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 考点最后冲刺复习8《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全国通用).doc
-
资源ID:45485562
资源大小: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3届高考地理 考点最后冲刺复习8《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全国通用).doc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一、行政区划(一)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国家除了全国性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外,还需要对其各级地方进行分区管理,各级行政区都设有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我国目前设有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在特别行政区设有特区政府。(二)行政区划原则1、政治原则 行政区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和指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权能否在本行政区内行使其职权。我国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行政管理是管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和人。“地”是指地域的大小、数量;“人”是指人口的数量、空间的分布等。在一级行政区的划分上,大多把人与地两要素综合起来考虑,科学地划定各级政权的管辖范围。其次,要合理地确定行政区划的层次等级。一般层次不宜太多,以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政权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三级;在有自治州和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分为四级,这种行政区划层次体系基本符合我国国情。2、经济原则 行政区的划分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便于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行政区划上,经济原则的体现,首先是经济中心,其次是经济核心区,第三是其辐射范围。各省区都有一个经济中心,省会所在地大多是省内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力量最强,发展也最快,工、农、商通过交通运输与通讯渠道组成一个经济网络。省会的周围地区往往在经济上居于特殊地位,形成经济核心区,通过交通上的枢纽地位,其辐射作用影响到全省范围。经济特区、开发区等则是完全从经济出发而划出的特殊的行政区。3、民族原则 在多民族的国家中,为了照顾各民族的利益,便于管理,多根据民族的分布范围、人口数量而划出不同等级的行政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划分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4、历史原则 历史悠久的国家、行政区划具有继承性,例如,我国现行的一级行政区省,基本上是沿用元、明、清几百年来的旧区划,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行政区划大都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尽管随着新的情况变化,行政区划需不断作出调整,但是,历史因素是调整时必须认真予以考虑的。5、自然原则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是行政区划应注意的因素之一。许多山地是明显的自然地理分界,往往被选用作为行政区划的界线。例如东西走向的南岭,岭南岭北在气候、自然景观、水系分布有明显差异,而且语言、民俗等也有差异,所以一直作为广东与湖南、江西的行政区划界线。青海与甘肃之间的祁连山也是用以作为两省之间的界线。有些河流有时也以其明显标志而成为行政区划的界线,例如山西、陕西两省以黄河分界;山西与河南之间,河南与山东之间也以部分黄河河段为界。上述行政区划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历史的及自然的原则,在实际运用时,都必须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属于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行政区划,首先要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因而,政治原则始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三)行政区划的演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行政区划的萌芽。秦以前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国王将京都以外的国土分封给其亲属或有功之臣,获得封地的诸侯再依次将封地(除其驻地以外)封给其亲属。至西周逐渐形成(诸侯)国、采邑两级制。这种划分是地方行政区的雏形,各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从古代到现在,几经变化,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分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自治区又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二、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一)几个概念:1、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其各生产部门,在中国这一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格局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联系规律性。2、地域生产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是由代表地区经济特点的专门化生产部门,与其协作配合的辅助性生产部门和只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部门共同组成的综合生产体系。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高度发达的结果。正是从这种意义出发,我们认为每一个经济带或经济区都是地域生产综合体,它们在空间上的或地域上的分异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我国而言,最高一级的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是自东而西递变的三大经济带,其表现的规律有人称之为我国经济格局的梯度规律,即我国的经济地带的更替客观上存在两个“梯度”,一是就经济技术水平及工业生产的多数经济效益指标而论,基本上是从东向西呈阶梯形下降;二是就空间的广度和多种矿产和能源资源的丰度而论,则基本上是从西向东呈阶梯形下降,如表7.2.1所示。这里仅就各带的经济分异特征作扼要概括,以说明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二)东部经济景观地带1、范围: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地域上包括直接滨海的桂(广西)、琼、粤、闽、浙、沪、苏、鲁、冀、京、津、辽、台等13省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74。人口占全国的4113,在三大地带中人口最稠密。本地带具有五大特点或五大优势:2、特点:(1)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方便。特别是海运独具优势,极有利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现代国际分工;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一这些从不同侧面标志着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多种多样的鱼类资源、丰富的盐类资源、矿物、石油等,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3)基础雄厚,效益较高,资金相对充裕;商品粮、棉基地、海洋渔业基地、经济作物品种多。(4)在科技文教发达,精英荟萃,经营管理水平高。是开发新领域,发展尖端产业的最宝贵的财富。(5)城市规模大。全国4个直辖市3个在此。有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北京;世界著名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3、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突出矛盾但发展至今,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一是淡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北部沿海大城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的缺口大;二是能源紧缺,缺煤少电;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物耗的传统产业仍占主要地位,这种结构既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面临国内其他地带工业的挑战,加以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职工技术装备系数低,这些都使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受到影响;四是工业布局集中程度高,大城市的“膨胀病”相当严重。本地带除了特大城市以外,三大经济核心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整个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景观地带之内划分景观区的依据。(三)中部经济景观地带1、位置:中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地域上包括晋、豫、鄂、湘、皖、赣、吉、黑和内蒙古9省区。土地面积大于东部小于西部,拥有 4亿多人口,少于东部而多于西部。既不像西部地广人稀,又不像东部那样地狭人稠。这是我国过渡性明显的一个经济景观地带。无论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还是从自然资源的丰度讲,都处于三级梯度中的中间一级。从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看,也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形成一个经济、自然丰富多样生机勃勃的地带。2、特点具体地说,本地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优势的地理位置。它处于全国的腹地,是东部发达地带与西部待进一步开发地带的结合部,兼有两者之长,补其所短。二是丰富多样的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远大于东部地带,农林牧的开发利用条件优于西部;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略逊于西部,但在资源密度上等于西部。三是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相当的开发潜力。与西部比,中部工、农业比较发达,水陆交通较方便,科技文教事业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与东部相比,差距还较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较低,原料加工和深加工能力较弱,经济效益较低。四是地带内生产力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地带的开发历史较久,农业都比较发达。建国以来,还在“一五”期间,晋、豫、鄂、黑就是内地工业重点建设地区;“三五”开始,豫西、鄂西、湘西又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地区;“五五”以来,安徽、江西又分别开始较大规模的以煤、煤电为主和以铜、水电为主的工业开发;“六五”期间,山西、豫西、内蒙古西部、两淮是全国能源重化工的重点建设区。现在本地带仍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建设的重点区域。因此,各省区基本上都达到了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发展水平,且地带内的“不平衡差”(按人均工农业总产值计算)远比另外两个地带小。3、存在的问题:(1) 有些地区工业布局比较分散(2) 三线建设遗留问题亟待解决(3) 有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迟缓(4) 矿产资源亟待开发(5) 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四)西部经济景观地带1、位置:西部经济景观地带,包括四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10省区。在三大经济景观地带中,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梯度的最低级;但就空间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这是我国一个极富特色、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带。2、特点:同其他两大地带比较,本地带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反差对比鲜明,其特征表现:一是地域辽阔。全地带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56以上,人均土地资源为全国平均值的2.46倍,尽管山地、沙漠面积广大,但发展大农业的潜力仍然大于其他地带。二是能源资源丰富。辽阔的地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分布着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矿产的富集区,而且矿种齐全,空间组合比较理想,为发展高能工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目前多种能源、矿产还处于有待开发状态,发现新矿区、新矿种的可能性以及现有矿产地扩大探明储量的潜力都比其他地带大。三是人口稀少,经济技术落后。这里是全国地广人稀的地带从口密度特别小,尤其是新、青、藏人烟更稀疏,同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空间很不相称。建国以来,工业发展速度总的较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战略上的某些失误,基建规模和经济增长的波动很大,仍是全国欠发达的地带。不仅经济总规模小,而且效益差。自然资源虽丰富,但自然资源的贡献度还较低,因而,自我增长的能力也低。三、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人文景观的内涵,简单地说,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社会文化综合体。包括人口地域综合体(目前通俗的提法是人口地域类型)、聚落景观(通常划分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旅游景观、地域政治系统(或集团)、社会景观(社会群体类型)、民族共同体、文化景观等组成成分。各组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形成了具有统一特征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人文景观。根据影响人文景观形成和发展的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长期历史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地域差异,中国人文景观的最高级的地域分异,首先表现在东西两半壁的鲜明对比上。景观范围人口地域类型聚落景观旅游景观地域政治系统社会景观民族共同体文化景观东部人文景观大区除青海省以外的22省和4直辖市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比重小;城市:规模、密度大得多大量的人文风景名胜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 儒学文化西部人文景观大区五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少数民族为主,且集中分布城市聚落规模普遍较小,分布极其稀疏,人口密度特别小; 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间或受道教影响四、中国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区既不是自然地理区,也不是经济地理区,而是自然与人文综合的地理区。每个地理区都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都包含着众多质量互异的地理环境要素,既有自然环境要素,也有人文环境要素,它们集合在特定的空间里综合地表现出来,形成了具有特定质态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方面。区域地理研究的人地关系,实质上是要分析阐明为社会发展必要条件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究竟产生什么样影响?怎样可以使他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良性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开发利用与改造环境,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建立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区域生产体系,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确保生态良性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从南海诸岛到黑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都存在着强烈的区域差异,显示出不同的区域个性,成为发展生产的地理基础。每个区域的特色,有的形成为地区优势,有的却成为地区开发利用中的限制因素,只有充分掌握区域特征并以区域特性为依据,使各个地区分别在各自的地理基础上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实现振兴中华经济的宏伟目标。本书按照地理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近,以气候因素为主导的原则,把我国先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在三大区的基础上,考虑历史上经济文化联系等人文地理特点,并照顾省区完整的原则,在东部季风区,依照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即活动积温自北而南递增的差异性分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四省一区、西南三省五个地理区。从北到南所跨纬度范围较大,除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西部和西南三省外,其余均在第三级阶梯地势上,地势大都低平,季风影响显著,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而西南三省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影响,垂直地带性明显,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西北干旱区,根据所处海陆位置不同,即降水量自东而西递减的差异性,分为北部内陆两区一省和新疆两个地理区。青藏高寒区绝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个行政区域中,把青海和西藏划分为一个地理区。北部内陆两区一省、新疆和青藏三个区,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基本上属于西部非季风区,由于它们位于第一二阶梯地势上,所以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南北景观互异:青藏区以高寒景观为基本特征,而位于北部的新疆区和北部内陆两区一省,则以干旱气候成为形成地区特征的主导因素,以荒漠、荒漠草原和干草原景观为特征。综上所述,本书共分为八个地理区,即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四省一区、西南三省、青海和西藏、新疆、北部内陆两区一省(蒙甘宁)。这八个区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紧密联系人文地理特点,按省区组合的地理区,与现行初中中国地理课本所划分的地理区一致,为了适应中学教学的需要划分的。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