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一单元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
-
资源ID:45035532
资源大小:2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一单元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
第三部分 第十一单元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的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据此完成12题。1.若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2.“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季节性水文特征有()A.流量平稳 B.断流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34题。3.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4.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56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B.C. D.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78题。7.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为石漠化面积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生物多样性B.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C.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D.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8.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下面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1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表。据此回答910题。年份项目19612011耕地面积(km2)400521森林覆盖率(%)36.7920.46年降水量(mm)1 3691 087气温年较差()24.127.6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3)7.18.2水土流失面积(km2)316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21.540.19.从上表数据分析,呈上升趋势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10.与1961年相比,该县2011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量大 B.植被破坏严重C.农业用水量减小 D.蒸发量增大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据此回答1112题。径流带降水量(mm)蒸发量(mm)径流深度(mm)甲20020010乙2004002004001050过渡带40080030040050300丙8001 600400700300900丁1 6007009001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对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甲水土流失 B.乙荒漠化C.丙水土流失 D.丁土壤的次生盐碱化12.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A.河流的综合治理 B.水土流失的防治C.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D.中低产田的治理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1: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材料2: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4分)(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6分)(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10分)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4分)(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8分)(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8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季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地面干燥而且多风,是扬沙天气的多发季节。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因此导致河流洪峰急涨猛落。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主要原因是山坡地的坡度大,肥料易随水流失。第4题,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减小了坡度,有利于保水保肥,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答案:3.C4.B5、6解析:第5题,参考表中数据进行大小比较则不难得出正确选项。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的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说明不利于水土保持,其生态效益最差,即可排除;把“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两组数据对照可以看出,荒草地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退耕还林优于退耕还草”,可排除。答案:5.D6.B7、8解析:第7题,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环境人口容量则先升后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第8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石漠化的产生。答案:7.A8.D9、10解析:第9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196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8.6 km2/万人,201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 km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在下降,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人均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1961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44 km2/万人,2011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70 km2/万人,呈上升趋势;19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45吨/人,2008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30吨/人,呈下降趋势;故选C。第10题,读表格可知,该县2011年的森林覆盖率低于1961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最终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而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故选B。答案:9.C10.B11、12. 解析: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是缺水带,主要指西北的干旱地区;乙为少水带,主要指我国的半干旱地区;丙和丁主要为多水带和丰水带,主要指我国的湿润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水土流失严重,而我国的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11.C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解析:第(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第(2)题,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答案:(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14解析:第(1)、(2)题,Q、R两地都处于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是由于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盐渍化的产生。第(3)题,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答案:(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和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