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aar_1111_长沙市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书(DOC 36.docx

    • 资源ID:45267040       资源大小:52.16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aar_1111_长沙市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书(DOC 36.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7页 共37页长沙市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承办单位情况 4二、建设环境依据 5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医疗服务行业分析 10二、长沙市雨花区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5三、湖南省疾病现状分析 16四、湖南省疾病控制情况 17五、长沙市医疗健康状况分析 18六、湖南医疗资源分布及需求分析 18第三章 雨花区黄兴医院服务规划一、雨花区黄兴医院的定位 27二、服务能力 29三、服务优势 30四、成本优势 33五、质量优势 34第四章 医院科学技术规划一、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35二、人才发展战略 36三、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36 第五章 市场发展规划一、经营战略 37二、战略目标 38三、细分市场 39四、技术与服务协作战略 39五、品牌战略 40第六章 管 理一、经营管理体制 41二、经营管理机制 41三、组织机构 42四、医院人员配备 43第七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环境安全保护方案 44二、通讯、供电、上下水道和消防设施情况 45第八章 投资预算一、建设规模和投资预算 46二、建设期 47三、总投资 47四、资金筹措 48第九章 经济效益分析 48第十章 结 论 49 雨花区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承办单位情况(一)、项目名称雨花区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二)承办单位名称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湖南黄兴医院(二级)(三)项目主管部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政府、雨花区卫生局(四)项目拟建地区、地点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和平村二组(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本项目由: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卫生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黄兴医院长沙凯洛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提供 (六)承办单位概况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黄兴医院,现位于长沙市东二环一段1178号,又名长沙市雨花区人民医院。1992年,为纪念出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的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领导者,时与孙中山以“孙黄”并称的黄兴先生,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原长沙市郊区人民医院名称变更为湖南黄兴医院,同时保存雨花区人民医院名称。湖南黄兴医院坐落在长沙市火车站附近的繁华地带,占地17.3亩(11722.91),总建筑面积16156。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社区医疗、康复服务为一体的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二级综合医院。1996年评为湖南省首批“爱婴医院”,是省、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湖南黄兴医院现有职工259人,在职在编202人,聘用人员5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18人,主治医师42名。先后装备有螺旋CT、电视监控500MA-X光机、高分辨西门子B超诊断仪、数码电子阴道镜、力普刀、电脑高频痔疮治疗仪、手外科手术显微镜、眼科同光路手术显微镜、经颅多普勒、脑电地形图仪、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红外乳腺诊断仪、高档多功能麻醉机、呼吸机、胎儿监护仪、床旁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湖南黄兴医院现开设病床146张,设置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骨外科、脑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手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耳鼻喉科、中医科、皮肤科、整形美容科、消化专科、手术室等18个临床科室。医院以脑外科、骨外科、创伤外科、妇产科、内科为重点科室, 强化科学管理,坚持满意服务。外科能开展胃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根治术、肝脏及胆道手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断肢再植、脊柱(四肢)骨折内固定、前列腺摘除、硬膜外(下)血肿清除、开颅探查等大中型手术;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全(次全)切除、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无痛人流、引产等手术;内科能开展常见危重病人抢救和疑难病的诊治。90年代末、20世纪初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在长沙市的同类医院首屈一指。黄兴先生孙子、一批批海外华人,先后来医院参观、考察、指导,以此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瞻仰之情。 根据“中共长沙市委文件”(长发200618号)和“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员会文件(雨发200717号)”的精神,搬迁后的雨花区湖南黄兴医院将承担“长株潭”中心地带的综合医疗服务和担任指导雨花区社区医疗综合服务的任务。目前黄兴医院的硬件等相关资源已经不能实现满足当地居民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要求,同时也不能保障实现雨花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的指导功能,因此,搬迁、适当扩大建设湖南黄兴医院是迫在眉睫的。二、建设环境依据(一)、政策法律依据 1、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符合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3、符合国务院第149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4、符合卫生部第35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符合湖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6、符合湖南省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实施意见; 7、符合“中共长沙市委文件”(长发200618号)和“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员会文件(雨发200717号)”的精神8、符合长沙市长沙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政治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各地区之间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疾病预防与居民保健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现象,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政策,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发展多样化、多形式办医模式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家将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我省为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调整资源配置。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改革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我省开始区域卫生规划的探索,调整三级医院规模与数量,鼓励发展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中心。雨花区地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经济试验区的中心位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使长沙市雨花区医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市以及“长株潭” 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目标,长沙市市政府、雨花区政府都加强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和投资体制上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按照我市卫生区域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资源状况,雨花区急需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形成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以提升全市医疗生生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此,在政府和医疗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长株潭经济试验区”新城市中心规划建设以社区医疗指导服务的高水平的综合医院的项目批准给长沙市雨花区黄兴医院承办。在加快以雨花区为中心的综合社区医疗服务进程,突出以雨花区政府为主导的“两型社会”标准化公共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为此,雨花区委、区政府和医疗主管部门批准黄兴医院在长株潭的前沿阵地,建立一个水准较高的,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具有二级综合医院功能的医疗机构。该医院服务半径为四公里,以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为目的,对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指导、培训、示范的能力,可承担一定科研任务。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 (三)、办院宗旨 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为指导,全面参与我国区域医疗服务事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旨在推进我国区域医疗服务事业技术进步和制度进步;树立 “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将建设成为立足长沙市雨花区面向“长株潭两型社会”社区医疗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综合医院,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积极探索科学的现代医院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体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综合医疗型以及社区医疗指导型医疗服务事业作出贡献;有效解决和加强长株潭中心的雨花区社区医疗体系的“双向转诊”等薄弱环节,立足建设长沙市雨花区未来社区医疗服务标杆。 (四)、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医院将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宽容的人才与知识的全球竞争、合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医院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技术领先”的技术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实现面向“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不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形成科学的现代区域医院以及社区医疗管理服务体系,为建设经营管理型的社区医疗服务事业奠定基础。用2到3年的时间,形成以社区医疗全科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技术和规模化现代区域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管理输出和管理运营不断扩大区域医疗服务社会规模,致力于推动我国区域社区医疗服务产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的全面进步,成为具有国际地位,并代表中国领先的区域性社区医疗管理服务为主导水平的综合性医院服务管理。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医疗服务行业分析(一)、全国医疗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 中国为世界人口大国,医疗卫生市场潜在规模无疑为世界数一、数二。到2002年底,中国总人口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综合国力排世界前十名。我国医疗总体规模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从人口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但我国人均公共卫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研究表明,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4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费平均2619美元相比,相差65倍;在医疗产业发达的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达4271美元,为我国的130倍。发达国家平均医疗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我国医疗消费总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1%,比我国高出三倍(见表1)。我国2000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11% ,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大差距。总之,无论是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都表明我国医疗投入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前10名的排名位置严重不相称。这表明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投资的潜力较大。(见表1)世界各国家医疗消费投入对比: 国 家 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美元)199598年 医疗卫生费用占GDP%199598年 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2000年) 中 国 40 5.1 11.0 日 本 2243 7.2 15.4 英 国 1675 6.9 14.9 法 国 2288 9.3 13.5 美 国 4271 12.9 16.7 (二)、中国医疗需求增长趋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0.87亿次,2002年为21.5亿次,上升0.63亿次;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入院人数5464万人,2002年为5991万人,上升527万。2007年各地区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诊疗分别为163769.6万人和6487.2万人。这一切要求我国卫生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提高。(三)医疗支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1、我国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趋于合理,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服务弹性系数是指卫生总费用增长率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据国际资料,加拿大为1.36,日本为1.45,法国为1.68,英国为1.80,意大利为1.85,德国为1.91,美国为1.95,荷兰为1.99,瑞典为2.07,西班牙为2.32。这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都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1978-2000年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平均为1.2,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卫生总费用相应增长1.2%。卫生服务弹性系数由1995年的2.5降到2001年的1.11这说明,近20年来我国卫生总投入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1995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但卫生总费用的占GDP的比例在3 %左右。2000年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达到5%左右。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7%增长速度,国家公共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医疗支付能力将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人均卫生费用82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4.81%。与2006年比较,卫生总费用增加1123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下同),人均卫生费用增加79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加0.14个百分点。 2、个人医疗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7.95上升到2002年的17.98,同期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由13.80减速到8.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费用的弹性系数由1.74降低到0.45。这说明居民用于医疗的支出能力增强。以健康观念为主导的新型生活方式已经替代了温饱型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关注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更舍得在保健卫生上加大投资。据卫生部门统计,与90年代初期相比,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增加39倍,社会卫生支出增加24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加736倍。从1978年到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7.5%降到37.7%;农村由67.7%降到46.2%。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6日最新公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均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家庭和个人用于医疗、教育等的消费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四)突出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建设迫在眉睫社会基本医疗服务是公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居民基本的医疗必须依靠国家的投入,2006年党的六中全会开宗明义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第一,从医疗卫生本身看,它是一种向全社会每一位成员提供健康需求的特殊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性质的本身决定其必须为全社会的健康服务,因而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不是仅仅为一部分特殊阶层服务。 第二,从政府公共服务看,医疗卫生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等多方面,这些都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政府责无旁贷。 第三,从社会发展看,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并列的社会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四,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并不排斥运用市场经营的办法来实现。医疗需求具有不同层次性,既有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有满足舒适型、保健型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即使采取市场化方式,政府仍然必须履行市场监管的责任,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监督医疗机构依法规范经营,防止唯利是图的经营损害患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进而影响到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长沙市雨花区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雨花区是长沙市的东南门户,占据了长沙市东南两个方向出城口的主通道,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的接合部、桥头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区内有长沙汽车南站和“六纵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区中心地带距长沙火车站、黄花国际机场仅十多分钟车距,距株洲、湘潭两市均只有半小时车程。已在动工建设的武广、沪昆高速铁路客运站、长株潭汽车客运站、城市地铁黎托站是湖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将使雨花区成为省会长沙市未来的现代交通枢纽中心。2007年雨花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67.1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1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7.3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6.14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59亿元,同比增长15.4%。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70406元,同比增加7799元,同比增长12.46%。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950.948.2。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1、5.09、7.4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40.7%、59.2%。“产业提质”全面落实,2007年末全区登记在册产业项目209个,一批重点、优质产业项目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26789万元,同比增长23.34%;一般预算支出145988万元,同比增长19.86%。“亿元方阵”战略成效凸显,全区九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收入都已过亿元。 三、湖南省疾病现状分析(一)、全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全省居民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期望寿命由72.4岁提高到73.6岁,婴儿死亡率由22.09下降为1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7.15下降为15.51,孕产妇死亡率由54.81/10万下降为40.02/10万。(二)、湖南省医疗卫生发展状况(三)、湖南医疗主要问题。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全省卫生资源总量和人均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薄弱。2、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仍然相当艰巨。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厂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已成为新的社会卫生问题。3、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全省大部分县市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没有完成配套。贫困县、少数民族县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滞后。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缺乏基本的办公用房和执法调查取证工具。乡镇卫生院有危房57万平方米,近40%的人员达不到执业资格要求。乡镇防保人员工资没有很好落实,大部分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没有劳务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4、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2005年,只有22%的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只有13%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医药费用负担。四、湖南省疾病控制情况。但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卫生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严重,我省疾病普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生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和农村的前六位死因完全一致。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21.91、20.47、18.28、14.44、7.01。与全国相比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基本持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分别高于全国将近五个百分点。 五、长沙市医疗健康状况分析 据2002年对长沙医疗健康统计,全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数1032.6万人次,其中门诊人数979.9万人次,分别比2000年上升3.9%和13.1%。城区居民死亡原因依次排列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全市法定传染病总数9729例,病死11例,发病率为166.9/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五种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淋病、菌痢、流行性出血热。孕、产妇死亡率为30.1/10万,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1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千分之17。六、湖南医疗资源分布及需求分析(一)、湖南省的卫生资源概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逐步加大,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服务受到了各级党委、党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湖南医疗卫生服务业正处于稳步发展之中。1医疗服务业资源稳步增长近年来,湖南省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4150个,较2006年增加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9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15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7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5.1万张,与上年基本持平;卫生技术人员19.1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12万人,注册护士5.57万人。湖南卫生资源相对全国来讲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2007年统计数据可知,湖南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是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1.31,床位总数是全国的4.6%,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百分比是5.1,湖南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以及注册护士也仅占全国的4.1,而湖南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重为5.15。比较而言,湖南的卫生资源还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 2医疗服务水平明显上升“十五”以来湖南省继续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县以上医院普遍实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一清单制度。在县以上医院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湖南省医疗机构总体运营良好,总共诊疗人次85823358人 ,其中门诊、急诊人次82011914 人,住院人数3911588人。3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自2001年新的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和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妇儿规划)实施以来,各级加大了医疗、卫生保健经费的投入,医疗卫生保健设施日趋完善,同时加强了各种突发病变事件的应急救助举措,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保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共有妇幼保健机构125个,比2000年增长1.63%;病床4681张,比2000年增加2545张,增长119.15%;医生7617人,比2000年增加5688人,增长294.87%。2004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3.39,比2000年增加0.61个百分点。近年来湖南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保健覆盖率继续扩大,到2006年,湖南有妇幼保健机构135个,较2004年增加了10个,卫生技术人员7567人,基本持平。4.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初具成效截止2007年6月份,全省共报告1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发病687人,死亡3人。其中,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占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0;传染病暴发疫情13起,食物中毒 2起,均已得到有效控制。我省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整体上来看初具成效。以艾滋病为例,截至2007年11月30日,我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97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04例,累计报告死亡492例。2007年1-11月,全省新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25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74例,死亡151例。湖南省艾滋病疫情相对来讲较为严重,艾滋病防治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几年我省从预防监测、医疗救治、关爱救助、行为干预和宣传教育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了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流行蔓延。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覆盖面不断增加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湖南省在长沙、华容、花垣、桂阳、涟源5个县市启动了新农合试点,2005年增加了醴陵、澧县、芷江、隆回、新田、耒阳、桑植、桃江、湘潭等9个试点县市。截止2006年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43个,比上年增加29个县(市);覆盖农村人口2463.45万人,增加1551.2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857.2万人,增加1262.43万人。在政府的主导之下,2007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市区在原有43个的基础上新增了56个,共达到99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1,覆盖农业人口4797.0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94.28。1至6月份,全省共补助参合农民206.32万人次,支出合作医疗费用67542.7万元。其中,住院医疗补助90.34万人次,补助金额63567.9万元,参合农民住院费用人均补助为703.6元,费用补偿率为30.35%;住院分娩补助6.24万人次,补助金额1441.9万元;特殊慢病门诊4.05万人次,补助金额963.9万元;体检补助28.94万人次,补助179.6万元;其他补助35.84万人次,补助金额637.4万元;家庭门诊帐户补助40.89万人次,补助金额752.2万元。全省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基本平稳。但是,各地基金运行效益还存在不平衡的情况。2007年1-6月,99个县市区统筹基金使用率为35.73,实际住院补助率为30.35,人均住院补助为703.6元,其中43个原有实施县市区统筹基金使用率为45.54,实际住院补助率为31.22,人均住院补助为751.7元;56个新增县市区由于其中24个县市区兑付工作启动较晚(4月1日启动),造成统筹基金使用率仅为24.5,实际住院补助率为29.41,人均住院补助为620.8元。原有实施县市区与新增县市区之间基金运行效益差别明显,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质量 6社区卫生服务初具规模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1998年,我省7个委办厅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并在长沙市岳麓区启动了试点。经过几年努力,湖南省14个市州已全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起草工作,12个市的31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不同程度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2006年,全省已批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7个,社区服务站283个,服务人口83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比2005年增加了52,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达到6600多人,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原来主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已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服务。一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便民服务受到群众欢迎。长、株、潭三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其中岳麓、天心、石峰、雨湖4区经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核,被授予“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试点城市湘潭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立。2006年该市设立了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健康教育服务37万多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万多份,传染病规范报告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对象1594人(无一例死亡),为60岁老人免费健康体检5万多人次,家庭病床建立1278张,接受社区服务较2005年增长11万人次,同种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费用比一级医院降低了20%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大大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和住院贵的问题。2008年1月,省卫生厅公布了湖南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行),这意味着我省17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将免费。省卫生厅有关领导表示,将按照国家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在我省各级政府补偿全部到位的情况下,我省城市居民能免费享受到诸如建家庭健康档案、防治艾滋病、定期测量血压、访视新生儿家庭等17项公共卫生服务。(三)长沙市卫生资源状况1、卫生事业投入加大,卫生资源总量增加。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尽可能地在财政预算内增加对卫生经费的支付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基本、有效的卫生服务。2006年,长沙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为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1%。医疗卫生基础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卫生机构1557个,共有床位数2.88万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49张,分别比上年增长2.50%、5.29%和3.94%;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7万人,注册护士1.0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73%、5.00%和8.19%,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5人,其中医生1.9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6%和3.14%。 2、医疗服务能力增强。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分别为73.3万人和74.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24%和34.41%,除诊所以外的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和门诊人次数都超过了1000万人次,分别达到1464.5万人次和1277.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65%和12.35%,健康检查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18.7万人,比上年增长29.02%,防病治病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82.96%,比上年上升1.51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87日,比上年缩短1.57日。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初见成效,到2006年底,市区95%以上的街道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高。2005年,我市继续在长沙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6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在全市九个区县(市)全面开展,有330万农民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妇

    注意事项

    本文(aar_1111_长沙市黄兴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书(DOC 36.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