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问答及对策研究.doc
,编号: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 成 人: 学 制: 4 年 班 级: 201003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04-04 目 录摘要(1)一、引言(1)二、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及趋势(2)(一)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2)(二)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3)三、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4)(一)基础信息缺乏,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不统一(4)(二)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4)(三)缺乏明确的区域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5)(四)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5)(五)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6)(六)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成本极高(6)四、推进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对策建议(7)(一)制定和完善区域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清晰的发展模式(7)1重视基础信息的采集(7)2研究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7)3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8)(二)区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要分步建设,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8)1信息整合(8)2渠道和组织整合(8)3基础设施整合(8)4观念整合(9)(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长远规划(9)1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9)2改变政府的管理方式,注意规避信息化风险(9)3统筹规划,搞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9)4加强信息化在物流领域的示范和引导(10)(四)加强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10)1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革新物流企业(10)2注重速度和同步配送能力,大力推进ICT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0)3加强相关物流信息化软件的开发(10)4中小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ASP(11)(五)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11)1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11)2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11)3强化业务人员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1)4充分应用适应现代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12)(六)多渠道开发物流信息系统软件(12)1加大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的投入(12)2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引导 IT 厂商加大投入(12)3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13)五、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Abstract(14)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 者:王世英指导教师:史 燕摘要:区域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同时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孕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还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借鉴文献参考,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总体现状,从微观层面描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认为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在市场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等方面面临良好的机遇,在标准制定、基础设施、长远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的可行性对策建议。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日趋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社会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加快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对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而信息化处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则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优化物流流程。作为物流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 促进物流标准化,提升政府管理能力。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 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实现信息共享,优化供应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近10年来,伴随着产业的转变升级,信息化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工业和信息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物流信息计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在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又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二、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及趋势(一)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也十分迅速。现在,我国物流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的认同比例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很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1020年的差距。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在我国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发展机遇。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物流信息化仅仅表现为少数企业利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传递相关的物流单证;启蒙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是条形码技术与电子扫描技术、EDI 及便利商务数据传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物流作业结束纯手工操作;快速起步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图像、声音和文字信息的传输越来越普及,声控技术、卫星通信的实时跟踪技术改变物流操作过程,企业开始在内部实施物流信息系统;迅猛发展阶段:最近,物流信息化已经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物流信息传输要求实时性、共享性,物流活动具有供应链、网络化、全球化等全新趋势。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处在物流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交换。少部分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进入到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建立供应链信息交换平台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这样的企业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建立信息系统以实现决策优化为目的的物流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国内物流企业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利用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要借鉴国际物流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经验,认清自身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信息化模式。(二)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相关政策体系逐渐发展完善,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促进物流业、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带来重要机遇。其中包括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等多项与物流信息化相关产业政策及保障性政策相继出台。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化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伴随着产业升级,供应链变革,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对于未来的物流信息化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部署。2013年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20137号),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积极突进物联网、云运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对今后物流信息计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1。总之,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信息一体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信息化要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国内物流业必须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表、以管理技术革新为体的物流信息化来进行生产各要素的有效整介来提升物流业的综介竞争力2。进行区域物流信息化,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循序渐进,才能带来真正的实力提升。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区域物流中虽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三、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情况下,炒得火热,用得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 IT 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淘金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搞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IT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造成一个初级阶段的规模化市场过度分割。另一方面,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基础信息缺乏,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自成体系,使得物流环节的承载设备、运输工具等标准规范不统一,最终导致物流速度降低,无效环节增加,物流成本上升3。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有限,如条码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和EDI技术在区域物流中应用程度不够理想。另外,条码自动识别系统、立体仓库、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少之又少。这些都阻碍着区域物流的信息化进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化的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刻不容缓。(二)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政府在基础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基础信息资源要尽快向社会开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我国已经在第二代身份证上加装了芯片,在全国铁路的所有车厢上也安装了 RFID,很快在汽车、集装箱等物流装备上也会加装 RFID。但是如果这些措施仅满足政府管理的内部需要,不能向社会开放,那么将大大降低这些投资的效益,延缓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因此要采取措施,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和行政监管的条件下,逐步开发基础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有些基础信息服务甚至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欠缺。GPS和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比例较低,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更低。基础技术服务的应用比例太少,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整合就相当困难。各地政府也投资建了不少信息平台或网站,但是总的来看许多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往往都是不从实际需求出发,未作深入细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针对目前全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形成的大小“烟囱”林立的局面,政府主管物流部门或通过行业协会要统一规划,采取联网的方式,进行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信息资源重组,按照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互利、低价的原则,打造全国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缺乏明确的区域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实施是在一定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上完成的,其目的是提高区域内的物流活动的效率,通过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向其他区域跨大其活动范围,带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而在实际中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说是“叫好不叫座”,炒得火热,用得却不尽如人意。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对信息化阶段过程的可控制性和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目前我国多数区域的物流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提出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任务,导致我过去与物流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固话,无法快速稳步前进4。而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培养需求、培养人才、培养技术管理的长期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四)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我国区域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5。事实上,我国的区域物流在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低于发达国家,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国内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系统建设往往受全套解决方案的指导思想的制约,最终的信息系统较为封闭,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样的信息系统对于将信息共享视为关键的物流业来说,互联互通困难,造成信息流不畅。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而大多数物流企业之所以没有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信息化管理的整合能力较差。(五)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更处于低级阶段。在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通讯技术相关知识,有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并且对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目前虽然有些大中专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但其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距离6。和所有的学科一样,人们对物流的认识需要有个过程,目前我国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状况,当传统的物流方式正在被人们否定的时候,在大量的有关建立新的物流体系的介绍中,人们开始茫然和不知所措。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 培养渠道较少,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物流师资匾乏,难以保证教育质量。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行业认证制度不完善。面对我国物流人才供给的数量、质量与市场需要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非常重要。(六)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成本极高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中国的物流软件市场和中国的物流市场一样,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成熟的市场需求就难以形成市场规模,也就无法培育出具有强势的软件企业。如今的物流软件业犹如身处战国时期,缺少具备强大实力和规模的龙头企业,少数厂商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效益却也未必能尽如人意。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起步较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 IT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 IT 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淘金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搞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一个初级阶段的规模化市场过度分割。软件企业缺少规范化的生存土壤,从而制约了软件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专注行业软件发展,树立企业品牌效应的战略实施。而针对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相关物流范畴的网络信息建设,却极为滞后。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开发商难以盈利,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高居不下。 四、推进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对策建议应用信息技术对区域物流进行信息化改造,带动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制定和完善区域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清晰的发展模式1. 重视基础信息的采集现在大量的信息主要还是依赖手工录入,存在更新不及时、差错率高等问题。想想后期的传输和应用,基础信息的采集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解决了区域物流信息的采集问题,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此外,研究制定区域物流信息系统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具体标准、协议的基础,有利于标准制定的统一性、系统性,也有利于基础信息采集。2研究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物流的支持力度,引导物流行业研究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并根据需要及时的对相关的政策,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尽快实现与国际化标准的统一。企业应积极配合,切实将物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落到实处,提高信息流在商流与物流之间的转换频率。3. 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要打破“条块分割”,真正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的瓶颈,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使区域的物流信息化进程有理论基础的指导。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计量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对已经落后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应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准备的标准进行全面的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二)区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要分步建设,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1信息整合信息要先行,物流应同步。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物流企业,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以信息化带动区域经济。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寻求物流信息化赢利模式。2渠道和组织整合我国区域内的物流业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成本过大。供应链的整合是资源的整合,是信息流与物流的协同。因此,应考虑区域物流间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加强信息的共享,由竞争走向合作,建立一个贯穿物流全程的物流体系。而这不仅需要全面的管理,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另外,可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离开信息化,电子商务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物流信息化包含三个层次:区域性的物流COM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物流信息化,重点是配送企业的信息化。这必然带动整个物流的信息化,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3基础设施整合基础设施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区域物流的信息化平台是包含诸多的复杂网络体系的区域物流载体,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物流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视性,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地传递数据,达到“用信息代替库存”的目的。4. 观念整合人们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三驾马车”。(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长远规划1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我国已经成立了物流和物流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委员会。近年来行业协会对于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些物流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在物流信息化方面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建议今后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组织、协调相关机构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明确各方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2改变政府的管理方式,注意规避信息化风险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解决好风险问题可能对信息化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延误物流信息化进程。从根本上看,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开发建设制度并且严格贯彻执行是前提条件,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谨慎投资,是规避物流信息化建设风险的基本实践思路7。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化的层次,共享内外部物流信息。3. 统筹规划,搞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的区域物流在整合社会资源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状况对大众消费品、商品流通、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8。鼓励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内部物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全面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和帮助各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信息交流的畅通创造条件。4. 加强信息化在物流领域的示范和引导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物流信息化先进企业,这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在物流信息化先进企业多设一些物流信息化示范基地,以带动和推进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只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才有现代物流,才能推进区域物流的信息化进程。(四)加强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1. 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革新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对区域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及对区域物流的正确认识。其次是重视物流信息化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加快推进区域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再次是重视物流配送设备和技术的开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2注重速度和同步配送能力,大力推进ICT技术的应用支持重点研究3G (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3S(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RS,Remote Sensing遥感)、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甚至未来的4G技术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物流也应该引入JIT(Just In Time 准时制)技术。支持智能交通技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借助信息化工具整合资源,实现流程协同和服务创新,日渐普及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WMS)、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MS)等软件的应用9。现代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环境的创建,必将促进区域物流与信息化的融合,其融合的结构必然是:1+1>2。3. 加强相关物流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在区域的中小物流企业中由于多种因素使得他们难以自行开发或购买信息化软件,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十分缓慢。针对中小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现代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共同组成一个团体,与物流软件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既适用于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又能够跟上现代信息化水平的低成本信息软件。这样既能降低中小物流企业使用信息化软件的成本,又能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4. 中小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ASP 中小物流企业租用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 )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可以大幅度削减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工资支出以及升级维护费用。有学者认为,利用ASP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低成流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五)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1. 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区域物流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物流设计又懂管理的精通IT技术与现代区域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对大中专院校的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2. 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新兴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不断完善吸引国外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要鼓励和引导高校学者、研究机构、机关、企业工作人员开展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宽教育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急需。3强化业务人员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其业务人员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物流企业的在职人员加强物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实行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并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物流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技术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根本上提高物流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步伐10。以物流信息化为契机,全面构建物流企业现代技术环境。4. 充分应用适应现代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区分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特别是适应物流行业的特点的技术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等。其中近年来较受关注的主要是RFID、物联网、云计算等。开放式的、动态化的和信息集中管理将是区域物流信息化的重要趋势。(六)多渠道开发物流信息系统软件1. 加大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的投入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向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倾斜,鼓励和引导他们不断为物流信息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流程开发出适合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另外,各个相似的中小企业可以达成某种协议一起与物流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各个物流软件开发企业也可以组成一个团体向社会提供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以此来推进区域物流信息化的进程。2. 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引导 IT 厂商加大投入 通常物流领域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结果,我国要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离不开国内外 IT 厂商的大力支持。美、日、欧盟等物流业发达国家、集团和地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IT 厂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向 IT 厂商倾斜,鼓励和引导他们不断为物流信息化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与物流行业人员一起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应用软件,研制生产硬件设备11。实现 IT 厂商与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尽快推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物流信息化应用产品和应用系统。3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我国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非常成功的物流信息化供应商。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物流信息系统,目前我们还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商业模式。五、结束语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具体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列入了党的文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虽然目前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在国家政府的正确引导、企业的不懈追求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下,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参 考 文 献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1).2 崔朱长征,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J.西安邮电学院报,2010,(6).3 马妍,荀烨.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4 刘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商情,2013,(13).5 李林艳.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究J.商情,2013,(39).6 赵爽.我国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9).7 王志峰.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3,(20).8 程戈.浅析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9 赵皎云.物流信息化的新需求与新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6).10 王凌峰.构建创新型现代物流信息化供应链J.信息与电脑,2013,(5).11 董宝青.物流信息化推进的政策与发展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3).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Wang Shi-ying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y and adjust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iving birth to a new round economic growth point.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has enormous potential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spects, but also has som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many. This paper reference literature referenc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macro level, from the micro level,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 question, think facing good opportunities,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policy in the market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 the standard setting, infrastructure, long-term plan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shortage, and on this basis,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regional logistics;information construc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