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列车运行控制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范本).docx
-
资源ID:4503409
资源大小:103.51K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济南列车运行控制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范本).docx
泓域咨询 /济南列车运行控制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济南列车运行控制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8一、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8二、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12三、 行业壁垒1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6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8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8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8三、 铁路行业发展概况19第三章 选址方案分析24一、 项目选址原则24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4三、 创新驱动发展30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1第四章 产品方案4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3第五章 SWOT分析44一、 优势分析(S)44二、 劣势分析(W)45三、 机会分析(O)46四、 威胁分析(T)46第六章 运营管理50一、 公司经营宗旨5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1四、 财务会计制度54第七章 进度计划62一、 项目进度安排6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3第八章 技术方案6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6三、 质量管理67四、 项目技术流程68五、 设备选型方案6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69第九章 原辅材料分析7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1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73一、 编制依据73二、 防范措施74三、 预期效果评价78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分析80一、 编制依据80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1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3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3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3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84七、 环境管理分析85八、 结论86九、 建议87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88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8二、 建设投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0三、 建设期利息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0四、 流动资金91流动资金估算表92五、 项目总投资9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4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9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3五、 偿债能力分析10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5六、 经济评价结论105第十四章 附表附录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0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4报告说明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它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信息接收与译码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并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体系化的核心技术。由于核心技术大部分由研发企业以非专利技术的形式掌握,其他企业基本不存在系统掌握相关技术体系的可能性。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698.9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543.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4%;建设期利息280.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5%;流动资金5875.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1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9981.37万元,净利润8359.7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40%,财务净现值11603.5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一、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十七大以来,扶持民族产业,鼓励自主创新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轨道交通信号行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受到政策上的持续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要规划和指南中,均提出要鼓励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轨道交通信号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如下:2012年5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高端设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提出“全面建成覆盖高、中、低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列车控制、客运服务、防灾系统,高速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系统”以及“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将“铁路行车及客运、货运安全保障系统技术与装备,铁路列车运行控制与车辆控制系统开发建设”、“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列为鼓励类发展项目。本行业主要产品均在上述项目涵盖的范围之内,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2)行车安全系统需求的持续提升为行业发展带来良机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社会对轨道交通运输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铁路线路持续提速、列车运行密度不断加大使得铁路管理对安全系统的需求深度、广度都大大提升,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安全需求的提升为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对轨道交通信号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还是开发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安全监测系统等新产品,都将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3)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带来更大发展机遇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逐步展开,根据2013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铁道部改革方案公布,铁道部不再保留,其行政职责并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开拓市场,为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4)铁路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技术体系自主化带来的发展良机基于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国家历来重视铁路技术装备和技术体系的国产化进程。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要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铁路“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关键领域跨越发展”。在上述背景下,我国铁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坚持系统集成创新,形成我国客运专线站后技术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标准和要求;运营调度系统坚持自主创新,结合国情路情,以中方企业为主,设计开发适应我国客运专线运营要求的运营调度系统等。依托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内铁路市场,未来若干年将是本行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的大好时机,也是行业优秀企业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5)“一带一路”政策助推中国铁路走向世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是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来看,大多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在相关领域急需投资和建设,具有广阔的基础建设的空间。铁路建设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高铁凭借“造价低、速度快,性价比高”的优势为中国铁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及“高铁外交”等政策的实施,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将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而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上游产业,轨道交通信号产业也必将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2、不利因素(1)铁路系统客户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轨道交通信号产品供应商与铁路系统客户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在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的过程中,难以通过主动涨价来消化成本的增加。如果未来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持续提升,而轨道交通信号产品供应商又无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则行业利润水平可能出现下降。(2)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它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信息接收与译码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并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核心技术。同时由于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庞大、复杂、铁路营运线路分布广泛且地形复杂等特点,这对轨道交通信号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行业特征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较高的跨学科、跨专业技术水平,也要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同时需具备组织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因此,本行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二、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传统路面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车辆的增加也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并促进环境保护,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必要市政设施之一。中国是目前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3618公里,但每百万人运营里程仅为2.64公里,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投资总额一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为1,628亿元,并以16.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5年的近3,000亿元。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信息,截至2015年末,全国26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3618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占比为73.40%;其他制式城规交通960公里,占比为26.60%。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城市41个,在建线路总规模为4448公里,全年完成投资3,683亿元,日均投资超过10亿元。到2020年,我国具备建设轨道交通条件的城市将达到50个,运营里程有望突破6000公里。随着中国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车道。轨道交通信号产品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系统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系统的需求不断攀升,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按列车行车安全系统投资总额占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约5%测算,“十二五”期间列车行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接近1800亿元。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预计达到3.8万亿元,按照上述测算方法,“十三五”期间列车行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也将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可达1900亿元。三、 行业壁垒1、市场准入壁垒轨道交通信号行业与道路运输安全密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进入国家铁路市场的企业、产品采取了严格的行政许可或者认证制度。根据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1号)、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国铁设备监201415号)的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包括机车信号、应答器系统在内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的企业,应当向国家铁路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同时,国家铁路局规定,对列入铁路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实施自愿性产品认证,目前包括机车信号设备在内的76种产品需通过CRCC认证。因此,轨道交通信号产品取得许可、认证是实现市场推广的前提。2、技术壁垒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它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信息接收与译码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并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体系化的核心技术。由于核心技术大部分由研发企业以非专利技术的形式掌握,其他企业基本不存在系统掌握相关技术体系的可能性。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其对于信号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轨道交通信号技术是长时间积累的成果,需要经过多年的研发以及现场应用验证,才能保证相关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应性。新加入该市场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实质性突破,因此,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3、行业经验壁垒凭借专业知识、应用经验、技术储备,行业先行者已建立先发优势。轨道交通用户在升级或新增信号产品时,需要考虑新老系统的衔接问题,用户通常更倾向于选用原供应商。同时,轨道交通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复杂多样,现有供应商在多年合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现场资料和比较成熟的项目实施经验,在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服务的适用性方面与新进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壁垒。4、人才壁垒轨道交通信号技术不是以单一的技术形态呈现,而是与其他系统组成有机整体,以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与效率。因此,企业需要拥有大量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此外,相关人员不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对中国铁路发展、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安全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因此,人才在本行业需要有一个沉淀、磨合的过程,行业外的其他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具备足够的开发、应用经验并深刻理解行业管理组织模式和需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团队。因此,进入本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研发能力直接影响利润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复杂,列车速度与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行业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行业技术创新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推陈出新,都将有利于行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2、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影响大自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全国动车减速,高铁项目审批也受到了影响,对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但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逐步升温,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轨道交通信号行业的列控系统设备主要应用于普铁、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因此城市基础建设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决定了轨道交通信号产品的需求。而城市基础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比较敏感,所以轨道交通信号行业也会受到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研发能力直接影响利润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复杂,列车速度与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行业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行业技术创新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推陈出新,都将有利于行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2、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影响大自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全国动车减速,高铁项目审批也受到了影响,对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但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逐步升温,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轨道交通信号行业的列控系统设备主要应用于普铁、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因此城市基础建设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决定了轨道交通信号产品的需求。而城市基础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比较敏感,所以轨道交通信号行业也会受到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三、 铁路行业发展概况1、铁路行业基本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煤炭、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分布与主要消费区域极不平衡,且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和交往跨度较大。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凭借其覆盖面广、运输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能耗较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铁路大多是客货混运的线路,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长距离运输较多,呈现出“行车密度大、运输载重大、地面信号制式混杂”等运输特点。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他交通方式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铁路仍然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1978年至2015年,我国GDP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16%,公路里程、民航线路里程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52%、9.74%,而铁路营业里程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2%,不仅低于公路、民航里程增长率,更远低于GDP的年复合增长率。铁路建设长期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为加快铁路建设,缓解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紧张局面,铁道部于2003年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和快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并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6年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大规模推进铁路线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工程。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10万公里,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预计达到3.8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增长至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15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0万公里,当年客运量已达25.35亿人,当年货运量已达33.58亿吨,运输效率居世界前列。当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和机车车辆购置投资分别增长至5,925.00亿元、2,313.00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分别增长了28.50%和120.50%。铁路建设按照时间次序分为土建、铺轨、站后工程以及建站四个阶段,一般而言,铁路信号系统建设所属的站后工程滞后初期基建及铺轨2个年度左右。推算可知对应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未来几年将处于铁路信号系统全面建设回暖的时期。2、高速铁路行业1964年10月1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营,全长515.40公里,时速达210公里,标志着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诞生。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开工建设高速铁路,促成了高速铁路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到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了3216.00公里高速铁路。我国高速铁路网始建于2004年,第一条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通车,翻开中国铁路史新的一页。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且有别于日本和欧洲高速铁路,主要表现在:路网规模大,覆盖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客运需求层次丰富;既有线提速和跨区域高速、区域快速和城际快速铁路等不同速度级客运专线具有完全不同的运营、需求条件,需要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列车装备配套。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第一,萌芽阶段(1978-1997年)。在日本和欧洲高铁技术的刺激推动下,中国开始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逐步进入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二,消化吸收阶段(1997-2007年)。在此期间,全国铁路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几条干线的线路基础达到了运行时速200公里列车的要求,达到了国际上高速铁路的运行标准。同时,中国高铁技术上对引进的德、日、法高速动车组进行了消化吸收。第三,大规模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10月,国家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提出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到2020年计划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建成14,0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居于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19,000公里,动车组保有量1,883列,较“十二五”初分别提高187.84%、188.80%。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目前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约为0.93辆/公里,而日本新干线保有量密度接近1.7辆/公里,乐观预计我国动车保有量密度有望提升至1.3-1.5辆/公里左右,部分线路如京津、京沪等有望提升至接近日本新干线水平。因此,“十三五”期间预计增加动车组1500-1700列。随着高速铁路不断竣工通车,动车组数量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第三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102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6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90.87万人,城镇人口634.38万人,城镇化率为71.21%。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西部、华北平原东部边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2015年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16年4月举办中国绿公司年会,12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19位,举办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济南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2019年1月进入亚洲城市50强,跻身全球二线城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9443.4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3.4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4.2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进出口总值增长17.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也是济南加速崛起、走在前列的关键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和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市始终坚持将决策部署与济南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办好有利于发展全局的大事、市场关注的要事和群众期盼的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实力跨越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2015年达到6100.2亿元,是2010年的1.6倍,人均13795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进出口规模明显增加。5年来生产总值年度增速逐步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前移到全省前列。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服务经济优势更加突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物流、商务、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2%。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于全省1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60%以上,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食生产连续13年丰收,省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市内六区和三县一市建成区面积496.7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泉城特色标志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西客站、华山等片区开发初具规模,11个小城镇列为省级示范镇,市级文明生态村达到3300个。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和公交都市建设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实现县区全通达,城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全面开工,高快一体快速路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890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线760公里,改造供水低压片区60余处,完成户表改造65万户,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固定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0%,创建成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区域联动实现突破。市对县(市)区分类指导力度持续加大,县区结对帮扶全面启动。5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10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5亿元,历下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居全省前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沿黄新区规划策划启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迈向一体化,济南、莱芜两市在交通、民生等部分领域实现同城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审批和收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国企改革积极推进,44家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取得显著成效。财政专项资金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全市上市企业达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5。引资引技引智成效突出,共到账外资66.5亿美元,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50名,总部企业达到73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步伐加快,在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水生态文明市创建取得重要成果,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入围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河道整治380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部山区保护力度加大,泉群连续12年喷涌,整合成立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并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3届泉水节。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入围全国首批节水型城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工业企业24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顺利完成。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81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6%,均快于生产总值增速。新增城镇就业85.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1万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5万户城镇居民告别棚户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实现零择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功举办第10届中国艺术节、第3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体育工作实现新突破,行政村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发布施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成为全国唯一的政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在全国率先建成5级农民工服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泉城义工”入围10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治市和平安创建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交融。同时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个别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动力转换步伐不快,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等短板依然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县域经济实力仍然薄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群众对雾霾频发和交通拥堵反映强烈;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部分群众依然贫困;社会诚信缺失较为突出,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三、 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优化城市功能配置和空间布局,形成中心、次中心、卫星城以及重点镇、一般镇梯次分布、互相衔接、功能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布局。打造城市中心。集聚资源、增强活力、提升能级,形成城市发展新中心,推动城市发展品质化、业态高端化,强化对全市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全市发展的主引擎。加大棚改旧改工作力度,着力破解拆迁难题,统筹推进以泉城特色标志区、百年商埠区等为重点的老城区优化升级,疏解人口、完善功能、凸显特色。建设城市次中心。依据现有基础与发展潜力,规划布局济南西客站、东客站和黄河北、长清、章丘等城市次中心,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推进产城融合、职住一体,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配置,吸引老城区产业及人口转移集聚,分担城市功能。建立中心、次中心之间的大运量交通联系,加强城市快速交通体系衔接,强化城市边界设定和生态隔离,着力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济南西客站次中心,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济南知识产业园、非遗园等片区建设,打造以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济南东客站次中心,加快济南东客站规划建设,推进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打造以交通集散、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区。黄河北次中心,以新材料产业园、鹊山龙湖片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建设黄河北产业新城。长清次中心,结合城市轨道交通R1线建设,以济南创新谷为核心,带动大学科技园、长清城区等片区,建设成为以科研孵化、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章丘次中心,推进章丘市撤市设区,以城区为核心,带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绣源河等片区,推动交通、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与老城区高效对接,形成东西互动发展格局。培育省会卫星城。支持济阳、平阴、商河三县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以县城驻地及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繁荣宜居的现代化卫星城,增强对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纽带作用。加强济阳与中心城区的对接,推动撤县设区,支持平阴、商河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县域加快发展。推进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密切卫星城与城区联系。积极发展小城镇。坚持规模适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以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推进刁镇、柳埠、孙耿、万德、孔村、玉皇庙等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靓镇、休闲名镇,提升小城镇集聚产业、吸纳人口能力。积极推动强镇扩权,在政策制定、产业引导、城镇规划、土地供应等方面重点扶持,推动有条件的重点镇向小城市转型。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国际国内形势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既蕴含着重要发展机遇,也会带来多重困难挑战。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全国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亟待解决。从全省看,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劲和回旋余地,同时传统发展优势正在减弱,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从全市看,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发展理念更加创新,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深入人心,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稳增长、转方式、强载体、增活力、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高度关注机遇挑战的相互转化,持续不断解放思想,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五、 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塑造“济南设计”“济南智造”“济南服务”品牌,全面增强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信息经济强市。充分释放现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巨大潜力,加速信息技术向经济领域渗透融合,增创信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信息化强劲推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做大做强高端容错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大容量存储、云服务终端等云计算产业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升新一代网络与通信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水平,推进量子通信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卫星通信、光通信产业,支持北斗系统应用产业,积极发展物联网、应用电子、数字家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