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docx
第 4 节测量平均速度题组题组探究速度的变化探究速度的变化1.(2021 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AB 段距离 sAB=cm,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m/s。(3)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中图象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用字母 v1和 v2表示)。2.如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 中 AB 段 的 距 离 sAB=cm,测 得 时 间 tAB=1.6 s,则 AB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vAB=cm/s。(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3)vBC(选填“”“(4)大(5)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运动时间解:(1)AB 段的距离:sAB=80.0 cm-40.0 cm=40.0 cm,tAB=1.6 s,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t?t=40.0cm1.6s=25 cm/s。(3)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即 vBCvAC。(4)若小车到达 C 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这样时间测量值偏大。(5)在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运动过程中小车通过 B 处时速度不为零。3.(1)小于(2)A(3)加速0.84.(1)1 cm(2)1(3)不断变大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大(4)20.00.40.6255.(1)时间的平方0.3 m/s2t2(2)7.5 m(3)将斜面倾角变大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时间是 1 s 时,路程是 0.3 m;时间是 2 s 时,路程是 1.2 m;时间是 3 s时,路程是 2.7 m;时间是 4 s 时,路程是 4.8 m。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2 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 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3 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 9 倍即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得到 s=kt2,将表格中的 1 s 和 0.3 m 代入得:k=?2=0.3m(1s)2=0.3 m/s2,所以 s=0.3 m/s2t2。(2)物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0.3 m/s2(5 s)2=7.5 m。(3)根据 s=0.3 m/s2t2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直线运动,公式中的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以增大斜面倾角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