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一).doc
-
资源ID:45254256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一).doc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历史任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支持、资金上投入和规划上积极引导,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根据部机关自身建设十二条要求,我有针对性地对并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求上,还存在不少情况和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存在农村基层干部浓厚的恋旧情绪与农村日益活跃的生产力之间相背离的矛盾。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对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干部那种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领导形式耳熟能详,非常怀念,有的甚至沉缅其中不能自拔,思想观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一方面农民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了一些实惠,家庭联产承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使农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承包的土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村集体和村干部的依附急剧减弱,自重心理日益强化。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在农民面前说话没有权威,感到现在当干部窝囊,没意思,感叹过去呼风唤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心里上不平衡。 二是手段方法滞后,存在农村基层干部传统的领导手段和方式与农民日益增长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之间相冲突的矛盾。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了解现代农村的新特点,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的方式去说服农民,还是习惯于用强迫、粗暴的方式领导农民,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现在农村不再封闭,农民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显著提高,对过去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方法非常反感。有一镇办干部说,现在给农民说好话他不听,说狠话他不怕,用狠招他告你。某镇有一个村干部,到一农户家中催收承包款,知道这位农民家里有钱,偏不交,还和这位村干部抖狠,在拉扯的过程中,村干部动手打了这位农民,结果这位农民住进了医院,花去医药费6000多元,村集体和这位村干部各出一半,才平息了此事。镇办、村干部普遍有一种共识,干部左不得、右不得。 三是精神意志衰退,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安逸心态与农民活跃的思想之间反差的矛盾。现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怕困难、怕艰苦,精神不振,进取心不强,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着走,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很多农村基层干部贪安逸,图享受,对农民的要求、困难和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有的解决起来非常不容易,因而能推的尽量推,实在推不掉了,能拖的尽量拖。镇里干部人心不稳,当了没几天就吵着往城里调,过了40岁后,就当混官。村干部没有手段为农民服务,找农民不是收钱就是派工,干脆辞职不干。据调查现在村党支部书记不愿干的达到1/4以上。 五是教育管理软弱,存在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制约造成财务混乱和农民迫切要求增加透明度的矛盾。前些年,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包括村民小组长随意开支、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严格的监管,上至村党支部书记,下至村民小组长和电工,都掌握了从农民手上收上来的资金,平时收了多少,上交了多少,全由这些人自己说了算,没有有效的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调研报告第2页 度来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比如某镇有一个农民担任小组长期间挪用公款6000多元,下台两年多了,搞财务大清理时才查出来,至今难以追回。实行村帐站管,但经管站管的是帐,还难以从根本上堵住乱开支的源头。现在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很少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平时开会也是布置工作,导致一部分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有的党员不仅不发挥作用,而且做群众的尾巴,给现任村班子的工作造成相当大的难度。 六是思维方式封闭,存在农村基层干部视野狭隘与快速推进经济一体化之间错位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应该立足本地,面向城市,并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把区域优势、地理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但是就农业抓农业和孤立、静止地抓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了农业没有依托城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把自己封闭起来发展经济的路走不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城里人到农村办实业,拉近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但这种现象还处在自发的、自为的阶段。如何依托城市发展市场农业,真正落实的不多。比如有的农村干部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但很少想到去城市里开拓市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根本不到附近的城市去调查,凭经验、凭道听途说号召农民种这种那,结果既坑害了农民,又影响了干群关系。有的农民说,干部提倡种什么,什么就不赚钱;干部不提倡种什么,什么就赚钱。所以农村基层干部的视野要开阔,因为任何农产品最终都要通过城市市场去销售。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是新体制孕育壮大、急速量变和旧体制日渐萎靡、顽强固守的此消彼长的斗争期,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互相调整、相互适应的阵痛期。在这种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应该说是正常的,是必然的,不必为此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也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应该千方百计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二、对策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目标,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要激发农村共产党员的政治热情,积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克服平庸懒惰的思想作风;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勇于探索建设的新路子;要培养吸收劳动致富、有社会公德心、乐于为群众办事的人入党,充实壮大党的队伍,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要抓好五个强化: 1、强化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生产发展”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要坚持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农村优秀人才,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先进组织。一是增强村书记岗位吸引力。村党组织书记是村民的领头雁,是班子的主心骨。要不拘年龄、不拘学历、不拘地域,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进一步增强村书记岗位吸引力。要采取公推公选的办法选拔优秀村支部书记充实到镇办领导干部队伍中,使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在经济上给村书记好待遇。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减少村组干部人数,建立村、组干部养老保险重的落实保障机制,使他们生活上有“靠头”。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村书记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变培训方式,根据各村经济特点、村干部从业背景,采取分层分类、小班教学,市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层次,帮助他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农村党支部对返乡青年、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分子,要及时发现,加强培养,大胆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具备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应吸纳他们入党,有效地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 2、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全民创业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全面激发农村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大力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广大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也是实现“生活宽裕”新农村目标的希望所在。全民创业,党员是导向、是标杆,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大力鼓励。加强宣传发动,着力破除广大农村党员“等”、“怕”、“满”的思想,鼓励他们敢闯敢冒,开拓进取;组织广大党员加强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创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努力提高创业水平。将群众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党员能人培养成为村干部,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带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二是强化激励。探索建立全民创业的镇、村利益分成机制,舍得让利于基层,对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量部分形成的税收,对土地流转形成的收益,按一定的比例奖励给村,以此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调动村干部引领创业、发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3、强化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貌 村干部作风对村风民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突出村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村干部队伍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形成保持良好作风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村“两委”班子团结,干部带头廉洁奉公、带头为民服务,群众体谅、支持干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形成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一是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把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大力推广,使党员学习整改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转变。二是要结合农村党员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有效载体。 4、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促进村容村貌逐步改善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生态质量,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建设要求高,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一是认真落实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市级部门与党组织“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共建单位要为结对村多争取发展项目,尽其所能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二是加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实现村村有规范适用的办公活动场所,要充分重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条件,发挥好党组织阵地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三是增强农村党员的参与意识。要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列入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内容,激发广大农村党员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实现村容整洁、四周绿化、院街美化、空气净化,建设现代化的文明生态村。 5、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全面推行村级村务、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定期向群众进行村务公开,内容包括: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一事一议、组级生产成本费的发放和运行情况,对村民有异议的科目及时审计核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党务公开。坚持除需要保密内容外,“党内有什么事务就公开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时间上坚持做到结合实际,及时有效;并与财务公开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构建民主和谐的党建氛围。二是建立切实可行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村内的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充分利用村民议事、决事与行事的积极性,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办”的民主氛围。 第 8 页 共 8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