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有答案).docx
-
资源ID:45316855
资源大小:183.9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有答案).docx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练习题练习题2022202220232023 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 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16C含有 3 个原子D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2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3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2232CO+H O+X=Ca HCO则 X 的化学式为ACaCO3BCa(OH)2CCaODCaH24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变成+3 价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 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9163反应后的质量/gx2017A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3:1B物质丙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5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2Mg+OMgO点燃B铜绿分解:2232Cu(OH)CO2CuO+COC氨水中和硫酸:3424422NHH OH SONH SOH OD酒精完全燃烧:26222C H O+3O2CO+3H O点燃9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3.2g 氧气,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 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10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C丙中、的质量比为 261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M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YZM反应前的质量/g5.03.04.03.0反应后的质量/g3.2待测值3.45.4AY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M 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中 X、M 的质量比为 5:3DZ、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 1:412某物质 1.6 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 4.4 克二氧化碳和 3.6 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4;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BCD13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 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 290时完全脱水,得到 8.3g 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CoOBCoO3CCo2O3DCo3O414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丁为氧化物B丁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C转化为化合反应D转化中丙和 H2O 分子个数之比为 1115将 25g 甲物质跟 5g 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 10g 甲、11g 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 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ABCDBA2B2CDC2AB2CDD2ABC2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6天宫课堂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1)王老师演示水球包裹泡腾片实验。泡腾片由小苏打(NaHCO3)和柠檬酸(C6H8O7)等制成。有关小苏打和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A均属于有机物B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C柠檬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9:1泡腾片遇水反应的原理为3687223NaHCO+C H O=X+3H O+3CO,则物质 X 由_种元素组成。(2)叶老师介绍宇航员呼吸的氧气源于电解水,空间站能实现 O2的再生和 CO2的清除,流程如下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系统内消耗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之比为_。系统中可电解的水的质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经过一年的学,同学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a.矿泉水b.自来水c.蒸馏水d.运河水(2)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氢气存在于玻璃管_(填“A”或“B”)中。(3)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微观模型 A、B、C、D 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填字母代号)。生成物中,C 和 D 的质量比为_。(4)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a.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b.农业推广节水灌溉c.洗菜水、淘米水浇花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18复学防疫,化学助力。(1)起床后,测体温。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_。(2)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3)到校后,勤消毒: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432242C H O2C H O=X,则 X 的化学式为_。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餐时,讲营养。如午餐仅食用米饭、红烧肉、鸡蛋汤、牛奶,从均衡营养角度出发还应补充的一种食物是_。19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2)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_。20某工厂将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 SO2收集起来,既可以生产稀硫酸,又能制备氢气。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1)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2)反应器中 S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_。(3)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则 X 的化学式是_。三、推断题三、推断题21A、B、C、D、E 是常见的五种物质,他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 B、E 为黑色固体,C 是一种约占空气总体积 21%的气体,A、D 为液体。据此判断:(1)写出物质 A 的名称:_。(2)请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 C_。(3)B 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作用;(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22有 A、B、C、D、E 五种学过的常见物质。在常温下 A 是无色无味气体,它可以由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分解制得,B 在 A 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C 能造成大气污染。单质 D 在 A 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E。根据以上现象,回答:(1)写出物质 B 和 E 的化学式:B_,E._。(2)写出 D 在 A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四、计算题四、计算题23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m 的值是_;(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 80%的生石灰 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_?24将 12.5g 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7.7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2B3A4D5B6D7A8D9C10B11B12B13C14D15D16(1)BC4(2)2H2O通电2H2+O24:1(3)大于17(1)cB(2)B(3)14:3bc18(1)间隔变大(2)6:1O2(3)C2H5OH+3O2点燃2CO2+3H2O蔬菜19(1)22222H O2H O+O 催化剂分解反应(2)9:820(1)2222420100I2H OH2SOSOHI(2)+6H221(1)过氧化氢(2)O2(3)催化(4)2343Fe+2OFe O点燃或22Cu+O2CuO22(1)B:S(2)ECO2(3)23(1)2(2)64t24(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