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_2 .doc
-
资源ID:45059922
资源大小:1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_2 .doc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_2葫芦作为一种农作物,如今已经特别少有人注重它了。可在古代,葫芦的用处相当广泛,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农作物是不多的。葫芦在我国汉代往常,称“瓠”、“匏”、“壶”;汉代以后,称“壶卢”、“蒲卢”、“葫芦”。葫芦能够食用。它的嫩果实能够炒食,它的叶子能够做菜羹。诗经上有“幡幡瓠叶,采之烹之”的诗句。汉代毛亨解释说:“幡幡瓠叶貌。庶人之菜也。”这说明,葫芦叶是我国先秦时期平民群众常吃的蔬菜。葫芦能够药用。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瓠膜可医水肿;瓠子能治蛀齿、口臭、小便不通;蔓须花有解毒的成效。葫芦能够器用。葫芦既是天然的浮涉救生的器具,又是天然的容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周礼 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禁门用瓢赍”。瓢赍,是一种盛酒的器皿。郑玄注释说:“赍读为齐。取甘瓠割去抵,以齐为尊。”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由此可见,在古代,不管是贵族,依然贫士,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葫芦制的器物。葫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据考古材料,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非洲的埃及,都有新石器时代的葫芦出土。其中以 1973 年中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葫芦年代最早,距今约 7000 年了。这说明,我们祖先把野生葫芦驯化成农作物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葫芦通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择、培育,衍变成特别多类型。现代植物学把葫芦分为五种:扁蒲(果实细长椭圆,又名都瓠)、长柄葫芦(果实长柄有腹,又名悬匏)、亚腰葫芦(果实上小下大,中部缢细,又名约腹瓠)、大葫芦(果实圆大形扁,无柄,又名瓢葫芦)和小葫芦。这五个品种至迟到元代中国都具备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栽培葫芦的经历特别丰富。他们制造出不少栽培葫芦的特别技艺,至今令人赞美。庄子逍遥游记载惠施对庄周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战国时期 1 石约合现今 1/5 石。“五石之瓠”,能容 100立升水。如此大的葫芦所具有的浮力足以载人涉江河。因此诗经上说:“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汉代齐后苍注释说:“枯匏不朽,利以济舟,渡踰江海,无有溺忧。”这绝非空话。即便是乘木船,古人也常随身携带葫芦。鹃冠子书里就有“中流矢船,一壶千金”的说法。可见葫芦是最原始的救生器具。这么大的葫芦是怎么样培育出来的呢?西汉末期著名农学家氾胜之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培育这种大葫的特别技艺,归纳起来,有五个步骤:一、选种:选择果实肥大、成熟得好的葫芦,取籽作种。二、区种:先掘地作圆坑,直径、深度各 3 尺,然后用蚕粪和土,一半对一半掺和起来,施放到坑中,用脚踩紧、浇水,等水渗尽,种下10 颗饱满的葫芦籽,再盖上些蚕粪和土的混和物。三、合茎:种子发芽了。当茎长到 2 尺多长时,用布条把 10 条茎缠起来,缠五寸左右,外边用泥土封密。几天以后,缠着的部分便愈合成一个整体。留下一条长势最强壮的茎,其余的 9 条茎都掐断。蔓长出去,结实之后。所有未结实的梢,也都掐掉,以防止疯秧。四、留果:葫芦蔓上最初结的三个果实不好,要去掉,只留第四、第五、第六个果,以后结的果也不要。每一区,留三个果实。五、浇水:天旱时,需要给葫芦浇水。但千万不要直截了当往坑里浇水,能够在坑四周掘一道小沟,在沟里蓄水,让水从远处浸润过去。如此浇水才有利葫芦生长。采纳上述的方法培育葫芦,就能得到大型葫芦。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合茎”。所谓“合茎”,确实是嫁接。氾胜之介绍的这种培育大型葫芦的方法,是目前所明白的世界上有关植物嫁接的最早记载、它说明,至迟在 2000 多年往常,中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嫁接术。这种蔓茎靠接的嫁接术至今还在应用。如今四川成都农民有用五茎靠接消费大南瓜的。在苏联,如今应用补助根系嫁接来增加番茄等蔬菜产量,其方法与氾胜之介绍的相类似。范匏成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又一种培育葫芦的特别技艺。其法是用木头斵成榜样,套在初生的嫩匏上,果实成熟了,形态方圆,全随人意。清宫词中有九钟主人吴士鉴写的一首匏器诗:“匏卢秋老结深青,范合方圆各异形;款识精镌题御玩,旊陶而外有新铭。”注:“御国旷地,遍植匏卢。当结实之初,斵木成范,其形或为瓶、或为盘、或为盂,镌以文字及各种花纹,纳匏卢于其中。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小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假设砖文。”他把匏器的形态及范制的方法讲得十分清晰。据西清笔记说:匏器“康熙间始为之,瓶、盘、杯、椀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事实上,范匏成器的技艺绝不是清代康熙年间制造的。商承祚先生的长沙古物见闻记中有楚匏一则;“二十六年,季襄得匏一,出楚墓,通高约二十八公分,下器高约十公分,四截用葫芦之下半。前有斜曲孔六,吹管径约二公分,亦匏质。口与匏衔接处,以丝麻缠绕而后漆之,六孔当日必有璜管,非出土散佚则腐烂。吹管亦匏质,当纳幼葫芦于竹管中,长成取用。”做吹管的葫芦是用竹管范制的,那么至少在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已经开场范匏制器了,只不过没有清代范制匏器的技艺精细。范匏成器,将人工与天然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培育葫芦的特别技艺,曾使外国园艺家们叹为奇观。由于他们的经历是任何果实,假如被范模套住,由于不透风,就必定腐烂,不能成长。而中国人却成功地处理了这个难题。范匏成器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