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第六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45263516
资源大小:413.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第六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第六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2 新人教版一、 课前预习准备:自学课本第47页-48页 “12.6二力平衡”的内容,认真观察思考本课的插图,想办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相信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1、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3、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 、且作用在 。二、新课讲解:(一)理解二力平衡:阅读课本第47页最下面的两个自然段,观察48页图12.6-2 、12.6-3和12.6-4,分析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总结: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其实就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也称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合力: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一个力作用时的效果相同,则称这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2、物体在 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二力平衡。(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猜想: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他们的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物体上。设计实验:(如右图)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如图12.61所示,将系于小车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1)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不能平衡?(2)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使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车能保持平衡吗?分析论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 、且作用在 。进一步讨论分析:课本48页图“12.6-2 、12.6-3和12.6-4”中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交流讨论:什么是非平衡力? (帮你理解: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几个力称为非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也称为非平衡力。即合力不为零)分析: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火箭发射升空的状态和受力情况。(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帮你理解: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例题:1图12.6-2中,已知吊灯重力 (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 ) G为20N,那么电线对吊灯的拉力为 N。2图12.6-3中,已知书重力为2.5N,那么桌子对书的支持力为 N。3. 图12.6-4中,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下降,已知人和伞共重800N,那么运动员和伞所受的阻力为 N。4、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一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与推力相平衡的力是 ,方向 ,大小是 。(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同点:_、_、_ _ 不同点:_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力(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2、下列受到非平衡力的物体是( )A、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B、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C、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 D、从滑梯上加速下滑的小孩3(2012德州)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4、2012绥化)如图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四、课堂小结:五、当堂训练-五分钟测试六、作业 七、教学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