糖只能在胞质溶胶内被分解成丙酮酸D水是在胞质溶胶中生成的解析:选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胞质溶胶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三阶段中NADPH与O2结合,才有水的生成。6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的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吸收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变化的是图中的()解析:选B。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均会释放CO2,有氧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即b曲线也可表示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CO2总量a去掉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CO2量,即为无氧呼吸释放CO2量的变化,也即a、b两条曲线纵坐标之间的差值。7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丁能抑制NADP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解析:选D。若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量增加,使反应无法继续进行;若抑制葡萄糖分解,则无其他产物产生,丙酮酸也不会增加;若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量增加;若抑制NADPH被氧化成水,则需氧量会减少。8测得苹果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A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C无氧呼吸占优势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解析:选D。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 mol的葡萄糖,需要消耗6 mol的O2,同时产生6 mol的CO2,所以产生CO2与O2消耗的摩尔数之比是1。而题中指出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但无法证明二者的强弱关系。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D。a浓度时,CO2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b浓度时,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的量相等,均为6.5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2.56.56 mol,无氧呼吸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的速率;c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6 mol CO2,消耗3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1569 mol CO2,消耗1.5 mol葡萄糖,可见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浓度时,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10如图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选项中能够反映a点时的生理过程及量变关系的是()解析:选D。图像纵轴表示净光合作用,即真正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值。A、B、C、D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左上角的图示表示叶绿体,右下角的图示表示线粒体;a点CO2吸收量为0,但光合作用强度不等于0。在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C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植物叶绿体消耗掉全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11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原因是()A呼吸作用减弱 B呼吸作用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解析:选A。新鲜蔬菜的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不断进行着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又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温度能影响呼吸酶的催化效率,故当温度降低时,能降低酶的活性,使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能适当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12下列有关粮食、水果的保存正确的是()A粮食、水果应该在无氧条件下保存,以抑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B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保存粮食、水果在零下低温的效果应该强于零上低温C水分会促进细胞呼吸,粮食、水果应该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D粮食、水果释放CO2最少时对应的O2浓度是二者保存的最适O2浓度解析:选D。粮食保存在零下低温较好,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水果在零下低温时容易冻伤,会破坏水果口味。完全无氧的环境,无氧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较多。在低氧环境下,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较弱,有机物消耗较少。粮食保存需要干燥的环境,以降低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水果应该保存在湿润的环境下,避免因失水而破坏水果口味。13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_,其产生的部位是_。(2)反应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过程,写出该过程反应式_。(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解析:(1)图中A是丙酮酸,产生于胞质溶胶。(2)图中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3)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4)粮堆湿度增大说明有水分产生,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水。(5)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可看出,产生等量CO2,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13。答案:(1)丙酮酸胞质溶胶(2)(3)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5)1314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2)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比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氧浓度调节到_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_。解析:图中各点、线的含义为:点的含义:Q点:只有无氧呼吸;P点及其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C点: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若ABBC,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等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1/3;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最有利于储存;B点: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或释放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线的含义:两种呼吸方式同时存在的区段是QP;QR区段CO2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随着O2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较弱;T点之前引起CO2生成量曲线发生变化的限制因素是O2浓度,T点之后限制因素为葡萄糖、温度等外在因素和酶等内在因素。QRP曲线减去OBP曲线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所以可画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随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为QBE。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且有氧呼吸较弱(2)P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3)如下图中虚线QBE所示(4)一样多1/3(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R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15(探究创新题)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式为:2CH3COCOOH6H2O6CO220NADPH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步骤一:用胰蛋白酶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三:离心得到胞质溶胶及线粒体,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现象:1、2两支试管均变混浊。结论:该过程既发生在胞质溶胶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_。(2)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蒸馏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步骤三:_。步骤四:_。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结论A试管_,B试管_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胞质溶胶A试管不出现混浊。B试管出现混浊A试管_,B试管_解析:本题主要探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行的场所。本题所利用的原理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能利用丙酮酸生成CO2,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探究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中学阶段对照实验设计的步骤一般有四步:第一步:分组编号,即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第二步:设置对照实验,即离心得到胞质溶胶和线粒体,各取少量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乙同学的步骤二、三);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即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其有无混浊现象(乙同学的步骤四);第四步:实验结论。本实验是探究实验,现象有多种可能,结论也有多种。注意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如果A试管变混浊,B试管无现象,结论应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胞质溶胶中;如果A试管无现象,B试管变混浊,则结论应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如果A、B试管均出现混浊,则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中。答案:(1)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将胞质溶胶和线粒体分离之前不应使肝细胞进行细胞呼吸(2)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结论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不出现混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出现混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既发生在胞质溶胶中,也发生在线粒体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