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公民权利 复习学案(答案不全).docx
20222022 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复习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复习一、一、课前导学: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前测发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主预习中提出的困惑,创设情境任务“观点澄清”“行为评价”“合作探究”来解决学生的问题。2.通过习题训练,提升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3.通过情境材料分析,学生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懂得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提高分析情境任务的能力。预习初探预习初探:请认真阅读(八下第三课(八下第三课 P33-46P33-46),写出你的疑惑。我的疑惑:归纳本课核心观点:归纳本课核心观点:二、二、课堂助学:课堂助学:【考点点击】【考点点击】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在教材中的位置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八下第三课八下第三课【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答疑解惑】【答疑解惑】【观点澄清】【观点澄清】1.在中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3.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年老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4.诉讼是解决纠纷最有效的方式。()5.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6.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行使权利。()7.我国调解的主要方式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习题训练】【习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下列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出版、游行A.B.C.D.2.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表明享受自由有边界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应依法放弃权利是自由ABCD3.初中生陈某屡有逃学等违反校纪行为,学校劝其退学,陈某表示愿意接受,陈某家长质疑:学校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对陈某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学校行为违背了受教育权的公益性特征B.陈某家长的言行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C.陈某做到了正确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交往D.陈某没有做到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下列能体现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是小李因忌恨厂长,故意编造事实向有关部门举报小红将自己的零用钱捐给灾区的贫困学生小林按时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登记小明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小区垃圾清理不够及时的问题A.B.C.D.5.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给人起侮辱性绰号也属欺凌,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属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下列对“给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为,别人无权干涉B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C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D应受道德谴责,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6.观察下图,你想说的是A公民行使权利要符合法律规定B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C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D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7.尹某竟公然发表诋毁、侮辱烈士的言论,引发网民的强烈愤慨,尹某因此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尹某公然诋毁、侮辱烈士被刑拘说明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公民要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公民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ABCD8.某班同学运用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进行宪法宣誓,是在行使政治权利B努力完成学业,是享有劳动权的体现C主动申报纳税,是自觉履行基本义务D破坏文物古迹,均属一般违法行为9.在我国,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以下选项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 应尽义务的是劳动维护国家统一受教育依法纳税A.B.C.D.10.公民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下列属于侵犯他人权利的是A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印在通缉令上B某人在网上发布违法言论,其账号被网络主管部门冻结C商场因为丢失物品,保安强行将被怀疑的顾客扣押并搜身D国家安全机关因国家安全需要,对某人的通信进行检查11.小林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内大声接打手机,当图书馆老师和其他同学制止时,她不服气地反驳说:“我对自己的手机有使用的权利,你们管不着!”小林的话说明她没有认识到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她具有维护隐私和隐私权的意识她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在图书馆大声打电话会影响他人权益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有使用权她是一个自信自立的人A.B.C.D.12.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制定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于 2017 年 4 月 10日正式实施。根据奖励办法,公民举报间谍行为,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最多可获得奖励 50 万元;而诬告他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公民对间谍的犯罪行为行使监督权 我们有义务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诬告他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我们要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A.B.C.D.13.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约谈了运营商,并依法查处了部分未按要求整改的平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违规平台,体现了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传播不良信息的运营商侵犯了未成年网民的人格尊严权市民的举报行为是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市民举报短视频平台,侵犯了平台运营商的隐私权A.B.C.D.14.黄某偷卖国家绝密情报获利 70 万美元,其中多项机密是从同事那里窃取而来,最终黄某被判处死刑,其间谍经费被收缴。他的同事也因机密被窃受到法律制裁。由此可见A.黄某的同事应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B.我国法律最主要的作用是规范全体公民行为C.黄某的所有权益都不受法律保护D.黄某的行为侵犯了同事的隐私权15.下列体现我国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是小薛向某人大代表反映了校门口无证摊贩影响学生出行的问题某私营企业职工向厂长建议改善和提高食堂的伙食质量小雨通过媒体披露食品安全违法现象,引发了专项整治行动某市开通了市政府服务热线,鼓励广大市民积极行使监督权A.B.C.D.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公民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一是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二是收集整理信息,三是编制班级方案并开展行动。某班学生在公民法治实践活动中,将“居民区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作为班级研究主题,并收集了以下信息。材料一:现状调查(节选)材料一:现状调查(节选)调查对象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问题跳广场舞的市民51的人认为小区现有设备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要。64的人认为跳广场舞是居民的自由,广场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居民活动的。小区居民67的人反映部分广场舞噪音过大,影响孩子学习和老人体息。58认为私下沟通效果有限,不知道加何有效维权。材料二:政策依据材料二:政策依据 依据一依据一: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依据二依据二: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一条在街道、住宅区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不得超过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依据三依据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两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结合小组收集到的政策依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解决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15 分)针对“认为跳广场舞是居民的自由”,依据宪法和南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广场舞市民应该认识到法律的规范作用,认识到行使权利有界限,权利义务相统一,做到行己有耻。针对“噪音扰民和不知如何维权”,依据南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小区居民应该认识到法律的保护作用,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针对“噪音扰民的情况”和“小区现有设备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依据南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人民服务。总之,想要解决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全体社会成员应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评分说明【评分说明】围绕围绕“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1 1 分分,围绕围绕“问题解决的表述问题解决的表述”3 3 分分,围绕围绕“政策依据政策依据”的表述的表述 3 3 分分,运用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 8 8 分分(所用知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所用知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每每点点 1 1 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