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7讲 ATP和酶 苏教版.doc
-
资源ID:45044303
资源大小:2.20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7讲 ATP和酶 苏教版.doc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7讲 ATP和酶 苏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1第四章内容,即与能量供应和利用密切相关的两类重要物质酶和ATP;两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重点必考内容,所占分值比重较大。(2)热点考向酶的概念、来源、化学本质及实验验证。ATP的来源、去路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光合作用速率的制约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过程、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3)考查题型选择题考查某些小的考点,如ATP的分子结构、酶的本质及特性等。简答题以图解、曲线、计算的形式考查两大生理过程。实验题考查酶活性、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以上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并辐射ATP和酶的有关知识。CO2H2OO2(CH2O)酶,CO2H2O以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主线,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2)复习方法图解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图解以及与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模式图有机结合。比较法: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实践联系: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第7讲ATP和酶考纲要求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和简式中A、P所代表的含义。(1)结构简式:APPP。(2)A:腺嘌呤核苷;P:磷酸基团。2图中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形成和断裂。3图中为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写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5ATP的来源(1)动物和人: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判一判1ATP、ADP、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和结构中一定含核糖,而酶中一定不含核糖(×)提示只要有RNA的地方就有核糖,有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2根尖分生区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提示还有细胞质基质。3叶绿体产生ATP必须有光,线粒体产生ATP必须有氧(×)4有光条件下只有叶绿体能产生ATP,有氧条件下只有线粒体能产生ATP(×)5ATP可直接为生物体的各种需能反应提供能量()6ATP水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自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7细胞内生化反应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形成ATP()8ATP中的A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A所代表的含义不一样()提示ATP中的A表示的是腺嘌呤核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A只表示腺嘌呤。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70%是由其供给的,所以糖类是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提示糖类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因此ATP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二、酶的本质和作用判一判1人体内的酶可来源于食物,也可来源于活细胞(×)2酶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物质,它还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3酶与双缩脲试剂均可呈现紫色反应(×)4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提示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5能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提示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特异性,蛋白质由蛋白酶来水解。6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提示在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而叶绿体、线粒体都属于细胞质。7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三、酶的特性及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判一判1因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所以可以提高产物的最终产量(×)2酶的特异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定的底物发生催化作用()3酶的活性随着催化反应的结束而丧失(×)4强酸、强碱和低温都会导致酶失活(×)解惑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之处:(1)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2)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点。(3)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巧记酶的来源与特性:活细胞内来合成,降低化能是本领,高效特异需温和,催化反应属它行。考点一ATP的结构与作用1完善ATP的结构图示(1)由结构图示可知组成元素有C、H、O、N、P。(2)由结构图示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概括为“一、二、三”,即一个腺嘌呤核苷、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2ATP的形成途径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易错警示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的3点理解(1)反应条件不同:ATP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而ATP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供代谢消耗,这个能量不能再反过来用于合成ATP,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3)反应场所不同: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凡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地方都有ATP的分解。1某同学对细胞内的葡萄糖、脂肪、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B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C脂肪的氧化分解能生成ATP,脂肪的合成需消耗ATPD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答案B解析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有生命的燃料之称。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2 870 kJ。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故1 mol ATP分子含有的化学能小于30.54×391.62 kJ。脂肪作为主要储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脂肪属于生物大分子,在合成时需消耗ATP。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保证了细胞持续的能量供应。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细胞内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D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但只有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易形成。1ATP与DNA、RNA、核苷酸的联系ATP与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含有“A”,但在不同物质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如图:(1)ATP中的A为腺嘌呤核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2)D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3)R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4)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可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2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分类分类内容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提供70%左右的能量)直接能源物质ATP最终能源太阳能储能物质脂肪、淀粉(植物)、糖原(动物)主要储能物质脂肪一般不供能的能源物质蛋白质考点二聚焦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结合教材完善下表内容项目内容解读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产生部位活细胞(1)由活细胞产生(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2)合成场所:核糖体或细胞核(3)作用场所: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生理功能催化作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特异性一种酶只能对一定的底物发生催化作用温和性(1)强酸、强碱和高温能使酶永久失活,其原因是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2)低温仅降低酶的活性,由低温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活性可以恢复易错警示酶与激素的比较项目酶激素来源及作用场所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细胞外发挥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生物功能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共性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3. (2011·新课标全国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抵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B解析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说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从酶的化学成分上来看,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甲酶有可能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RNA;乙酶的活性不断降低,说明能被该种蛋白酶降解,其本质为蛋白质;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答案C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有的酶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活细胞能合成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用于自身代谢需要,因此A、B、D所述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考点三聚焦分析与酶有关的图像与曲线1酶特异性的曲线(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2酶高效性的曲线(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答案(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2)分析图A、B中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有何特点?思考原因是什么?答案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前者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后者并未破坏酶的分子结构。(3)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是否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呢?不会。(4)若将A图中的横坐标改为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曲线又该如何画呢?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绘出。答案文字说明: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在底物量充足、其他条件适宜且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易错警示温度、pH和底物浓度、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机理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5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左右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特异性答案C解析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左右。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见该酶为麦芽糖酶。图3能说明Cl-是酶的激活剂、Cu2+是酶的抑制剂。图4说明酶具有特异性。6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中的实线表示胶态钯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答案C解析在图中作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来帮助理解,在底物浓度充足时,酶量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则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酶浓度,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当反应物的量很少时,图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因此可用图中的虚线表示。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1一看两坐标轴的含义: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2二看曲线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3三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4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实验三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1酶是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实验组:待测酶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变量分析:自变量为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为是否有紫色反应。实验组:待测酶溶液派洛宁试剂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标准RNA溶液派洛宁试剂出现红色。变量分析:自变量为待测酶溶液和标准RNA溶液;因变量为是否出现红色。2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实验组:底物相应的酶液底物是否被分解;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不被分解。变量分析:自变量为相应的酶液的有无;因变量为底物是否被分解。3验证酶的特异性(1)方案一: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特异性。(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物质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再用斐林试剂鉴定,从而探究酶的特异性。变量分析:方案一中的自变量为反应物的不同,方案二的自变量为酶溶液的不同,因变量均为反应物是否被分解。4验证酶的高效性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反应物分解速率;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反应物分解速率。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速率。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原理完善下面的反应原理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2)步骤步骤项目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 mL2 mL2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0 100 60 3加入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4完成反应5 min5 min5 min5滴入碘液2滴2滴2滴6观察结果变蓝变蓝不变蓝变量分析:(3)若要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实验又该如何设计(请写出思路)?答案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H(1)实验原理反应原理:2H2O22H2OO2。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通过气泡生成量的多少,及滤纸片向上运动直至浮出液面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2)实验步骤步骤实验操作内容烧杯烧杯烧杯将若干小滤纸片浸入酵母菌液中,然后取出晾干、备用取三个相同烧杯,各注入等量的2%不同pH的H2O2溶液pH5pH7pH9将滤纸片逐片放入三个烧杯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并附在滤纸片上,滤纸片浮出液面的时间长有大量气泡产生,并附在滤纸片上,滤纸片浮出液面的时间短有少量气泡产生,并附在滤纸片上,滤纸片浮出液面的时间长(3)若要探究该酶的最适pH,实验又该如何设计(请写出思路)?答案易错警示有关四类探究实验的注意点(1)在验证酶的特异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选择好检测反应物的试剂,如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则适宜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使用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由于H2O2不稳定,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选择H2O2作反应物。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本实验中步骤、步骤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7某班同学进行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 mL糨糊,再各加入2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 、35 、100 下约5 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水浴加热条件下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同一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设计进行了简要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不正确温度设置不合理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2)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很感兴趣,并设计了实验操作步骤: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小组讨论1: 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的指标是 ;小组讨论2:操作步骤中存在缺陷,应该 ;小组讨论3:若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答案(1)和(2)小组讨论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小组讨论2: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操作与甲、乙试管相同小组讨论3: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多,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实验步骤不正确,应先对底物和酶做同温处理再混合;温度设置合理,包括了低温、唾液淀粉酶的较适宜温度和高温;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改变了本实验的自变量。因此,本小题的3种说法中,和正确。(2)小组讨论1: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随着pH的变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改变,所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可以通过底物被催化的速率、产物产生的速率得以表现,其中氧气的产生量即气泡的产生情况的观察更容易操作,所以可以将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作为观测指标。小组讨论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自变量具体值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需要增加中性环境下的实验。小组讨论3:该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前,并不明确实验结果,但结合所学知识,至少可以预测两种情况: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多,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序号错因分析正确答案序号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不理解因变量属于反应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理解因变量应如何观测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再增加丙试管,第二步换为1 mL蒸馏水,第三步不做处理,其他步骤不变没有审清该实验属于探究类,结果要与结论对应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量不同,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没有审清该实验属于探究类,结果要与结论对应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答题不规范冷藏题组一ATP的相关知识1(2008·广东卷,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惟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B解析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因此选B;C中叶绿体内合成ATP不需要氧;D中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自身暗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需要。2(2008·天津理综,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 BC D答案B解析Na进出细胞一般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协同作用,都可以通过促进新陈代谢而达到增加产热的作用。题组二酶的相关知识3判断正误(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011·天津,1A)()(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011·天津,1B) ()(3)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2010·上海,17A)()(4)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2010·上海,17D)()(5)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2008·广东,6B)()(6)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2008·广东,6C)()答案(1)×(2)×(3)×(4)×(5)(6)×4(2009·重庆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答案C解析低温能够抑制酶的活性,但并不破坏其结构;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及转录,在此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将DNA双链打开。题组三与酶相关的曲线题5(2011·海南卷,5)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结果。甲曲线反应速率减慢,不正确;乙曲线同样未能体现酶的高效性,不正确;丙曲线反应物浓度不可能迅速下降后又上升,不正确;丁曲线反应物浓度迅速下降且达到一定浓度后保持平衡状态,正确。6(2009·宁夏卷,2)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答案B解析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时酶活性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到达最适宜温度后,再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当温度过高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变性失活,因此B项正确。温度由t2下降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酶在低温时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温度升高,酶活性恢复,因此常在低温下保存酶。题组四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7(2012·大纲全国卷,3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将5支试管加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 。(2) 。答案(1)中70 应改为37 。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才能与还原糖反应显色解析解答本题时应全面考虑酶的最适条件以及斐林试剂的作用条件。(1)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70 时酶会变性失活。(2)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ATP1、2酶的本质和特性3、4、5酶相关曲线7、9、10、11、12实验与探究6、8、13、14、15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ATP、AD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BATP是高能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总是伴随有ATP的合成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O2参与答案B解析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故伴随有ATP的合成;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的能量。2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C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葡萄糖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答案C解析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就是消耗ATP的过程。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简单扩散,不消耗ATP;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与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均是生成ATP的过程;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ATP。3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特异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C特异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答案B解析图示酶促反应表明,A在反应前后形态结构未改变,是酶分子,B是底物,C是产物。在A的作用下,大分子B分解为含2个结构单元的小分子,说明酶具有特异性。对照四个选项,淀粉是多糖,麦芽糖是二糖,符合图示现象,B正确。4.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 ()特异性高效性催化特性在温和条件下进行A BC D答案C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加酶的反应最先到达平衡点,加入胶态钯的反应次之,未加酶的反应速度最慢。对三条曲线处理因素的分析可判定,本图体现的是酶的高效性,同时也体现了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具有催化作用。5. 图中曲线、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 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答案D解析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应用ac段表示,A错误;一般而言,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酶的催化效果差,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没有酶的显著,b在纵轴上应向上移动,B错误;增加反应物A的量,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变,图中曲线的形状不发生改变,C错误;改变酶促条件后,酶的活性降低,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变差,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6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特异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B解析酶具有特异性,若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使用斐林试剂必须水浴加热,一般选择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特异性,可用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7. 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底物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B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曲线所代表的反应比曲线先达到反应平衡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A正确;酶促反应都有适宜的温度,超过这一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A点不会持续上移,B错误;与仅有酶的曲线相比,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说明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C正确;从坐标图可以看出,曲线条件下比条件下反应速率高,故达到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要短,D正确。8下表表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试管编号2 mL 3%淀粉溶液2 mL 3%蔗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