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10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doc
-
资源ID:45055170
资源大小:3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维设计】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10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AvkBv Cv Dv2在一次救灾行动中,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无初速投放救灾物品,物品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其下落的速率成正比。若用v、a、t分别表示物品的速率、加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时间,则在物品下落过程中,图1中表示其vt和av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13如图2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小物块,物块与水平面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无形变时,物块位于O点。今先后分别把物块拉到P1和P2点由静止释放,物块都能运动到O点左方,设两次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最大的位置分别为Q1和Q2点,则Q1与Q2点()图2A都在O点B都在O点右方,且Q1离O点近C都在O点右方,且Q2离O点近D都在O点右方,且Q1、Q2在同一位置4(2012·大连模拟)如图3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图3A. B.CL DL5如图4所示,小车运动时,看到摆球悬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并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sin B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图4C小车可能向左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D小车可能向左减速运动,加速度为gtan 6. (2012·郑州检测)如图5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工作时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5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cos ),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C若tan ,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D不论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gsin 7.如图6所示,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图6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8如图7甲所示,一物体沿倾角为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水平风力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sin 37°0.6,cos 37°0.8,g10 m/s2)()图7A当风速为3 m/s时,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B当风速为5 m/s时,物体与斜面间无摩擦力作用C当风速为5 m/s时,物体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D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9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关于两者的速度vA、vB,两者的加速度aA、aB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vAvB时,aAaBBvAvB时,aA>aBCaAaB时,vA>vB DaAaB时,vA<vB10(2012·江西联考)如图9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10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图9图1011. (2012·浙江高考)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11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 图11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fA;(3)“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fAFfB。12(2012·淮安模拟)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12甲所示装置探究物块在方向始终平行于斜面、大小为F8 N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通过DIS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试问:图12(1)图乙中图线与轴交点坐标分别为1和2,木板处于这两个角度时物块所受摩擦力指向何方?(2)如果木板长L3 m,倾角为30°,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在F的作用下由O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多作用多长时间?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十)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1选B可把p、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代入进行单位运算,看得出的单位是否是v的单位。压强p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为Pa,密度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为kg/m3。2选A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fma,又Ffkv,故得:agv,可见C正确,D错误,又由于a逐渐减小,故A正确,B错误。3选D物块速度最大时,其加速度为零,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有kxmg,可见,两次速度最大的位置对应的弹簧伸长量相同,即都在O点右方,且在同一位置,D正确。4选C两个小球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相等,对系统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2m)a,对质量为m的小球作水平方向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可得:kxma,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L,选项C正确。5选BC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则mgtan ma,agtan ,方向向左,那么小车运动则可能是向左加速,也可能是向右减速,即B、C正确,A、D错误。6选A开始时,粮袋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受重力、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 FNma,FNmgcos ,解得agsin gcos ,故B项错;粮袋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若mgsin >mgcos ,即当<tan 时粮袋将继续做加速运动,C、D项错。7选D如图所示,车加速时,球的位置不变,则AB绳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仍为FT1cos ,且等于重力G,即FT1,故FT1不变。向右的加速度只能是由BC绳上增加的拉力提供,故FT2增加,所以D正确。8选AD由题图乙得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当风的初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a04 m/s2,沿斜面方向有agsin gcos ,解得0.25,D正确;物体沿斜面方向开始加速下滑,随着速度的增大,水平风力逐渐增大,摩擦力逐渐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减小,但加速度的方向不变,物体仍然加速运动,直到速度为5 m/s时,物体的加速度减为零,此后物体将做匀速运动,A正确,B、C错误。9选C木块A、B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F弹逐渐增大,则物体A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B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在aAaB之前,A的加速度总大于B的加速度,所以aAaB时,vA>vB,此后A的加速度继续减小,B的加速度继续增大,所以vAvB时,aB>aA。10选AC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两者可能一起加速运动,选项A正确;可能木块的加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11解析:(1)以“A鱼”为研究对象,“A鱼”入水前,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vA202gH,得vA。(2)“A鱼”入水后,受重力、阻力、浮力三个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A,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有mgF浮FfAmaA,0vA22aAhA,由题意F浮mg,联立得FfAmg。(3)以“B鱼”为研究对象,“B鱼”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与“A鱼”相似,所以FfBmg,则。答案:(1)(2)mg(3)12解析:(1)当木板倾角为1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木板倾角为2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2)对物块,力F作用时的加速度a12 m/s2对物块,撤去力F后的加速度大小a26 m/s2设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长作用时间为t则撤去力F时的速度va1t,位移x1a1t2撤去力F后运动的距离x2由题意有Lx1x2联立可得:t1.5 s。答案:(1)倾角为1时沿斜面向下倾角为2时沿斜面向上(2)1.5 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