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45218100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时)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时)【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目标达成:1、培养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2、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历史课要求【创境激趣】华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民办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炎帝部落结成同盟,华夏民族形成了。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等故事都表现了炎黄子孙对文明的不懈追求。【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1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智商高低 B.饮食习惯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出现时间早晚3.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4.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5.下列远古人类中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6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7.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8.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9.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C.白陶 D.红陶【强化训练】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_ 距今时间:_地点: _。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_。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_地点:_。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的工具:_使用的火:_。3北京人的生活:_。4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_。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_地点: _。2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_使用的工具:_使用的火:_生活组织:_。四、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部落 半坡部落A. B. C. D.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5.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二)、非选择题6.列举题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三项世界性的贡献。五、华夏之祖(一)、单项选择1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黄帝和禹2公认的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B尧C舜 D禹3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A黄帝B尧C舜 D禹4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尧C舜 D禹6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二)、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请回答:(1)“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2)由于他的杰出功绩,被尊称为什么? (3)你还能找出材料之外他的贡献吗?【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