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3阿房宫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资源ID:45034762
资源大小:41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3阿房宫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阿房宫赋1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取:夺取。A统一一旦 B喜爱吝惜 D家族灭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古今异义,据此可用排除法确定C为正确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项为动词,到,往;其他三项均为代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吾妻之美我者 D则思正身以黜恶【答案】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而况于明哲乎C董之以严刑 D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固定结构,例句及其余各句均为倒装句中的介词结构后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78题。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以下“而”字与其他三项用法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则递三世至万世而为君 B谁得而族灭也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与B、C、D三项同为宾语前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四个句子并不全是比喻句。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答案】(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2)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3)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的泥土!(4)假使秦国(统一天下后)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使他们族灭呢?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欣赏: 人歌人哭水声中几年前,读到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有两句诗: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留下的感觉特别,但不甚明白其中深意,只爱它空旷渺远的意境,便记了下来。此后,虽常常回想默诵,却未尝有机会深究。谁知,夏日某天的一个下午,从白昼的梦中醒来,梦境尽销,却总有歌哭两字,在思想中盘旋不去。混混噩噩中,似听到荷塘月色中提到的: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不知是真是幻;仔细聆之,仍分不清是歌是哭。再默念那两句诗,便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乐而歌、悲而哭,人皆有之也。然千百年中,能有多少如此单纯的苦乐,以歌哭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铭心刻骨、悱恻心扉呢?那些从岁月源头,或者生命深处传来的声音,穿过了历史的轮回,人生的回音壁,在欲断又续之间,再侧耳倾听,已难分清是歌是哭,或悲抑喜了;虽一样的渺茫、微细,却憾人心魄,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无论是歌是哭,不仅声音相拟,心境几乎也是互通的。歌不一定因为乐,而哭也不一定因为悲,仅仅是一种心灵的发泄,情感的挥霍。乐极而哭,悲极而歌,情感激荡到了极致时,就只有了一种声音。读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时,有感于晋人的狂荡狷介;竹林七贤,歌哭随心,旁若无人,生命的潇洒不羁,放浪形骸,到了惊世骇俗,无所顾忌的地步。但读他们的诗,却总能读出难以抑制的悲哀和痛苦。人前亦不避忌的歌或哭,也许这就是对现世不平的痛诉,扼腕呼天的呐喊,随歌而哭,随哭而歌,大声无形,只是一种浑沌超然的声音。杜牧诗的原意,是感叹历史变迁,有诗曰: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阅尽几千年历史的风雨,几度变迁藏在心中,沧海桑田到了今天。再回想昔日的繁华与离乱,读书人的感怀,除了付诸于一声长叹,便也只能由歌或哭来宣泄了。渔樵闲话,漫谈风云,是现代达人;空山无人,鸟声稀落,而人却抑郁难谴,因此,高歌一曲山坡羊,长歌似哭,回荡于山涧湖畔,自成意境,便成了人歌人哭水声中了。无论是因身世还是历史,痛苦压抑或是空寂感伤,生命中总有激荡风云在。当大风大浪归于平静后,生命便是一种渺远的境界,恍忽远近、若有若无的声音,回荡于平整如镜的水面,虚无到分不清是歌是哭,亦没有必要分清了。所谓歌哭,便成了不拘于形式的感情的极致,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的诗,在我看来,那是对生命或者历史,最深刻的理解及感受,但愿今日我所悟到的,不背离古人诗心,也不有违吾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