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doc

    • 资源ID:45130791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doc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 从被殖民到自我殖民 一,中国近代史,是列强殖民史追求独立自主成为国人最大共识 18401948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饱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被殖民和反殖民的斗争历史。百多年中,中国人达成的最大共识是:中国要想摆脱被殖民的命运、中国人民要想不做亡国奴,必须快速实现工业化。1948年,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在总结百年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新中国的准宪法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核心思想就是快速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实现国家独立自主和人民民主富强。 二,19491978年的国家工业化历史,是国家对农民的“殖民”史 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干扰,国家工业化道路并不顺利。为了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很快被迫走上了依靠中央“高度集权和高度计划体制”剥夺农民“内卷化”完成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工业化道路。农民在国家工业化中被迫完全丧失自主性,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工具。在不长的时间内,“剪刀差”转化为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中国建成了完整的、自主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教育体系、文化和思想体系等等,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家自主性和自主权充分实现,被殖民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这种以牺牲农民自主性为代价而获得的国家自主性,最终遇到了农民的消极抵抗出工不出力(创造性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人民公社体制失效,直接的后果是大量的城市工业品下乡不能获得等值的农产品,城乡交换不能有效进行,国家工业化陷入困境。 中国19491978年的国家工业化实践证明,靠牺牲农民(中国大多数人)自主性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是因为农民的自主性和有效需求不足而失败。194978年的国家工业化的失败,实际上是对内“殖民”发展道路的失败。 1三,中国19781988年的高速发展历史,是农民自主性回归的历史 到70年代,国家工业化遭遇了农民的消极抵抗(创造性不足)和内需不足的约束,对内“殖民”的国家工业化进入困境。在这个时候,在安徽的小岗村等地出现了“大包干”尝试,“大包干”的核心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实际上是农民“以自主劳动创造的增量向国家赎买生产经营自主权”获得自主性,正是由于农民获得了有限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中国进入了一个由农民自主发展、并推动中国自主发展的新时期。1980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试点小岗村的“大包干”模式。1982年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称大包干),把7亿多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酷中解放出来,农民家庭获得了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剩余农产品的自主权。随之,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空前释放,劳动生产率得以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由亩产400斤增长到了600多斤。农民在“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大约50斤/亩谷物,并完成300斤/亩的粮食定购任务之后,剩下农产品全部是自己的。农民不仅吃饱饭了,还有了剩余产品。最初的剩余产品主要是粮食,后来蔬菜、水果、水产、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等也多了起来,农村集市也随之活跃起来。市场交换的出现,给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添了翅膀。 农民很快有了积累(钱),有了购买能力。但当时的情况是除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外的所有物质都极度短缺,农民有钱买不到所需的东西。很快,农民将需求冲动转化为了投资冲动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个体户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即离土不离乡),获得了在本乡本土发展非农产业的自主权。到1985年的时候,中国农村不仅出现了卖粮难和农产品的极大丰富,一部分农民跳出农门,在农产品加工业、建材建筑业、服装加工业、流通运输业等领域大显身手,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首先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不仅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连城市待业青年和国有企业退休干部职工也加入到乡镇企业的行列。 乡镇企业的发展,很快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小城镇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80年代中国经济新增值的70以上是乡镇企业和农业创造的。80年代的中后期,农村区域或局部市场已经不能适应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政府准许农民在城市开设窗口和销售网点成为一时风气农民企业家和农民从乡村中解放出来(离土又离乡),自主性和创造性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农村企业和农民进城成为中国当时最活跃的发展力量,并为困境中的国2有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内需市场,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性提升,同时也逼迫国有企业和城市不得不改革开放了。 中国80年代改革发展的成就,是在没有外资、没有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帮助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农民自主性不断发展,创造性也同步增强的结果。中国80年代的改革发展证明,不走对内“殖民”的道路“内卷化”道路,中国也能自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四,以土地法为转折,中国重新回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的轨道 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在农民和农村主导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出现了“乡镇企业”过渡论,认为中国遍地开花式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水平低、没有前途,认为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要加大对外开放,以市场换资本主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促进高水平的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此加快现代化的步伐。这种思想逐步在80年代后期占据主流地位,中国悄悄地发生了三项影响深远的事件。 第一项是土地法出台。1988年土地法出台,这部法律的出台带来了三个改变,一是乡镇企业用地权收归国家了,农民集体不能直接用地发展农村工商业了;二是城市和城镇用地权收归国家,城市化用地的增值收益归政府独占;三是各地新办企业必须进入“经济开发区”合资或外资企业特区。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收益的权利,剥夺了农村办工业的权利,剥夺可农民分享城市化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一句话:农民被政府“殖民”了。农民的自主性再一次被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战略剥夺了。 第二项是1987年开始的财政体制改革。从1986年开始,各级政府开始“分灶吃饭”(下面以县(市)乡(镇)政府“分灶吃饭”为例加以说明)。县(市)和乡(镇)的财政“分灶吃饭”是以1986年为基数,乡(镇)政府每年按照7向县(市)递增上缴财政收入。但随着9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凋敝,乡镇财政的收入并不能每年递增7,有很多乡镇的财政收入甚至是下降的,但递增上缴是不能少的,基层政府的财政就出现了收不抵支;更为严重的是,财政改革同时,“依法治国”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法律越来越健全,执法的部门的越来越多,基层的执法人员越来越庞大,上面任命干部,下面承担工资,乡镇财政供养人数有了10倍以上增长,少则300人左右,多则1000多人。乡镇政府的合法支出超出了“分灶吃饭”初期的基数的数十倍之多。财政体制改革的结果是,中央和省市政府的钱越来越多3增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力,县乡地方政府的钱越来越少服从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 第三项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使中央财政的财力(国税收入)得到空前加强,由不足30提高到了54左右,省(市)财政也占到24左右,经过县(市)一级之后,乡镇财政(合法收入)几乎处于无米之炊的状态。9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叫做:“一税轻、二费重、三摊四派无底洞。”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1996年各种收费和摊派146.1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6.52%,占县乡财政收入的96.29%。这就是说:乡镇的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依法”向农民和乡镇企业“寻租”获得的。 乡镇政府和部门的合法支出在日益膨胀,但合法收入却在日益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和部门不得不“依法创收”“合法寻租”,直接的后果是加重农民负担和乡镇企业负担,并大规模强征抢占农民土地。1987年,农民每亩的负担大约为100斤粮食;到1994年,农民每亩负担150元,折合粮食约300斤/亩。1987年前,乡镇企业大约只向乡镇政府上缴利润的30左右;到1992年,乡镇企业所有利润都必须全额上缴乡镇财政、甚至出现贷款上缴税费的情况。在征占农民土地方面,有学者计算,数十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政府”已经剥夺了农民土地价值19万亿。尽管如此盘剥农民,全国乡镇(村)在9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5000多亿的财政债务。 乡镇财政入不敷出日益严重,乡镇企业的负担和农民负担逐年攀升,农民创造能力和消费能力急剧下降,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也急剧萎缩;加上土地制度变革后“政府”独占土地增值收益,导致银行不再向乡镇企业和小农贷款,给了乡镇企业和小农雪上加霜的打击。在上述三重压力之下,80年底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出现了“倒闭”潮,也导致了90年代农民“盲流”潮的出现。 不仅如此,财力上收,事权下放,还导致了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完全抛弃在“国家责任”之外了(在90年代的农村义务教育总支出中,中央和省市财政支付不足2;在90年代的农村医疗总支出中,中央和省市财政支出不足0.5)。1949年建国以来形成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倒退。90年代的中国,不少地方的农民沦为了贱民,不少地方的农村沦为国家的“殖民”地。 419491978年,牺牲农民,理由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牺牲农民带来的困境,通过80年前后的恢复农民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80年代后期开始,再次牺牲农民,理由同样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牺牲农民再次导致了困境,可是,历史并没有重复过去,中国并没有用恢复农民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办法去应对危机,而是走上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也没有经过充分讨论(不争论)的道路。 五,_南巡讲话,推动中国走上了外向依附型发展道路 在中国出现农民“盲流”潮的时候,也正是“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中国农民和国际资本都需要寻找新出路。在这个时候,_92年南巡了。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到中国来,_以非常的自信给了外国资本超国民待遇土地不要钱、税收减免、财政和金融支持、低环境成本、低工资和社保等等。_南巡讲话,确实在短期内帮助中国农民实现了异地就业,并通过异地就业的低工资转移回农村维持了数亿小农家庭经营的简单再生产。但是,一方面是中国的中西部乡镇企业普遍生存在高税赋之下;另一方面是外资企业不仅享受低税赋、低工资低社保成本、低环境成本政策,还享受土地、金融、财政优惠政策。内外资企业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导致很多中西部的企业老板,关闭或变卖企业之后也来到了东部沿海,加入了“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行列,在加速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加速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凋敝。 对于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当时主流的观点是乡镇企业先天不足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必须补课。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资(资本)特权模式也在中西部农村开始推行,国家给所谓的龙头企业(私营企业)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普遍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政府将帮助农民致富的责任委托给了资本家。80年代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和社队企业,几乎无偿送给了私有的“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的结果,是农民只能从事养殖业和种植业,农民被无情的排斥在农村经济的加工业、运输业、储藏业、营销服务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农村金融业、土地开发和交易等等之外了。农村经济gdp的70以上部分被5左右的资本家所拥有,占农村人口95的农民只占有农村gdp的30。中国农民的经济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补资本主义课”的过程中被资本特权给彻底剥夺了。中国农民再一次被“殖民”化了。 5南巡讲话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从此开始了(内)外资本特权化的时代,中国很快走上了外资优先和外向依附型发展道路,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在满足外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让少数人(外国资本家和极少数中国人)富裕起来”,中国经济变成了蜡烛经济消耗自己、照亮别人或“殖民”大多数人、富裕极少数人。1840年到1945年的100年间,帝国主义的舰船利炮也没有实现的战略目标,在中国无声无息(不争论)的“自我殖民”化的过程中实现了。 从1992年以来的16年间,中国gdp确实高速增长了,中国以价值100美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社保代价,生产出大量的低端产品换来价值50美圆纸币,中国为这个过程中创造的80美圆的gdp而自豪。如果“gdp国民财富消耗环境社会成本代价”之后的成果(价值)就不值得骄傲了,甚至是悲哀的。今天的中国,各种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和生态状况越来越严峻、全民社会保障越来越遥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矛盾和民族冲突越来越激化、精英和底层对立越来越尖锐30年的现代化,中国农民数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社会不是越来越公正公平了,而是越来越黑社会化了;法律越来越多了,但依法维权却越来越难了;进来投资的越来越少了,进来投机的越来越多了;归国奉献精英的越来越少了,移居海外并向海外运钱的“先富精英”越来越多了 中国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巨大的环境生态成本、低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障、低粮食价格和低农民收入等为代价,换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在美圆不断贬值、石油价格暴涨和次级债危机中正在不断蒸发。世界上有哪个主权国家,高速发展了数十年后,资源快消耗完了,人口要老龄化了,农民还占绝大多数(有9亿多),并且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还遥遥无期。只有殖民地国家才会这样,甚至连殖民地国家都不会这样。 _先生南巡讲话的时候也说过,如果两极分化了、城乡差距扩大了、东西部差距扩大了、民族和地区矛盾扩大了,改革就失败了。邓先生自许“中国人民的儿子”,一生致力于为“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而奋斗,如果邓先生今天还健在,不知当做何想。 六,中国在wto体系中仅仅只是中国体系中的中国农民; 中国农民买肥料,肥料大涨;中国农民买柴油,柴油大涨;中国农民买农药,农药大涨;中国农民需要建房子,建材大涨;一句话,中国农民买什么,什么都会大涨。 6中国农民卖粮食,粮食价格不涨;中国农民卖土地,土地价格不涨;中国农民卖劳力,工资不涨;中国农民减少生产大豆,大豆价格暴涨;中国农民减少生产生猪,生猪价格暴涨。中国农民没有养老保障、没有医疗保障、没有失业保障、没有金融保障为什么。因为中国农民没有自主性或自主权。中国的农民,由于丧失了自主性,成为了俎上之肉。在wto体系中,中国其实就类似中国体系中的中国农民。 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中国是钾肥进口大国、中国是木材进口大国、中国是飞机进口大国、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中国进口什么,什么就翻番涨价;中国是打火机出口大国、中国是服装出来大国、中国是玩具出口大国、中国是鞋帽出口大国中国出口什么,什么就便宜。中国投资美圆,美圆大跌;中国投资次级债,次级债大跌中国投资什么,什么就大跌。为什么。因为中国在wto体系中已经失去了自主性和自主权。 七,中国的危机是丧失自主性和自主权的危机 受美圆贬值、石油和铁矿石涨价、次级债危机等多种国际因素影响,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企业亏损倒闭和银行坏帐、股市和楼市大跌、学生失业等经济现象。中国确实面临很严重的危机。中国的危机和中国农民面临的危机其实是一样的,是自主性和自主权丧失的危机。中国的公民主权、生态主权、价格主权、税收主权、金融主权、货币主权、市场主权、甚至制度创新主权、教育主权、话语主权等等,都正在丧失之中。这是自我殖民化的必然结果。 面对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应对办法是什么。中国的办法很简单,在经济方面,会进一步向农民和农民工转嫁危机,进一步压低中国农民工工资,进一步压低中国粮农的粮价,由农民和农民工承接全球经济危机后果,尽管中国农民工工资和粮食价格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与此同时,中国会再次大量补贴出口企业,维持外向依附型(蜡烛经济)经济增长,以期度过阶段性(自欺欺人的判断)的危机。这样做,实际上是用“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资、低福利”代价补贴全世界,尽管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和工人还没有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中国发展经济,还会继续“以满足外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继续牺牲本国底层人民的利益补贴外国人民和富裕中国极少数人。这样做的结果是本国人民的需求更加萎缩(内需不足),外向依附会更加严重,贸易损失会更加巨大。这是无法走出恶性循环。在政7治方面,中国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会继续坚持“不争论”,会继续“多难兴邦” 在经济上,中国现在的危机和中国农民70年代的危机是一样的,是丧失自主性和自主权导致的危机,只有靠争取自主性和自主权创造增量和有效内需才能化解危机。80年代就是这么做的,实践证明是对的。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经验。中国当前不着手解决自我殖民化的问题,什么加息还是降息、收紧还是放松流动性、cpi高还是低、减税还是加税、财政政策是积极还是稳健等等,统统都是不着边际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动脉上有一个洞,在不断向外输血,医生不给他将这个洞补上,而是取其卖器官换血浆给他输血,同时做各种各样的中国式“理疗”。这样做是非常荒唐的。 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民逐步丧失自主性或自主权,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凋敝;同样的道理,今天中国沿海的外向型企业的倒闭潮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府当务之急要做的不是去救外向依附型企业(就像当时不是直接救国有企业一样),而是要增加国民、特别是农民的权利和收入,以增强国民的创造性和扩大有效内需,建立起有效的内循环。在内循环正常的基础上,寻求平等、公平对外贸易。中国政府当下最要好紧的是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和帮助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同时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补贴和社会保障。如果该做的不做,而是继续给外向依附型企业更多的出口退税补贴,只会更加“自我殖民化”,陷入更深的危机。 在政治上,中国不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而是要来一场类似“拨乱反正”的思想运动。中国现在需要为国家独立自主和公民自由民主而奋斗。 第二篇:自主性自主性在课堂中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和谐艺术地统一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中,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最终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不应再扮演讲者的角色,而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自主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形成能力、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并做到实话实说。然后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为a队,做苹果那样的人为b队,就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下,教师巧妙点拔,使其最终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人要学会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内心美,适当展示自我,恰当表现自我。这样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使 每一位学生始终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讨论辨析,体验到了高度参与和投入学习的喜悦,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拓宽自主的学习空间 如教学四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踊跃发言,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有所理解,这样提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去感受知识,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先让学生回忆说四季的景色,再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四季的景色,最后看书中的图了解四季的景色,这样教学,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生字时,让学生说认字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和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课文时,采用多种形式以读为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学习坐井观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结束时,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列宁做错了事,说了谎,后来他是承认 了错误,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你做错了事,你会怎么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有感而发,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你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吗。”以后与小伙伴玩时,也把列宁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设计有意识有目的地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第三篇:自主性游戏案例自主性游戏案例爱心医院 【案例背景】 :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颇受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次游戏活动来源于孩子,小班孩子天变凉后,他们经常感冒,咳嗽等,有的甚至是多次的进出医院。于是,“爱心小医院”就在此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中开门了。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为了达成在游戏中初步会分工协商,坚守岗位这一目标,我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材料,如:医生的白大褂、盐水瓶、药丸、药方等,在游戏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己学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小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病、一会儿打针等;病人也忙碌着,一会儿这不舒服,待会那又不行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乐此不疲,贯穿始终。【案例实录】 : 瑶瑶和佳佳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瑶瑶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装有针筒、温度计的医药箱,这时,只见佳佳抱着一个玩偶娃娃来到“小医院”,指着娃娃的对瑶瑶说:“她肚子疼。”瑶瑶看了看佳佳,用手指着娃娃的肚子问:”是这里吗。”佳佳点了点头,只见瑶瑶随手从医药箱里拿过针筒对着娃娃的肚子就打了下去这时佳佳说:“不是打这里的,要打手上。” 像瑶瑶这样的游戏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把“药方”往不舒服的地方贴。当我看到这儿时,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讲评时,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同时在原有的经验上,我作为“病人”告诉医生“我怕疼的,哪里打针不疼啊”,这又引起了幼儿的一番讨论,有的幼儿还很努力的安慰我:“老师,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打针很勇敢的。”于是,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又做了一个情感上的提升:宝宝生病了看医生,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疼。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个别孩子已有的游戏行为,我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积淀。 【行为分析】 :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需要我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出现困惑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先前在讲评中问道:“我打针怕疼的,我可以打哪里呢。”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同时,作为老师可以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教养支持】 : 从这次的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显得非常重要,感受让我特别深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老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老师是游戏开展的支持者:主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愿望;老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通过瑶瑶和佳佳的个案,从多方面验证了这些说法,作为老师应该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像游戏结束提醒她收拾好,医院比较小,就请幼儿东西需要什么就取什么不要全部摊出来,让孩子除了游戏之外也有所成长。 第四篇:中班自主性游戏善于引导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虽说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与主动开展的游戏活动,但在幼儿园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仍然很重要。只是相对于教师特意设计的教学游戏来说,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引导,教师应更加讲求策略,善于将教育意图渗透于环境之中。如中班、大班的孩子已会通过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并设计规则标记,因此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自主设计时,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给各个区设计了45个标记图。由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规则标记,因此在不同的区角出现了不一致的标记图,导致其他孩子看不懂标记图的意思。于是教师又引导孩子们讨论设计让大家一看都懂的图案,如画个笑脸表示“微笑服务”;画一排小朋友,表示排队等候等。经过教师的引导,不仅简化了原来设计的五花八门的规则标记,而且能真正发挥规则标记的隐性指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教师首先应是幼儿游戏的旁观者与参与者。其中,观察游戏是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前提。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幼儿社会性水平、幼儿的表征能力等。在此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与材料,积极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应是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如幼儿正在“加工厂”当工人,加工“鸡蛋”。教师也进去当起了“工人”,一会儿就感觉到捏“鸡蛋”太单调了,于是就和幼儿聊了起来:“这个鸡蛋是哪里订购的。有没有要求我们送货。”这些问题立马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丰富游戏的欲望。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问他们“该怎么装货呢,鸡蛋很容易碎的”。这促使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找来盒子和碎布,把“鸡蛋”放好。 其次,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小班孩子的游戏水平相对比较低,遇到困难常常会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应是一位积极的支持者。如有一次,教师到小四班的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去作客,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很热情,马上倒来茶水,并端来一碗“红团圆”,教师故意说:“我不喜欢吃红团圆,想吃白团圆。”“妈妈”说:“我们家没有白团圆。”看教师故意不太高兴,就说:“那我去问问老师吧。”辅班教师听了孩子的诉苦,没说什么,只是给了他几张白纸。孩子一见材料,就恍然大悟,知道把白张一团就成了。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的支持让孩子获得了一次创造的机会,解决了游戏的难题。也发展了其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的能力。 在师生分享中促进自主性游戏的发展 每个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讲评由此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以下游戏讲评即达到了这一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幼儿甲:“今天,我在水果店当营业员,有人要买菠萝,可是店里没有菠萝。”老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幼儿甲:“我用橡皮泥给他做了一个。”老师:“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其他小朋友还有别的办法吗。”(教师接住孩子的话题,很自然地把问题抛给了全体幼儿。)幼儿乙:“可以用纸画一个菠萝,再把它剪下来。”幼儿丙:“可以让妈妈用黄颜色的布缝一个菠萝”。可见,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都能从“客人”的需要出发,想方设法地满足“客人”的需要,这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的引导也为其他孩子在下次游戏中碰到同类问题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有利于孩子下次游戏的进一步推进。 教师在与幼儿分享其自主性游戏的快乐时,还可以利用此机会关注幼儿碰到的典型问题,在帮助他们解决的过程中,总结最优的策略与方法,并促使他们将之应用到以后的游戏中,实现经验与策略的迁移。如孩子们喜欢到娃娃家作客,更喜欢到“商场”买了礼物后再送到娃娃家去。这使娃娃家常常成了杂货铺。为解决这一典型问题,教师可以抓拍娃娃家的现场镜头,在与幼儿分享游戏快乐时放给孩子们看,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有的幼儿就会建议增加一个物品回收员,专门负责回收娃娃家多余的东西;有的建议给娃娃家增加一个箱子,礼物多了就放到箱子里:有的建议可以把收到的物品作为回送客人的礼物,在客人走的时候让他带走。有了孩子们的这些好主意后。娃娃家果然整洁了许多,可见“一种存在多种可能性和诸多获取成功的方式的氛围能鼓励幼儿去思考、去相互作用和创造。” 在与幼儿分享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以便因势利导,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支持。如有一次进行游戏讲评时,教师问幼儿:“你们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位孩子说:“娃娃家的娃娃想吃棒冰,可是商场里没有棒冰。”教师不禁问到:“棒冰是什么季节吃的。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给娃娃吃棒冰合适吗。”马上有孩子抢着发言:“棒冰是夏天吃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再给娃娃吃棒冰,娃娃会生病的。”其实,是这位提出问题的小朋友自己希望冬天也能吃到棒冰。教师没有直接批评他的想法,而是通过游戏讲评与分享的方式。让其他小朋友提醒他冬天吃棒冰不利于身体健康,显然这种同伴提醒的方式比教师的直接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促使幼儿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或学会克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实现游戏对幼儿的多元发展价值。 让幼儿的游戏更加自主 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大班后期的幼儿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老师有时候制定的一些规则,幼儿基本能遵守规则,但如果不在成人视线范围内,就容易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幼儿来说还是外在的。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参与游戏的制定,效果确不一样了。 本学期,班级里开设了一些新的自主性游戏,对于游戏规则的制定,我们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想法。打破了过去单纯由教师制订规则权利的状况,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与修改,和同伴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充分采纳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成为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根据开学初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孩子们喜欢的几个游戏内容,在游戏的选择上一直是个难题。有的孩子说自己想玩的游戏,因为人数满了,一直玩不到,用什么办法可以保证自己能玩到想玩的游戏呢;有的孩子也提出了某一些小朋友会一直玩一个游戏,导致其他人都玩不到;有的还提出了,如果今天什么游戏都不想参与,那怎么办经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一起制定了游戏的规则,通过插卡制定规定各游戏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通过游戏记录表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保证了幼儿每天能够参与到不同的游戏;每周一介绍一周的新游戏时,让幼儿讨论进入各区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发现游戏规则存在问题时如何修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自主性游戏特征 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教师应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有人把自主性游戏简单理解为创造性游戏,认为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在游戏中随心所欲,教师不能给儿童半点指导。其实,自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性质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不是把游戏简单地分为有无自主性,而是强调所有的游戏都应该有自主性,自主性游戏包含所有的游戏。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在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儿童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儿童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儿童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儿童,要玩什么游戏是儿童自己的权利,每个儿童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使儿童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儿童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儿童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儿童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儿童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要使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儿童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儿童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主性游戏的指导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