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7狱中杂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资源ID:45053986
资源大小:43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7狱中杂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狱中杂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晷刻(u) 痼疾(ù) 口呿舌挢(q)B矜诩(x) 奇羡(qí) 以蒉报踵(kuì)C遘者(gòu) 主谳者(yàn) 或随有瘳(chu)D相薄(bó) 爽垲(ki) 罹其毒(lí)【答案】B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B主缚者亦然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C牖其前以通明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D余叩所以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以”前者是连词,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因”A连词表转折;B代词,这样;D 表原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吾辈无生理矣 D为标准以警其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今天”:(古)两个词,现在气候;(今)说话的这一天B“生人”:(古)活着的人;(今)陌生人C“生理”:(古)活的可能;(今)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所以染者众也A因思昔日生长王谢B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C行刑者先俟于门外D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答案】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引导解决B还是后人妆点语 妆点:夸张、粉饰C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次:依次排列D余今大梦将寤 寤: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引决:自裁,自杀。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把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寻梦”的一组是( )披发入山,为野人 黍熟黄粱,车旅蚁穴 繁华靡丽 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惟恐其非梦 生长王谢,颇事豪华A BC D【答案】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为陶庵梦忆写的序言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却发挥得淋漓尽致B本文以记叙为线索,介绍了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又巧妙地嵌入了抒情和议论,全文虚实相依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家破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使人感受到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D文中作者用了邯郸梦的典故,说明自己富贵梦的破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沉郁与哀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记叙”与“抒情”位置互换。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译文:(2)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译文:【答案】(1)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2)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却是一样的。【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典型的文言现象。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述庵文钞序姚 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瓌注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注】 瓌:通“瑰”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 端:方面B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过分,过于C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病:弊病D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 害:坏,不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害:妨害。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直接反映作者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A B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作者的文学主张在第一段中便已经提出,是对青浦王兰泉先生的肯定;是作者的写作缘由。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一篇书序,在文中,作者赞扬了王兰泉先生“异于人”的地方,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即义理、考证、文章必须相辅相成B姚鼐早年就很赏识王兰泉,而述庵文钞则是后来姚鼐读了王兰泉从金陵寄来的诗文以后才写的C王兰泉先生早年随军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解甲归田后立志于创作,写下了述庵文钞D作者认为,王兰泉之所以能够写出述庵文钞这样深得古文精髓的好文章,是由于他能将义理、考证、文章巧妙地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译文:(2)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译文:(3)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译文:【答案】(1)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2)我却说这并非是先生与众不同之处,先生能用尽自己(三者兼之)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3)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他优美的文辞,或许不明白个中的原因。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我曾经谈论过学问的事情,有三个方面,就是:义理、考证、文章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现今博学强识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其文章本来就高贵;孤陋寡闻并且学识浅薄的人,其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就会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份,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天生有才能的人,他的文章虽美但不能没有偏重,所以能兼有三者长处的是最为宝贵的然而兼具了众长之中也还是会有不足,(这样看来)难道充分运用上天给的才华,而且不因为才华而自我蒙蔽的人不是很难得的吗?青浦王兰泉先生,他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是三者兼具的人才先生写的文章,具有唐宋名家高雅的韵味,飘逸的气度,且文章议论考证,言辞漂亮却不烦琐,内容广博却不繁杂,精细周到却不会把意思说尽这是因为他善用上天给他的、能兼长的才能,却不因为自己过分喜欢的缘故妨害文章之美先生当官长期随军征战,在梁州、益州等地奔走,历览万里之景,辅助国家成就安定边疆的杰出功业于是他取用这些奇异的见闻,阐发成为奇伟、卓异的言辞写成古文,这是别人所不曾有的世人因此说那是上天帮助而成就了先生文章,好像唯独先生和别人不一样我却说这并非是先生与众不同之处,先生能用尽自己(三者兼之)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年轻时在京城认识先生,当时先生才三十岁,我心里就很重视崇尚他的才能到先生官至正卿,年老归来海上,自己修定文章名为述庵文钞,共四十卷,从金陵寄给我打开来读,自认为能粗略地懂得先生深刻的用意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读先生的文集,只会叹服他优美的文辞,或许不明白个中的原因,所以我不能隐藏自己愚陋的见识,不能不清楚地(把这些见识)告诉天下人至于先生的诗集和其他著述,体裁虽然不一定和古文相同,但一概用我这些话来探求,也都可以体会到其中极美妙的地方。美文欣赏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