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DOC 45页).docx
-
资源ID:45476802
资源大小:95.46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DOC 45页).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2 -环境质量状况- 16 -评价适用标准- 1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9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3 -环境影响分析- 25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6 -结论与建议- 38 -附图: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示意图附图3、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4、上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项目备案证附件3、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4、项目节能登记证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 51 -页 共54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西农垦大明山良种生态茶园和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广西农垦国有大明山农场白圩分场及万古分场和五里桥分场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0132占地面积(亩)良种茶树品种繁育中心50亩、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50亩;生态茶园2500亩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654.8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9%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9月项目简介一、项目由来作为全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广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就有种茶、制茶、喝茶、敬茶的习俗,白毛茶、白牛茶、龙脊茶、六堡茶曾作为皇家贡品载入史册,茶业发展与茶文化底蕴厚重。广西早春绿茶比华中茶区早开采40天,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早春茶”。目前广西60多个市、县拥有特色茶园面积102万亩,茶叶产量3.75万吨,地方优质品牌茶100多个,创新名茶30多种。广西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由于广西横跨亚热带、温带地区,且区内山脉众多,独特的气候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茶叶品质。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广西的品种更新速度慢,现有的茶园中大多数是30年以上的老茶园。品种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部分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安大白和福云六号。品种老化,单产低,茶园素质不高,已经影响到生产水平的提高,如以采摘面积计算,与全国平均亩产65.3公斤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为改变广西茶业发展现状,从源头抓起,通过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实行良种化,提高单产,增加茶农的收入,从根本上扭转广西茶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直属国有股份制企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先锋、龙北、茂华、百合、大明山五个制茶有限公司。其开发建设的茶树良种繁育、种植、茶叶新产品研发加工项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周边农村百姓就业,带动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将有力地推进广西农垦茶业全面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二、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广西农垦大明山良种生态茶园和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总投资:共3654.82万元建设地点: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广西农垦国有大明山农场白圩分场及万古分场和五里桥分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良种茶树繁育中心建设,占地面积50亩;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占地面积50亩;高产稳产生态茶园建设,占地面积2500亩,厂房、道路及相应设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达产期年销售收入10960万元,年利润841.77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1.3%建设起止年限:自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三、项目区位拟建项目位于广西上林县广西农垦国有大明山农场白圩分场、万古分场和五里桥分场。项目选址白圩镇距离首府南宁110公里,距离宾阳25公里,距湘桂线黎塘火车站56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大明山东麓。东至白圩镇妹子山,南至巷贤镇绿崖隘(又名巷贤隘),西至大明山主峰龙头山,北至塘红乡石门村板六屯10公里处。东北邻来宾市,东南与宾阳县接壤,西南毗武鸣县,西北连马山县,北面靠忻城县,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四、合理性与可行性1、自然环境条件可行性(1)气候条件。拟建项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具有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8.822.3。茶园多分布在海拔500m800m高度的坡地、丘陵地带,云雨天多,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同时已经有50年茶叶生产历史,是中国南部生产红茶、绿茶、青茶、黑茶最适宜茶区之一。(2)土地资源。广西农垦土地总面积250万亩,其中:可垦荒地13.8万亩,宜林地面积21万亩。大多数是坡度低于25度的宜茶丘陵山坡地,发展茶叶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广西农垦的土壤多属红、黄壤,呈酸性,PH值在4.56.5之间,且土层较深厚,排水性能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为此,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2、技术与与市场优势(1)技术先进性。本项目的技术主要是育苗技术和生态茶园栽培技术,包括母本采穗园的管理、插条的选择技术、插穗的处理扦插技术、育苗圃的管理技术等,大明山农场原先都有种苗供应基地,职工大部分都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母穗园的管理及苗圃的管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经验,其技术水平在广西位居中上水平,而插条的选择、插穗的处理等技术来源于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本项目拟聘请广西茶科所的育种专家作为技术指导,由广西茶科所研究的茶树苗圃连作与快速出圃新技术在国内茶树繁育良种苗木方面具领先水平。设施大棚育苗技术由广东机械化研究所提供,目前,国内少数采用此技术繁育茶树良种苗木。因此,利用研究机构的新技术加上本地的育苗经验,将在技术上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市场优势。广西集东盟10+1、泛珠江三角、北部湾经济圈,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枢纽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开展了加快茶叶发展的系列活动,营造出全区上下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首府南宁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主要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南宁城市旅游的国际形象,推动了南宁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将给南宁带来更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优越的区位造就巨大的市场,目前茶叶出口发展态势均比较稳定,并且发展空间较大,这均为本项目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而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良种茶树繁育、种植是目前茶业发展、茶园良种化改进的重点。根据2008-2015年广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纲要,广西茶叶产业实现跨越性发展,重点实现质量和效益的跨越:茶园栽培面积按每年3660公顷速度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66670公顷,新种茶园无性系良种普及率98以上。因此,优质良种茶树苗木的需求量相当大,预计每年新种和改造茶园在5万亩以上,每年需要茶苗不少于2亿株,优质茶树品种苗木市场销路十分看好。3、政策符合性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将种植茶叶作为提高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最近地方政府出台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扶持农户种植茶叶,故本项目将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政策方面的优惠。从农垦企业的发展来看,只有通过扶持生产优良茶树品种种苗的上游企业,实现种植品种的良种化、优质化,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产品的品质,才能促进茶业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综上分析,各级政府、单位对广西茶业现代化、生态化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本项目政策可行。为此,有必要实施广西农垦大明山良种生态茶园和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五、项目工程简介1、建设期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良种茶树繁育中心建设;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高产稳产生态茶园建设三大部分。(1)良种茶树繁育中心建设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育苗大棚、仓库、管理用房和工具房等;田间工程道路、排水沟、土壤改良、喷灌系统和供水管道等;引种及其他设施:本项目引种12个品种及其他设施等。(2)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建设包括建安工程:研发加工车间、仓库、质量检测室、监控室等;机械设备:本项目购置绿茶加工机械设备和红茶加工机械设备等成套机械设备。(3)高产稳产生态茶园建设包括田间工程田间道路改造、坡改梯、排水沟和种植抚育等;仪器设备:购置太阳能杀虫灯、修剪机等机构设备。2、生产生活设施总平面布置加工厂区位于整个项目种植基地的中心偏西位置,通过拟建的基地运输道路实现与种植园区的东、南、西侧大片面积相连,基地运输道路北端出口与方召乡通往李子沟的乡镇四级公路平交(该公路可直接通往台江县城),从交通运输上保证了本生产加工基地与外界的物流便利。加工厂区内,东、北侧布置加工厂房和库房,综合楼、宿舍等办公生活设施及停车场等布置在厂区的西、南面上风向位置,在加工厂区西北角(下风向)位置布置一个食堂废水净化与回用系统,和一个生活污水处理与灌溉系统。由此可见,整个的基地的平面布置充分体现了生产、物流的便利性与环境、人文的友好协调性相统一的原则。基地平面布置详见图23、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本项目购置绿茶加工机械设备和红茶加工机械设备等成套机械设备。详见表1、表2。表1 绿茶初制生产线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要求说明单位数量1摊青机6CTQ50A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2平输机FSP40/2.5长2.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P40/4.5长4.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P50/7.3变频调速,长7.3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P40/2.5长2.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3往复平输机FSP40/4.5WF长4.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P50/3.0长3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4移动往复平输机FSP40/2.8YG变频调速,长2.8米,可移动,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5鲜叶输送机FS40/3.1B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6冷却输送机6CLQ0.6×5.6B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7输送振动槽ZDC2500×430×46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1ZDC4100×430×46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18茶叶提升机FSZ50/04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50/08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50/03A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50/10A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Z50/02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50/06A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3FSZ50/01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40/16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9热风杀青机6CSF80变频调速;柴煤式,配GRFL60高温热风炉,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10翻板回潮机6CFH6变频调速,镀锌翻板,含移动匀叶平输机台111冷却回潮机6CLHC6电磁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12自动揉捻机组6CRZ40(8)4台/组,变频调速,程序控制加料、加压、出茶,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组213解块机JW5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114单层烘干机DCHO0.6×5.4电磁调速,柴煤式,配FP50金属热风炉,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套115翻板烘干机6CHB6电磁调速,镀锌翻板,柴煤式,配FP50金属热风炉,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16网带输送冷却机DSL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17连续理条机6CLXL8/86CLXL11/82台/组,变频调速,高的一台用6CLXL8/8,低的一台用6CLXL11/8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组46CLXL8/86CLXL11/86CLXL11/83台/组,变频调速,高的一台用6CLXL8/8,低的一台用6CLXL11/8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组318茶叶风选机EF4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19计量进料机6CBLJ程序控制,自动上料,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420连续扁茶机6CBL7822锅/台,电热式,程序控制,本身电器箱,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421六角辉干机6CHG60电热式,本身电器箱,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222平面圆筛机6CSY-40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配VFF1(D)单只变频电器箱台123双锅曲毫炒干机6CCGQ50电热式,温控,不锈钢锅边,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624GRFL60除尘管件台125FP50除尘管件台226电器箱1台927电器箱2台2 表2 红茶初制生产线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要求说明单位数量1萎凋机6CHT300电热式,配63KW电炉,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2平输机FSP50/10长10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出口处设匀叶装置台2FSP50/5G长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3往复平输机FSP40/2.5长2.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P40/3G长3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P50/2.3长2.3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4移动往复平输机FSP40/3.9YG变频调速,长2.8米,可移动,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P变频调速,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5输送振动槽ZDC4000×430×50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1ZDC2000×430×40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16茶叶提升机FSZ50/09高3.8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P50/01高2.3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2FSZ50/06D高1.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FSZ50/06E高1.5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3FSZ50/08A高3.8米,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台17翻板回潮机6CFH6变频调速,不锈钢翻板台18自动揉捻机组6CZR55(8)4台/组,变频调速,程序控制加料、揉捻压力、时间、出料,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组29解块分筛机6CJS-50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台210翻板烘干机6CHB10电磁调速,不锈钢翻板,柴煤式,配FP50金属热风炉;台211检修平台TOP55(10)上平面为花纹钢板台112发酵机变频调速,配电热式18KW蒸汽锅炉,接触茶叶部位不锈钢和食品工业用橡胶,框架不锈钢台213发酵房外层为彩钢板栋214超声波加湿器台115电器箱1台916电器箱2台24、项目进度计划 拟建项目实施进度见表3。表3 工程进度表序号内容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9-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可研编写及批复2初步设计及批复3施工图设计4项目招标5三通一平6良种茶树繁育中心7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8生态茶园建设9加工设备采购及安装10项目试运行及自检11项目验收5、施工力量组织(1)种植园区栽种人力的组织本基地采用农民基地种植的运行模式,首先由公司统一招集当地潜在合作农户及有相关种植经验的农户,由基地负责良种茶树种植管理的技术骨干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种植、田间管理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这批农户承担为基地苗木种植园栽种茶树,企业支出劳务费。(2)茶叶新产品加工厂及办公区的基建施工基地加工厂房、办公建筑及相关的附属工程的施工,发包给有相关建筑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本项目建筑规模不大,根据类似的建筑规模,预计基建施工期最高施工人数50人/d。六、项目劳动力配置本项目进入正式运营后,劳动定员870人。其中:管理干部5人,技术人员15人,岗位工人850人。季节临时工人根据季节性工作需要确定。季节性用工临时聘用。所有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七、配套设施情况1、给排水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为地下水,水质较优,可达饮用水二级标准。基地采用泵送方式将水引至基地蓄水池,后由蓄水池对整个基地的生产、生活用水进行统一调配。在茶叶烘干过程中,其水分被杀青烘干设备的热空气流带走,基本不产生废水,故本项目的污水主要来自基地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基地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雨水通过生产办公区的地面雨水沟汇至基地灌溉水池,作为浇灌茶树植株所用;基地人员的生活污水通过隔油池隔油隔渣后排入三级化粪池处理,然后经过一级沉淀和一级石英砂过滤后,去除一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出水经消毒池的加药消毒后存放于灌溉水池中,作为液体有机肥以备对基地茶树施加水分和养分之用,并配备相应的给水设备和灌溉管线,设置1个茶树农灌水池,用于收集存蓄净化和处理后的废、污水以便回用。2、供电及通讯项目所在地电源均由地方供电部门提供供电,电力充足,项目用电有保障。目前,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的信号网络已覆盖本项目区域,通讯方便快捷。3、消防变配电室采用SDE无管网灭火系统;厂区加工厂房和办公大楼等建筑各层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灭火器。同时采用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并设有消防电话及联动控制柜、联动控制柜负责火灾时对所有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至各层探测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的线路采用ZRBV1.5和2.5型阻燃铜芯导线穿PVC管暗敷。4、交通运输本项目系良种茶树繁育、种植加工生产型基地,企业赢利的实现最终要通过产品销售市场来实现,故拥有通达便利的交通网络至关重要。本项目通过基地自建道路与209省道相连,而乡镇通往县城有公路相通,进城方便。基地产品由县城运往省内或省际进行贸易的交通则更加便利:宾阳至上林公路经过项目地点,交通运输方便。白圩镇距离首府南宁110公里,距离宾阳25公里,距湘桂线黎塘火车站56公里,明亮镇和万古乡位于上林县西南部,西部与武鸣县毗邻,距县城10公里,区位优势优越。良好的区位和通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利于附近区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工、农业产品的销售,更为本项目提供了优质便利的交通服务。八、用地与拆迁安置本项目位于在广西上林县广西农垦国有大明山农场白圩分场、万古分场和五里桥分场,本项目建设用地2600亩,其中:育苗圃(育苗中心)50亩,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50亩,高产稳产生态茶园2500亩。建设地点均属农垦国有土地(不含幅射带动农民种植部分),土地连片集中,无插花农村村庄和居民点,场地使用落实,权属清楚,无土地纠纷。项目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要求。范围内无居民住宅,故不涉及拆迁。九、项目投资 1、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3654.82万元,其中基地建设投资1133.2万,固定资产投194.49万。投资费用组成详见表4。表4 投资概算表序号投资构成规模单价总价(万元)备注一固定资产194.491加工厂房630m2900元/m256.72加工设备80.113综合用房500m2980元/m2494供水工程1套5万元/套55安装费用3.68二基地建设1133.21土地租赁1800亩50元/亩27每年9万,以3年计2道路建设4.6km10/km463农用物资1600亩100元/亩164挖梯带1600亩1700元/亩2725挖穴32万个4元/个1286有机肥4800吨700元/吨3367复合肥48吨1500元/吨7.28苗木32万株9元/株288三流动资金85.46四建设期利息119.72年利为6.53%五不可预见费67.13总 计16002、资金来源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2654.82万元。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建设地点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产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土、水、气条件,土壤肥沃,没有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大明山东麓。地处东经108°22108°52,北纬23°1223°28,东至白圩镇妹子山,南至巷贤镇绿崖隘(又名巷贤隘),西至大明山主峰龙头山,北至塘红乡石门村板六屯10公里处。东北邻来宾市,东南与宾阳县接壤,西南毗武鸣县,西北连马山县,北面靠忻城县,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869.64平方公里,县境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多山,东南部为丘陵和平原。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峰林谷地和峰林洼地、丘陵、平原谷地和水面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镇圩、西燕、三里、澄泰、塘红等乡镇。其中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白圩、巷贤、明亮一带。平原谷地主要分布在白圩、巷贤、大丰、三里。本项目建设地点在广西上林县广西农垦国有大明山农场白圩分场、万古分场和五里桥分场。大多数是坡度低于25度的宜茶丘陵山坡地,发展茶叶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多属红、黄壤,呈酸性,PH值在4.5-6.5之间,且土层较深厚,排水性能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气候、气象项目地点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在1257mm,蒸发量1666m,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880%,雨季4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5%。年日照总时数为17002100小时,无霜期长达260320天。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由于有这样独特的小环境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氮代谢的进行,使鲜叶中内含物质丰富。 3、水文、水力资源 县境河流属红水河水系,清水河是干流,有大小支流80条,均自西北向东南,总长度733.8公里,流域面积1709.75平方公里,其中清水河(古称季依河),横贯全县东西主源出于大明山水陈峰,高程1380米,流经尖岭、岗楼两大峡谷,至寨鹿、横塘(这一段称甘栏河)、西燕、江卢、北林,转入大丰(这一段古称马坡河,又称北江)、澄泰、白圩等乡镇,自玉峰村坡旺庄(旧称白鹤渡)流入宾阳县。境内河段全长87.8公里,上游河面平均宽10米,下游河面平均宽100米,流域面积(包括支流)1682.75平方公里。 该河历年平均流量57.1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5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74立方米/秒。4、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区,原生植被比较少,次生植被占多数,多为稀树灌丛、灌丛、草丛和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和农作物栽培群落)。陆生植被主要有杨树、苦楝树、梧桐树、松树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松树、桉树、八角、油茶等;农作物植被以水稻群落为主,其次为甘蔗、蔬菜、胡萝卜、豆角、马铃薯、油葵等。项目地西部大明山地形复杂,气候独特。大明山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惜动物有黑叶猴、金钱豹、蟒等3种;属二级保护的动物有林麋,苏门羚、黑熊、原鸡等34种。大明山已鉴定定名的昆虫531种,大型真菌202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保护植物达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格木、钟萼木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黑桫椤、大叶黑桫椤、白豆杉、福建柏、观光木、马蹄参、紫木等1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长苞铁杉、清沟栲、长叶竹柏等9种。本项目选址地所属的白圩镇、明亮镇,面积354平方公里,区域多林木,以松、桉等针、阔混交林为主。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植被为荒坡地杂草灌木丛,没有发现野生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5、矿产资源上林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大明山及县境北部的镇圩、乔贤一带,现已探明的矿有16种。 本项目涉及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分布于白圩镇,沿宾阳、上林公路附近的白圩煤田。煤的发热量为3000大卡/公斤,灰分超过50%,储量目前尚未清楚。白圩文岭村新兴庄和大岭村,矿石含铁50%左右,储量约2.5万吨。明亮乡三黎村有方铅矿及闪锌矿,铅锌含量大于20%,储量数百吨。以及少量磷矿、高岭土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及经济结构上林县辖7镇4乡,共131个村(居)委会。2010年总人口48.76万人,非农业人口5.28万人,农业人口43.48万人。全县聚居有壮、汉、瑶、苗、侗、布依、毛南、仫佬、满、回、京等12个民族。2010年上林县生产总值达到32.17亿元,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9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3元。其中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9.3亿元,比2005年增加12.63亿元,增长189.4%;2010年上林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1.92亿元,比2005年增加10.72亿元,增长95.7%;2010年完成第三产业产值11.03亿元,比2005年增加6.58亿元,增长148.4%,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生态旅游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上林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其中201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31万元,比2005年增加809万元,增长61.2%。2、文化、教育上林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洞幽石美,还有绚丽多彩的壮、瑶民族风情。全县聚居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其中80%以上为壮族。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特别是壮族多声部民歌,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据考证,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三里镇洋渡村一带流连观赏54天,并写下了1万多字的游记。在该县清水河畔,保存有两块距今1300多年的唐碑,其中智城碑被确定为“岭南第一碑”。上林县白圩镇不孤村,平均每3个村民就有一名大学生,又称“岭南状元村”,村中遗址“鼓岩书院”可追溯至明朝,人文景观独特。全县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为全区“两基”工作先进县。实施边远山区学校危旧房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17亿元建设教育基础项目223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兑现到位。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及“扶贫助学”政策,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13亿元。职业教育三年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累计投入4895万元。“爱心育苗,携手未来”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帮助403名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入园学习。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成绩显著,上林中学成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不断增强。3、文物保护县域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智城遗址,有“岭南第一碑”唐碑。上林的唐碑唐城均位于该县清水河北岸,唐碑即六合坚固大宅颂(简称大宅颂碑)和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简称智城碑)两块古碑。唐城即与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共存的唐代古城遗址智城。六合坚固大宅颂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一岩洞中。据专家考证,该碑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作者为当地壮族先祖韦敬辨。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17行386字,由“序”、“颂一首”、“诗一篇”三部分组成。它们对当时上林一带乃至广西红水河下游的壮族社会情状,隋唐时期红水河下游的壮族历史、经济生活、汉字造诣、社会意识、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项目加工基地选址所在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差,无需特别保护的动植物,无其他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拟建生产基地座落于上林县南部的,区域环境属于典型的农村景观环境,且亦不受工业污染源的影响,整体环境较优。1、环境空气质量项目区域无较大工业污染源,根据2011年南宁市环境状况公报,上林县城2011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平均值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而本项目地处乡村地区,农村景观明显,居住人口与交通车流量与上林县城的差距显著,项目位置位于城区外围,环境空气质量理应优于县城,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2、水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地表河流主要是位于西南面的三江河,河流流量较小,虽然周边没有工业污染且远离居民点,但由于两岸河边与农田相邻,故受农业污染较为严重。评价区域内饮用水均采用地下水,地下水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3、声环境本项目厂区位于农村,距离公路较远(距离约0.6km),农村景观环境明显,声环境现状较好;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农村地区原则上执行1类区标准,本项目位于农村区域,评价范围内无工矿、加工等工业噪声污染源和建筑施工噪声,周边亦无明显噪声污染源,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要求。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各点周边植被丰富,乔灌木密布生长,草木层生长旺盛。植被覆盖率较高,项目区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松软,土层深厚,无明显土壤侵蚀地貌,水土保持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现状不属于敏感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期间的噪声和运营期间的职工生活废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5表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保护级别空气环境 欧庄居民S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水环境三江河W6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声环境欧庄居民S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生态环境周围作物、植被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指标SO2NO2TSP年平均0.060.080.20日平均0.150.120.302、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昼间:55dB(A) 夜间:45dB(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