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税系统营改增典型经验-守正出奇的一项改革.doc
-
资源ID:45074745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地税系统营改增典型经验-守正出奇的一项改革.doc
2021年地税系统营改增典型经验:守正出奇的一项改革 营改增:守正出奇的一项改革 营改增试点改革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为深刻的一次财税改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改革成效,彰显了守正出奇的改革智慧。 营改增试点改革期间,恰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营改增试点改革从上海起步,从扩大区域试点,到转向行业试点,并渐渐扩展,于2021年5月1日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改革5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高企,各国政府陷入减税和增税的两难之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主要国家陆续提高了增值税税率,从2021年的18.7上升到2021年的19.2。我国的税改之路却与众不同:从营增并存到营改增,既简化、统一了税制,又实现了渐进性减税。其涉及面之广、改革力度之大,放在其他国家几乎不可想象。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用税改的减法,转化为税源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财政经济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营改增试点改革从局部地区、局部行业试点,逐步扩大至全覆盖,突破了税制改革的历史路径、传统理念。渐进到位的改革路径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且给中央、地方带来了减收的风险,需要改革者有高超的推进技巧。创新性的改革路径,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同时避免了改革的震荡,通过时间上的巧妙把握,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局部试点中抵扣链条断裂导致的问题,实现了税制运行的巧妙平衡。 营改增试点改革,遵循问题导向。从重点领域切入,层层推进,即生产服务业优先改革,在与制造业关系密切,以及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首批试点,如交通运输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之后又将电信、邮政等行业纳入。最后将不动产、金融业、建筑业以及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这种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方式,既考虑了改革的难易,又兼顾了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需要,远近结合,扩大了改革效果。 营改增试点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效应,成为经济改革的先手棋,消除了营增并存二元税制,实现了税制统一,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增强税收中性,激发了产业分工;减少市场扭曲,提高了市场效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不仅如此,2021年起步的营改增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营改增试点改革有扩大需求的作用,其着力点主要是在供给侧,促进创业就业,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率,扩大优质供给。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消费比产品消费增长更快。营改增改革直接针对服务业,同时带动制造业,其改革红利惠及所有产业和企业,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高度吻合,提升了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平衡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营改增试点改革还牵引了财政体制改革。营改增改变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划分格局,由此牵引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划分、支出责任划分以及转移支付都产生了辐射性作用,实质上倒逼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从长期看,这是国家治理结构重塑的触发器和推动力,有利于调整优化地方政府行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融合、发展与环境的统一。 营改增实施5年多来,改革红利逐渐释放,促进创业创新,扩大产业分工,发展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催生新业态,缓解了风险,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多赢。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截至2021年7月底,我国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四大行业纳税人共计1218万户,比2021年5月1日四大行业改革前国地税交接户数增加207万户。其中,户数增加最多的行业是生活服务业,累计增加151万户。前期试点的37行业2021年月均增加11.2万户,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研发技术服务业纳税人户数的增加最为显著。 从制造业企业购进服务的金额来看,2021年前8个月,全国制造业企业购进服务金额同比增长37.6,同时制造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2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购进的服务金额同比增长54.1,占制造业购进服务金额的比重达17.3。这说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速,提升了制造业水平。 5年来,营改增试点改革共为纳税人减负1.7万亿元,企业减负带来了经济增长及其质量的提高。 营改增试点改革所获得的经验值得深刻总结。 ——搞好顶层设计。中央高度重视,多次部署。在试点之初,中央就将营改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一再强调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这项改革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培育新税源,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营改增的每个环节、每一阶段,国务院都及时部署,仅2021年3月份到4月份的一个月之内,就三次专题部署营改增工作,并强调营改增是深化改革一招很重要的‘棋’,是要动利益、动‘奶酪’的。但我们下定决心,必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2021年8月份至9月份,国务院又连续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营改增试点改革。 ——精心实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例如,为保障营改增试点改革全覆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2136号)。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又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行业管理、纳税申报、发票使用方面的公告。财税部门精心操作,5年持续改革出台的文件和培训材料累计达百万字。 ——协同改革。各部门和地方积极配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改革的协同性明显增强。国务院直接部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具体组织、实施这次持续5年的改革,相关部委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在营改增试点改革宣传、释疑解惑、纳税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营改增的顺利推进。涉及改革的1100万户企业,不仅组织人员系统学习试点政策,还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定价策略等主动适应新税制。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行两个月的时间,税务部门组建6500多个辅导队,有针对性地培训了2130多万户次。从上到下,系统动员,改革协同,充分反映出大国税改的超强能力。 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