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资源ID:45070487
资源大小:388.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3分)【答案】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情景关系的题目,答出景物的特征,然后点明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王勃的山中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王维的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中景色的喜爱与喜悦之情。诗歌细致描绘了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热爱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解】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答案】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解析】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看诗歌的注释、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1)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解析】试题分析: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答案】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 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违:分离。假:宽容。(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解析】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看诗歌的注释、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结构的角度切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美文欣赏孟浩然的仕途生涯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在四十岁之前,他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不过,孟浩然选择当隐士,其实是类似求仙访道的“终南捷径”。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可以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孟浩然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但却始终没有接到朝廷要他出力的诏书,这让他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他到长安寻找机会。京师文人荟萃,孟浩然出口成章,立即语惊四座。文人竞相与之结交,其中就有宰相张九龄和著名诗人王维。王维与孟浩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内署作客。两人正聊得兴起,唐玄宗突然到来。如此大好机会,孟浩然竟然慌作一团,匆忙间躲到床底下。唐玄宗进来发现屋里的情况不太对劲,便责问王维。得知是孟浩然在此时,唐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此人的诗名而没有见过面,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说完叫孟浩然出来。孟浩然拜见了皇帝。唐玄宗让孟浩然朗诵他得意的诗作。决定前途的关键时刻到了,拜侯封相的希望就在眼前。孟浩然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仔细想了想,他选择了寓意深刻的归终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首诗是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孟浩然的本意,是表明求仕之心未灭,希望皇帝重用。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入世做官的美好愿望就在这首诗中断送了。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那一句时,勃然变色道:“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遂放还,不复见录。经历此事,孟浩然大受打击,觉得掉了隐士的身价,因而心灰意懒,形骸也开始放浪起来。后来采访使韩朝宗入京,决定带上孟浩然一起去,以便向朝廷推荐。但孟浩然因为与人喝酒,错过了出发的时间。韩朝宗大为生气,独自而去。“浩然亦不悔也”。也许到此时,他总算明白了,写诗和做官是两码事。孟浩然后来壮年病故,却是因为吃错东西的缘故。当时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王昌龄来到襄阳,听说孟浩然欲仕而遭黜后,立即前来拜访,有惺惺相惜之意。王昌龄当时被誉为七绝圣手,名满天下。他有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境高远,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有一谚语“活剥王昌龄”(大唐新语),专门用来讽刺那些偷窃名士文章的俗人,可见当时王昌龄七绝之盛名。二位名诗人相见后,立即一见如故。孟浩然不顾大病初愈,与王昌龄浪情宴谑,多吃了些生猛鲜腥之物,竟然因此引发旧病而亡,时年五十二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