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吉林大学电政所.doc
-
资源ID:4539012
资源大小:1,002.5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吉林大学电政所.doc
,全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2012年8月3日至4日,全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美丽的南湖岸边的名人酒店如期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杂志社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张锐昕和电子政务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张建辉共同担任会议联合主席。经过精心准备,会议邀请到了国内行政管理学界电子政务领域的许多著名学者,也邀请到20多所高校的40位论文作者出席会议,加上长春高校工作在电子政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上的教师以及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省编办、长春市政府办公厅及长春市信息中心等单位工作在电子政务实践第一线上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参与,总计人数达到73人。会议分为四个议程进行,主要围绕“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政务与政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供给”、“电子政务与政府能力提升”、“电子政务与政府绩效改进”、“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与公共危机管理”等分主题展开研讨,开拓了电子政务研究的新思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的第一个部分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张锐昕教授主持。会议一开始,电子政务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张建辉和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分别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认为此次会议议题新颖,意义重大,问题导向浓厚,同时也结合当前我国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府构建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学术队伍、学术团体和学术杂志不断蓬勃发展,但我国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突破,很多理论难题仍待破解,这就更需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电子政务同仁加强交流和探讨,需要所有电子政务学者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之中。在讲话的最后,他们指出了电子政务未来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方向,对致力于电子政务研究的同志提出了希望,呼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电子政务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多加强交流,合作攻关,为推行电子政务尽力,并对主办方为举办此次会议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之后,张锐昕教授宣布学术研讨正式开始,大会邀请的四位主讲嘉宾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晓林教授做了题为“论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革命性影响”的主题发言。他首先基于当前计算模式下资源利用率极低、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闲置计算能力和资源的弊端提出了云计算发展的背景和云计算“尽可能地共享一切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理念。在简要阐述云计算的概念和云计算的特点后,徐教授更为深入地提出了其在重构电子政务架构体系、改变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政府运用云计算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大幅降低政府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重复投资。最后,徐教授系统地提出了对云计算时代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同时,他还提出了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政府为了增强管理能力,应当如何更好地利用不断成熟的云计算技术;政府怎样提供主动服务;在很多网络供应商利用云计算技术免费提供资源共享的现实状况下,政府该如何推进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的配套来进行产业生存调整等等,这些问题引发大家深深的思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做了题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信任危机”的主题发言。他首先鞭辟入里地指出:政府的发展非但没有使政府与人民的距离缩小反而拉大,政府公信力下降是世界病,公众期望与政府能力差距在扩大,进而用统计数据说明各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均在下降,公众对公共机构的质疑态度不断加强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追求,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也是持续的研究热点。从机遇方面看,电子政务有效地强化了外向型公共管理模式这一新的行政模式,并正在促成治理模式的形成。但从挑战方面看,由于信任网络与信任政府分离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更大的质疑。最后,吴教授提出了若干富有实际意义的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新路径和新思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电子政务实验室主任孟庆国教授做了题为“政府2.0及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的主题发言,他指出:由于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演化,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也呈现出了全新特征,同时政府理念和管理方式也不断随之发生变化,电子政务的演进趋势也从追求“善政”的传统电子政务发展为追求“善治”的现代电子治理。而后,孟教授引出了政府2.0这一概念,分析了多位学者关于政府2.0的观点和主张,并以美国联邦政府2.0实践、Love Clean London 项目和迈阿密的311服务为具体案例介绍了政府2.0对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吉林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徐彩晶教授做了题为“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依托电子政务开展政务服务情况”的主题发言。她通过大量图表数据和案例系统阐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自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介绍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打造“三个系统一个门户”,融合“三个媒体平台”,持续开展“三项特色服务”,切实抓好试点工作,构筑“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全省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在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后,会议的第二部分议程开始。这部分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博士点电子政府与绩效管理方向博士生导师吴江教授主持,共有5位国内著名的电子政务学者做了交流发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刘学铭教授以“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在厘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行政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的基础上,从电子政务入手,探讨了如何寻求优化行政生态的途径,他提出要把电子政务、行政文化和行政生态串联起来,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借以达到净化行政生态环境、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质量的目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张锐昕教授以“电子政务在中国:涵义和内容”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她针对当前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这两个概念认知的混乱的实际情况,从合理界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的涵义入手,在辨析英文文献中常用的、与中国电子政务涵义相近的若干学术名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国情和中文语境下的电子政务的涵义及最为适合和对等的译法,进而参照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清晰地界定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内容范围。统一了各级政务部门对电子政务的正确认知,并且能够更正人们的翻译和认知误区,她的研究成果对实现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之间的知识接轨和无障碍交流以及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傅广宛教授进行了题为“云政府背景下的公民参与研究”的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云政府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以及云政府对传统科层制政府的冲击。而后从社会基础、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以及成熟的技术与理论支撑等方面阐述了云政府建设在信息社会的必然性。最后从扩展更加开放的参与平台、以兴趣为聚合机制、产生长尾效应,提高参与的议价能力、减少参与层级,提高信息保真度、增加参与的互动性等不同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云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影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齐冬梅教授以“通过信息技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题,先指出了传统方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障碍,继而论述通过信息技术“诱变”政府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再通过系统阐述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所在,最后提出了包括“构建公共行政公民参与互动的平台、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等在内的四点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措施,并主张应当对政务微博进行系统管理,集结成一个具有统一后台的常态化的政府管理手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柳学智以“中国公务员录用中的电子考试:提高社会公平和服务质量”为题,从考试的历史和考试的作用着眼,进而介绍了公务员考试的价值和考试作弊的含义。当前的考试作弊呈现出了高科技的趋势,因此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不仅要对考试进行细致设计、对考场进行严密监控、在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主观题评分进行误差控制,还要基于我国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加的现实状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个性化服务以及网上信息共享等,应用信息技术对考试业务进行不断地重构,不断促进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会议的第三项议程仍由张锐昕教授主持,来自10所大学的10位教授在这个时段作了主题发言。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陈德权副教授做了题为“电子政务文化:内涵与结构初探”的发言,他在简述电子政务文化的定义及特点后,基于文化图谱的定位解析了电子政务文化宏观结构上的各类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基于树状结构分析了电子政务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的微观文化结构。 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斌教授做了题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的发言,他通过对电子政务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指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力,行政生态发展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动力,扩大有序的公众参与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直接动力。并据此提出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建构新型行政生态发展环境,扩大有序公众参与等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伟权副教授做了题为“政府应急管理跨区域合作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研究”的发言,他首先列举了近年来几次灾害中由于缺乏有效平台而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案例,提出建设政府应急管理跨区域合作电子政务平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政府应急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的组成,并分析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又以多个地区的跨区域的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为案例透视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刘邦凡教授以“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中心的构建”为题,在科学阐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中心的概念、特点及其价值意义的基础上,从信息、现行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民众等方面论述了制约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中心构建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中心的包括技术支撑、制度保障、观念转变以及注重互动等在内的具体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国洪教授汇报的主题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性分析”,他以10个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靠前的典型城市为样本,针对我国政府主动信息公开数量与依申请公开数量成正比例,且依申请公开同意公开率过高的情况,提出从政府主动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同意公开比例综合衡量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设想。其次,分析得出政府信息公开指数与互动参与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再次,分析结果显示政府信息公开与经济增长存在互相促进关系。最后,通过纵向比较得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我国信息公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李鹏讲师以“关联性利益冲突中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为题,分析了关联性利益冲突的瞬时性、规模效应和关联性特点,针对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如何弥合关联性利益冲突中的信息鸿沟这一问题,运用过程化的分析思路,以927地铁事故为案例,对该事件的信号故障阶段、地铁追尾阶段、事故善后阶段政府信息公开的缺位和被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对“风险感知-信息共享-微博互动”这一过程进行研究的展望。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刘伟章副教授以“网络社会门户网站仇富恨官高地现象探析”为题,针对我国门户网站普通存在的“仇富恨官”高地现象,在借鉴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管理学等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上,首创性地提出了门户网站“仇富恨官”信息传播模型。其次,结合“陈光标高调行善事件”和最近发生的“526深圳飙车撞人事件”两个典型案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网络舆情监管的具体思路,包括强化网络媒体行业自律、转换政府网站职能、绿化主体思想等对策。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张毅教授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为主题,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创新性地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框架”,从理念风险、技术风险、产业风险和社会风险四个角度,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智慧城市理论的本土化建构,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构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智慧城市制度内核等四项对策。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大鹏副教授以“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模式研究:要素及构造”为题富有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图景。首先,他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论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中国的意义,他认为对于中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直接切入制度的内核以求改变政府的管理体制是不现实的,而利用技术手段“倒逼”传统管理形式的发展则是有可能的。他在简要介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模式所借鉴的理论基础后,通过图解清晰地呈现了远景描述、战略规划、和谐主题、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这些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内容。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殷志林副教授以“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为题,从电子化政府采购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督、缺乏统一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要加大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力度,打造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建立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等具体对策。会议的第四个议程为青年论坛,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系主任赫泉玲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杂志社社长张建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电子政务与绩效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志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傅广宛,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伟权,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陈德权担任点评嘉宾,来自各高校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们参加了这个时段的研讨。发言者紧紧围绕诸如网络问政、一站式政府、云计算、智慧城市等电子政务前沿问题展开研讨,大家解放思想,追踪前沿,畅所欲言,激烈辩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青年人的锐气和朝气,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认知水平,大家普遍感到在学术视野、站位和方法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通过研讨,大家学术上互相欣赏,项目上寻求合作,增进了交往,也加深了感情,会场上气氛热烈,辩论激烈,受到了点评嘉宾们的好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分别在两天会程中准备了欢迎晚宴和欢送晚宴,院党委书记边铁,副院长麻宝斌、许玉镇和李言代表全院教职工分别宴请了与会的各位嘉宾。在边书记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举办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了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杂志社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的合作以及双方为此次会议付出的努力,他还说:此次研讨会是我国电子政务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在座的各位来宾都是这个领域的学术大家,为我国电子政务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家的拔冗参会既给吉林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会大大推动吉林大学与整个电子政务学界的合作,希望各位来宾以后有时间常到吉林大学来作学术交流,继续关心和支持吉林大学电子政务学科的发展。此次会议由两个主办方提供经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所有与会嘉宾赠送了他们出版的图书和资料。(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陈曦/文,于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