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答案).docx
-
资源ID:45338991
资源大小:39.6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答案).docx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2022 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孤国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译文:_(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译文:_2.【2022 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译文:_(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译文:_3.【2022 年四川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祖干德干德二年十二月,命王全斌伐蜀。蜀主孟昶自袭位,日事奢纵,以王昭远、韩保正等分掌机要,总统军政。昶母太后太后李氏本唐庄宗缤御,以赐知祥,尝谓昶日:“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蜀主不听。及宋下荆、湖,蜀相李昊言于蜀主曰:“臣观宋氏启运,不类汉、周,一统海内,其在此乎?若通职贡,亦保安三蜀三蜀之良防也。”蜀主欲通使,昭远固止之,乃率兵屯峡路,增置水军。帝闻之,遂谋伐蜀。已而,昭远劝蜀主遣赵彦韬等以蜡书间行,约北汉济河,同举兵至汴。彦韬潜取其书,以献帝,笑曰:“西讨有名矣。”帝乃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伐蜀。且命为蜀主治第于汴水之涯,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具备。诏全斌,谓曰:“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刍粮刍粮悉以财帛分给将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是月,王全斌等下蜀数十寨,获粮近百万。师至罗川,蜀人退保大漫天寨。彦进、万友与康延泽分三道击之,蜀人悉其精锐逆战,大败而溃。王昭远等复引兵迎敌,三战皆败。蜀主闻昭远败,大惧,惶骇问计于左右,有老将石斌对曰:“宋师远来,势不能久。请聚兵固守。”蜀主曰:“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及遇敌,不能为我东向发一矢,今若固垒,何人为我效命?”已而,全斌进次魏城。蜀主命李昊草表请降,全斌受之。师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得州四十五,县百九十八。(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平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B.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C.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D.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干德,古代纪年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多种方式,干德二年十二月属于年号纪年。B.太后,皇帝登基后册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太后,一表孝敬之心,二可协助管理后宫。C.三蜀,包括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故此称蜀为三蜀,但其地与今天的蜀有所不同。D.刍粮,刍,喂牲畜的草;粮,粮食。刍粮,即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主孟昶的母亲李氏曾经将唐庄宗和孟知祥作为例子,劝诫其要任用有军功的人担任军中要职,但他没有听取。B.王昭远劝蜀主派赵彦韬等人拿着用蜡密封的信去约北汉过河共同攻打汴京,赵彦韬却暗中将其取走,献给了太祖皇帝。C.蜀主听说王昭远兵败后,惊慌失措,非常害怕。在王全斌进驻魏城后,他就草率地让丞相李昊写下降书投降了。D.王全斌率领的军队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只用了六十六天,就让后蜀投降了,获得四十五个州,一百九十八个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命为蜀主治第于汴水之涯,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具备。(2)蜀人悉其精锐逆战,大败而溃。王昭远等复引兵迎敌,三战皆败。4.【2022 年西藏拉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齐炀王(宇受)宪,太祖第五子也。素善谋,多算略,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建德)四年,高祖将欲东讨(北齐),独与内史王谊谋之,余人莫得知也。后以诸弟才略,无出于宪右,遂告之。宪即赞成其事。及大军将出,宪表上私财以助军费。高祖不纳,而以宪表示公卿公卿曰:“人臣当如此,朕贵其心耳,宁须物乎?”乃诏宪为前军,趣黎阳。五年,大举东讨,宪率精骑二万,复为前锋。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形势。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也。”时齐主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救追还率兵夜返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也,不疑军退,翌日始悟。宪自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及高祖欲亲征北蕃北蕃,乃辞以疾,帝许之。寻而高祖崩,宣帝嗣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惮之。时高祖未葬,诸王在内治服。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及高祖山陵山陵还,诸王归第。帝又命智就宅候宪,因是告宪有谋。帝乃遣宇文孝伯谓宪曰:“诏王晚共诸王俱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或谓宪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笏于地。乃缢之。时年三十五。宪有至性,事母以孝闻。其母旧患风热,屡经发动,宪衣不解带,扶侍左右。宪或东西从役,每心惊,其母必有疾,乃驰使参问,果如所虑。(节选自周书齐炀王宪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齐主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B.时齐主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C.时齐主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D.时齐主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卿,我国古代社会“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来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B.北蕃,也作“北番”,是古人对入侵中原的北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统称。C.山陵,指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文中的“山陵还”指高祖死后被安葬。D.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竹片等材质制成,上面可记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文宪忠于皇帝,深得赞赏。他捐献个人财产来支持高祖讨伐北齐,其忠心受到高祖赞扬,被任命为前锋与北齐作战。B.宇文宪擅长计谋,懂得算略。他让宇文椿安营时伐柏为庵,做出有营帐的样子,撤退时凭此迷惑敌军,该计果然奏效。C.宇文宪暗思隐退,遭受陷害。他以生病为由,推辞参与高祖亲征北蕃的战争,因此遭到宣帝忌惮,后被人陷害处死。D.宇文宪性情淳厚,孝顺母亲。其母生病,他常侍奉左右;在外征战时,其母发病,他内心惊慌;临死时还挂念着老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2)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A3.B4.(1)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2)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解析:1.文言断句;“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句式一致,且“商于之地六百里”作“得”的宾语,故应在“不伤一人”后断开,据此排除 A、D两项;“子”在这里是对陈轸的尊称,作“独不贺”的主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2.文言实词;A 项,准备、具办/约定,两个“约”字含义不同。B 项,文中的“宣言”是动词,用作文告的“宣言”是名词,两者含义不同。C 项,两个“孤”字都是形容词,意思是孤单、孤立,含义相同。D 项,暗中/没有阳光,两个“阴”字含义不同。故选 A。3.理解文意;“得到秦国的恩惠”错,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4.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攻打秦国,夺取了曲沃。后来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楚国关系友好,秦惠王担心这件事,对张仪说:“我想要攻打齐国,可齐国、楚国正交好(欢),你为我谋划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张仪说:“大王可以为我准备(约)车子和财物,我请求去试一试。”张仪南行去见楚怀王,说:“现在齐王的罪,对秦王来说十分深重,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贵国跟齐国交好。大王如果能关起国门跟齐国断交,我会请求秦王献上方圆的商于土地。如果这样,楚国就是在北面削弱了齐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西德于秦”,状语后置,同时获得了商于的土地作为好处,那么用这一个计策就把三种好处都得到了。”楚怀王非常高兴(说,通“悦”),在朝廷上宣布:“我(不穀,帝王谦称)得到了商于方圆六百里的土地。”听到消息的大臣们都(毕)向楚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谒见,唯独不向楚怀王道贺。楚怀王说:“我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没有使一个人受伤,就得到商于六百里的土地,我自认为很聪明了。士大夫们都向我道贺,唯独你不道贺,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在我看来,商于的土地不能得到,而祸患一定会到来。”楚怀王问:“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的盟邦。如今土地还没有得到就先跟齐国断交,这会使楚国孤立,秦国又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而且楚国先跟齐国断交,后向秦国索要(责)土地,必然会被张仪欺骗。这样在西面与秦国惹出了祸患,在北面又与齐国断交,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一定会到。”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楚怀王派使者与齐国断交。张仪返回(反,通“返”)后,秦国派使者出使齐国,齐国与秦国暗中联合。楚国派了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使者返回上报楚怀王,楚怀王非常生气,想要发动军队讨伐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办法。大王不如趁机送给秦国一座大城,跟秦国一道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损失土地但能从齐国得到补偿。”楚怀王没有听从,于是发兵攻打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楚军在杜陵大败。所以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但只能使国家免遭灭亡,就是由于没有采纳陈轸的计策,错误地听信了张仪。2.答案:1.D2.A3.D4.(1)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间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呢?”(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解析:1.文言断句;“使各居其宅”的意思是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意思完整;“田其田”中第一个“田”是名词作动词,意为“耕种”,与“其田”构成动宾短语。故“使各居其宅”与“田其田”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士”与“君子”并列,共同作“贵”的宾语,且“者也”是固定句式,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 C 项。2.文言实词、虚词;A 项,动词,给吃、喂养/动词,吃、啃食,两个“食”字的含义不同。B 项,两个“放”字均为“放逐”的意思,本项正确;C 项,副词,不/动词,倒下,两个“靡”字含义不同,本项正确;D项,动词,怜悯/动词,悲痛,两个“悲”字的含义不同,本项正确。故选A。3.理解文意;“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的意思是“难道这是用来让百姓安身立命,并让后世称自己为人君的做法吗?”,选项曲解文意。4.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的百姓,大概像对待初生的婴儿(赤子)一样啊!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对待受冻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扶持(将)他养活他,培育他抚养他,唯恐他不能长大。魏武侯乘船沿着西河顺流而下,到河流中央时,回头对吴起说:“多么壮美啊!险固的河山,这是魏国的珍宝!”吴起回答说:“(魏国的珍宝)是德政而不是险固的河山。过去三苗氏左依洞庭湖而右靠彭蠡湖,但不修养道德信义,而被禹消灭。夏桀的居地,左面是黄河、济水,右面是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面,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治政不讲仁德,而被商汤放逐。由此看来,(魏国的珍宝)是德政而不是险固的河山。如果您不修养德行,这船中的人都将变成您的敌人。”魏武侯说:“讲得好。”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呢?”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会一同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憎恶一个人,会一同憎恶他屋边的篱笆(余胥)。全部杀掉(刘)那些(厥)敌人,不要让他们有剩余的,怎么样?”周武王说:“不行。”姜太公退下,邵公进来,周武王说:“怎么处置这些人呢?”邵公回答说:“有罪的就杀掉他们,没有罪的就让他们活着,怎么样?”周武王说:“不行。”邵公退下,周公进来,周武王说:“怎么处置这些人呢?”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他们是旧朝新民而有所改变,只亲近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都在国君一人身上。”周武王说:“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足以使天下太平。”大凡君王之所以尊重士人君子,是因为这些君王讲求仁义而且能推行德政。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年长的人背着柴并且脸上有饥饿的神色,齐景公怜悯他,叹息道:“让官吏去供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爱贤能的人而怜悯(哀)不才的人,是保全国家的根本。如今您怜爱老人而恩惠无所不及(逮),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听完一笑,面露喜色。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贤能的人就喜爱贤能的人,见到不才的人就怜悯不才的人。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齐景公说:“好。”从此年老体弱的人有人供养,鳏夫寡妇有了家室。晋平公要在春天建造楼台,叔向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注重德政并且致力于施行,减缓刑罚并且遵循(趋)农时。如今在春天建造楼台,是耽误农时的行为。难道这是用来让百姓安身立命,并让后世称自己为人君的做法吗?”晋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停止了建造楼台的劳役。3.答案:1.D2.B3.C4.(1)并且下令为后蜀国主在汴河边修建府第,总共有五百多间,供宴饮用的一切日常用品全都齐备。(2)后蜀军队拿出全部的精锐兵力来迎战,溃败了。王昭远等人又率领士兵来迎战,三战都失败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见到庄宗和你的父亲消灭梁国平定蜀地,当时主张打仗的人,不是有功劳就不授予奖赏,因此士兵们害怕敬服。如今王昭远是你的给事左右之人,韩保正又是世代承受俸禄的人,向来不熟习战事,一旦有敌情警报,这类人有什么用呢?“灭梁定蜀”是“庄宗及尔父”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C。“世禄之子”的“之”是结构助词的,词语是偏正结构,意思是世代蒙受俸禄的人,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皇帝登基后册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太后”错误,太后是对封建社会帝王母亲(包括嫡母、生母、养母)的尊称。故选 B。3.本题考査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在王全斌进驻魏城后,他就草率地让相李昊写下降书投降了”错误,原文“全斌进次魏城。蜀主命李昊草表请降”中的“草”,是指起草,不是“草率地”。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且”,并且;“为”,替,给;“治第”,修建府第;“凡”,总共;“供账”,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2)“悉”,全部出动;“逆”,迎;“复”,又;“引”,率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太祖干德二年十二月,命令王全斌讨伐蜀国。蜀国国主孟昶自从继承皇位,每天奢侈放纵,让王昭远、韩保正等人分别掌管机要事务,总统军政。孟昶的母亲太后李氏本是唐庄宗的嫔妃,凭借赏赐而知道详情,曾经对孟昶说:“我见到庄宗和你的父亲消灭梁国平定蜀地,当时掌管军事的人,没有功劳就不授予官职,因此士兵们害怕敬服。如今王昭远是你的给事左右之人,韩保正又是世代承受俸禄的人,向来不熟习战事,一旦有敌情警报,这类人有什么用呢?”孟昶不听。等到宋朝攻克荆州、湖州,蜀相李昊对蜀主孟昶说:“我看宋朝承受天命,不像汉、周那样,统一天下,大概就在这里吧?如果能够向他们称臣,也能够保证三蜀之地的防卫安全。”孟昶想要与宋朝互通使者,王昭远坚决阻止了他,于是率兵屯扎在峡路,增添水军。宋太祖听说了,于是打算讨伐蜀地。不久,王昭远劝说孟昶派遣赵彦韬等携带着蜡书从小路行走,约北汉渡河,一同起兵到汴州。赵彦韬暗中拿了他的书信,用来献给太祖,笑着说:“向西讨伐有名义了。”皇帝于是命令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讨伐蜀国。并且下令为后蜀国主在汴河边修建府第,总共有五百多间,供宴饮用的一切日常用品全都齐备。诏令王全斌,对他说:“凡是攻克城寨,只没收他们的兵器甲,粮食全部当财帛分给将士,我想要的,只是土地罢了。”这一月,王全斌等人攻克几十个蜀国城寨,获得粮食近百万。军队到达罗川,蜀人撤退保护大漫天寨。彦进、万友与康延泽分为三路攻击,蜀人出动全部精锐迎战,大败溃退。王昭远等人又率兵迎敌,打了三次都失败了。孟昶听说王昭远战败,十分恐惧,惊慌害怕地向左右侍从询问计策,有老将石斌回答说:“宋朝的军队从远方而来,按照情势一定不能持久。请聚集军队固守城池。”孟昶说:“我们父子用丰足的衣食供养士兵四十年,等到遇到敌人,他们不能为我向东方射一支箭,如今如果固守堡垒,什么人肯为我效命?”不久,王全斌进入并临时驻扎在魏城。蜀主孟昶命令李昊起草请求投降的奏表,王全斌接受了。军队从汴州出发到接受投降,总共六十六天,得到四十五座州,一百九十八座县城。4.答案:1.B2.B3.C4.(1)用兵打仗是一种欺诈之道,去留没有固定(的规则),要见机行事,不能遵循常规。(2)我职位重辈分高,一旦到这种(情况),生死都是有命运(安排),哪里还想谋求生存?解析:1.本题的考查形式与 2021 年全国卷一致,选取的是选段中宇文宪救助被齐主攻击的宇文盛、宇文椿的事。“自率大兵与椿对阵”的主语是齐主,而“宇文盛驰骑告急”是另一件事,两句间应该断开。根据语境,“会椿被敕追还”中的“会”是“恰逢”的意思,该句意为“正好遇上宇文椿被高祖诏命追回”,所以应在“会”前断开。综合来看,B 项正确。2.“入侵中原的北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统称”有误,“北蕃”泛指我国中原以北的外国或各少数民族。后特指北方契丹族及其所建之辽国。3.“因此遭到宣帝忌惮”分析有误,宇文宪遭到宣帝忌惮的原因是他“属尊望重”,而非他推辞参与高祖亲征北蕃的战争,两件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4.(1)在“不得遵常”中“常”做“遵”的宾语,可以推测“常”应为名词,译为“常规”,由此反推“去留不定”中的“定”应活用为名词“固定的规则”。(2)“位重属尊”是一个呈对称关系的并列短语,可从“位”推出“属”的意思与之相近相关,“属”有“亲属”之意,结合语境可推出“属尊”为“辈分高”的意思。“图存”可以由“救亡图存”等成语中推测出意思。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齐炀王宇文宪,是太祖第五个儿子。宇文宪一向善谋,富于算略,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下对他心悦诚龊,都愿为他效力。建德四年,高祖打算东伐(北齐),单独和内史王谊谋划,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后来因各位皇弟的才略,没有超过宇文宪的,就告诉了他。宇文宪当即赞同此事。到大军将要出发时,宇文宪上表献出自己的财产来赞助军费。高祖不接受,而把宇文宪的奏表展示给公卿说:“作为人臣就应该这样,朕只不过是认为他的心意可贵,难道需要他的财物吗?”于是命宇文宪为前锋,前往黎阳。建德五年,北周大规模地向东讨伐齐国,宇文宪率精锐骑兵两万,再次作为前锋。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驻守汾水关,都受宇文宪的指挥。宇文宪暗中对宇文椿说:“战争,是诡诈之道,去留没有一定,要见机行事,不能遵循常规。你现在建立军营,不要搭建营幕,可以砍伐柏树建成圆形的篷帐,表示有营幕的样子。使得军队撤走后,贼兵仍怀疑我军在那里。”当时齐国皇帝命军队出兵汾水关,自己亲率大军和宇文椿对阵。宇文盛派人飞奔大营求救,宇文宪亲自率领一千骑兵援救。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已逐渐逼近,宇文宪又回师赴援。正好遇上宇文椿被高祖诏命追回,于是率军连夜返回。齐军果然以为柏树圆形篷帐是周军营帐,没有怀疑周军已经撤退,到第二天才发觉。宇文宪自认为自己的威望名声一天天加大,暗中打算隐退。到高祖想要亲自征讨北方异族时,就借口生病推辞,高祖答应了他。不久高祖去世,宣帝继位,宣帝因为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心中十分忌恨害怕他。当时高祖还没有下葬,各位亲王都在宫中守丧,司卫长孙览统领军事辅佐朝政,他上奏让开府于智观察亲王们的动静。到高祖下葬后,亲王们各自回到家中。宣帝又命于智到宇文宪家中问候,利用这次会面指控宇文宪准备造反。宣帝就派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命你晚上和其他亲王一起进宫。”宇文宪被单独引进宫中,宣帝预先在其他房间埋伏勇士,宇文宪到后立即被捕。宣帝命于智面对宇文宪。宇文宪目光如同火炬,与于智对质。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情势来看,多说有什么用!”宇文宪说:“我位高辈尊,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都是有命运的安排,哪里还想谋求生存?只因为老母亲还在,恐怕留下遗憾而已。”说完将笏板丢到地上。于是被绞死。当时三十五岁。宇文宪性情淳厚,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其母早年患有风热病,多次发作,宇文宪衣不解带,在她身边侍奉。宇文宪有时东征西战,每当心中惊慌的时候,他的母亲必定生病,就急忙派使者问候,果真像他担心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