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 考题精选复习4 走进化学.doc
走进化学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 分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解答: 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2、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和装置(1)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图甲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图乙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人,该气体是(填序号) AO2 BH2 答案 分析:(1)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移动高温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加热烧杯中的水需垫石棉网;(2)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难溶解于水;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时: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短”的进,用排水法时,气体要从“短”的进;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从短的一端进 故答案为:(1) (2)极难溶于水;B3、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BC 答案 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借助物理压强知识进行,据此解答解答:解: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个导管,错误;B、加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错误;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错误;故选B4、(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有(填字母)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B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C过滤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开始收集E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F托盘天平称量22.5g药品,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中加药品(3)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操作是A红磷量过多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点燃红磷后深入太慢(4)过滤,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如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AB 答案 分析:(1)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分析(2)根据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燃烧时插入集气瓶过浅,使瓶中气流对流受到影响,瓶中氧气完全耗尽前,燃烧就已停止,导致测量结果小等;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低,气体过少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操作过于缓慢,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实质等于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水倒吸得多(4)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不能用嘴吹,故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故错误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液体,以防止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气体不纯,故正确;E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以防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正确;F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向左盘中加药品,故正确(3)A、红磷量过足,氧气完全消耗,结果比较准确,故选项错误;B、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结果偏小,故选项正确;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故选项正确;D、点燃红磷后伸入太慢,会导致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气压减小,反应后水倒流的多,测量结果偏大,故选项错误故选BC(4)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填:(1)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2)ADEF;BC;(3)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5、(1)过滤法净水时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2)硬水给生活生产带来麻烦,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爱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灌溉由漫灌改为滴灌 B建污水厂处理工业废水 C刷牙时不间断放水 答案 分析:(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2)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A灌溉由漫灌改为滴灌,可节约用水; B建污水厂处理工业废水,可节约用水; C刷牙时不间断放水,属于浪费水资源解:(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2)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A灌溉由漫灌改为滴灌,可节约用水,故正确; B建污水厂处理工业废水,可节约用水,故正确; C刷牙时不间断放水,属于浪费水资源,故错误故答案为:(1)漏斗; (2)蒸馏; (3)AB6、(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及主要用途写出的名称:;写出主要用途:;(2)我熟悉实验的安全知识,故我能处理实验发生的事故(填序号)酒精失火 割伤 烫伤 吸入有毒气体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请用3%双氧水清洗,涂上红药水或贴上止血贴请立即用湿布覆盖请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答案 解:(1)图中的名称分别是: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是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是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故答案为: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2)酒精失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割伤 应用3%双氧水清洗,涂上红药水或贴上止血贴;烫伤应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故答案为:;7、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应该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取,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和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因此倾倒液体操作错误;B、根据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另外称取氢氧化钠时因其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一定要放在表面皿或者小烧杯中以防腐蚀天平因此称量固体操作错误;C、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因此检验气密性操作正确;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和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因此加热液体的操作错误;故选:C8、如图所示(1)填写仪器编号并回答下列问题: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用做热源的仪器是;用于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2)取7mL水并加热至沸腾,需上述仪器中的,除此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 答案 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1)胶头滴管可用于滴加少量液体;酒精灯可用做热源;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质量;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2)量取7mL液体,应选用与7毫升相近的量程,则应选10毫升量程的量筒,量取液体的最后要用胶头滴管添加;加热需用到试管且需要试管夹加持试管故填:(1)c; b; d; a;(2)a、b、c;量筒、试管夹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碱液沾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酒精流到桌上并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着人,一定要垂直向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从水槽拿出,再撤去酒精灯 答案 C10、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答案 ABDEG共5分错一个扣一分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红色的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据此请总结出常温下蜡烛的两条物理性质:(2)点燃蜡烛(图一),能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写出一条)(3)取一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二)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环形焦斑据此推测,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4)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图三),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请你推测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图四),观察烧杯壁上有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据此小明得出蜡烛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华设计了如图五所示的实验蜡烛装置装置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吸收水)、装置(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装置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上表请回答: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g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理论上,装置和装置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说明理由 答案 分析:(1)根据题意正确分析现象,从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思考;(2)根据蜡烛的现象解答;(3)根据蜡烛的外焰的温度最高来解答该题;(4)根据蜡烛火焰中的蜡烛蒸气燃烧而产生的,焰心的物质具有可燃性解答;(5)根据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以及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6)要测定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需从其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着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要测定水的质量,可以使用浓硫酸来吸收,要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需要先测水的质量,再测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准确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需要排除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干扰解:(1)用小刀可以切下蜡烛,说明蜡烛比较软;蜡烛漂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蜡烛燃烧发光、发热;(3)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可以观察到靠近蜡烛外焰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4)在玻璃管的另一端点燃,另一端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焰心物质的性质具有可燃性;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石蜡蒸汽;(5)烧杯内壁产生了液体,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即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6)分析表格,装置二盛放的是浓硫酸,吸收的是水,原来质量是182.3g,后来是184.1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184.1g182.3g=1.8g,装置三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原来质量是212.2g,后来是216.6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16.6g212.2g=4.4g;1.8g水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4.4g二氧化碳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g,所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2g=6: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消耗的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所以装置和装置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所以本题答案为: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要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需要排除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而本题的装置中没有除水和除二氧化碳的装置,故测定的结果不准确答案:(1)红色 固体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2)发光、发热、燃烧等合理答案,答熔化不给分(3)外焰(4)石蜡蒸汽(5)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 不正确(6)1.8g 6:1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装置吸收12、某同学为了探究蜡烛燃烧,做了下表中的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横放在火焰上方片刻火柴梗最先烧焦(填“两端”或“中间”)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蜡烛燃烧生成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蜡烛燃烧生成 答案 解:利用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确定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故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看到有水雾生成,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横放在火焰上方片刻火柴梗 两端最先烧焦(填“两端”或“中间”)蜡烛火焰的 外焰温度最高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蜡烛燃烧生成 水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 浑浊蜡烛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13、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答案 C14、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 D中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 对照(比照) 缓慢变红 试管中液体减少 分子运动与温度与关、氨水显碱性 保护环境1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利用排空法收集CO2 答案 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去确定收集方法;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能否形成压强差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解: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错误;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错误;C、关闭止水夹后,若不漏气,则水会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故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故选C1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回答有关问题: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e图甲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填仪器名称),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填仪器序号)用仪器e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为20mL,实际的液体体积20mL(选填“”或“”)(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可能不止一个)A连接仪器装置的一般顺序是先上而下,从左到右B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乙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4)实验操作不当会导致实验失败请你找出每个实验失误的主要原因,将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中(填一种原因即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给试管中的固体用外焰加热时,试管底部炸裂;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但集气瓶中始终收集不到氧气;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底炸裂;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答案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3)根据常用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解答;(4)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1)标号仪器的名称:a胶头滴管,e量筒;故填:a胶头滴管,e量筒;图甲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使用的是漏斗;故填:试管;d;用仪器e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为20mL,读数偏小,所以实际的液体体积大于20mL;故填:;(2)A连接仪器装置的一般顺序是先下而上,从左到右,故错误;B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任意丢弃,故正确;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错误;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故正确故选:BD;(3)酒精灯的灯帽应该盖在酒精灯上,托盘天平中砝码放到盒中,游码到0位置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防止腐蚀胶头,而锌粒放到广口瓶中,故C是正确的;故选:C;(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原因是:试管口未放一小团棉花;给试管中的固体用外焰加热时,试管底部炸裂原因是:试管口向上倾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但集气瓶中始终收集不到氧气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底炸裂原因是:瓶底未放少量水或细沙;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瓶内未装满水或一有气泡立即收集氧气故答案为:试管口未放一小团棉花; 试管口向上倾斜;装置气密性不好;瓶底未放少量水或细沙;瓶内未装满水或一有气泡立即收集氧气17、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下图)。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 . 答案 3毫升18、某化学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l s后取出,现象如图A可知,蜡烛的 温度最高;(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两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如图B),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管上方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 假设不成立假设:焰心气体只有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管口试用火焰点燃b 假设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c 答案 (1)小2)外焰 、c(4)a:石灰水不变浑浊 b. 上端管口产生火焰能燃烧 c. 玻璃管中部有白色固体19、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发现,金属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没有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 5352 750约1 800钠97.8883约1 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答案 【解析】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玻璃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液态变成气态对应的是物质的沸点,因而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钠的沸点883,低于燃烧时温度,能产生火焰。答案:(1)气态(2)沸点有20、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问题:(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色的_生成_色的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主要发生了_变化。(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 答案 【解析】(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银白色的镁条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镁粉末,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金属镁燃烧时发出的是白光而非火焰;描述生成物时,指明生成了白色固体粉末即可,不能说生成了氧化镁。答案:(1)银白金属白固体粉末化学(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2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填序号)。 答案 【解析】“是什么”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作出结论是探究的结果;句子中含有“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等词语属猜想; 实验是操作过程;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答案:(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5)反思评价(6)(1)(3)(4)(2)(5)22、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 a.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B.利用化学研制医药 b.改善人类生存条件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 c.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D.利用化学治理环境 d.抑制细菌和病毒E.利用化学研究生命现象 e.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解析】化肥的施用可提高粮食产量,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医药可抑制体内细菌和病毒,解除人们的病痛;开发新能源,可缓解目前人们面临的能源危机,开发新材料,可解决人们对不同物质的需求,从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治理环境,可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化学科学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答案:A-eB-dC-bD-aE-c23、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高效化肥的合成:新型药品的开发;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研制人造血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 (2)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 答案 (1)(2)(3)(4)24、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1)操作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2)操作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理由是_。(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 答案 (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2)B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3)C (4)高 解析:(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为白烟能燃烧,故选B,理由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25、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完成(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 色 体;(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有 的气味;(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 (填“溶”或“不溶”)于水;(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 出现,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 ,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 和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 (1)无,液;(2)特殊;(3)溶;(4)水珠,变浑浊,水,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26、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 D27、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人身伤害请填写下列错误的操作,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的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伸进灯芯 (2) 用合格的量简量取5mL液体,实际5.4mL(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砝码与物品颠倒了位置用合格的托盘天平称取6.8克固体,实际只有 克(1克以下用游码) 答案 错误的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伸进灯芯 液体喷出,伤人 (2) 仰视读数量取5mL液体 用合格的量简量取5mL液体,实际5.4mL(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引起火灾 (4)砝码与物品颠倒了位置用合格的托盘天平称取6.8克固体,实际只有 5.2 克(1克以下用游码)2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F G H I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和 。(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纯度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C释然浓硫酸,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