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醇酚_醇自拟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doc
-
资源ID:45501285
资源大小:1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醇酚_醇自拟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doc
第三章第一节 醇 1分子式为C4H10O,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为( )A2种B4种C6种D8种2加热甲醇、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能够得到的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3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6B321C431D6324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40B乙醇与硫酸、溴化钠共热C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5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为( )A4.4gB2.2gC1.4gD在2.2g与4.4g之间6质量为a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且质量仍为ag的是( )A盐酸B乙醇C一氧化碳D硝酸7已知一氯戊烷有8种同分异构体,可推知戊醇(属醇类)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5种B6种C7种D8种8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溴乙烷和乙醇B丙醇和乙二醇C溴苯和水D甘油和水9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CH4OBC2H6OCC2H4Cl2DC5H1010乙醇可以发生下列反应,在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CO键而失去羟基的是( )A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 B乙醇与金属钠反应C乙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D乙醇在铜丝存在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11甲苯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可推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0.05B0.087C0.174D无法计算12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 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13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生成相应醛的是( )CH3OHACH3OHBCH3CH2CH2OH CCH3CCH3 DCH3CHCH3 OH14分子式为C5H12O2二元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上碳原子数为3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m,主链上碳原子数为4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n,下列各组数据中,m和n均正确的是(不包括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羟基的化合物)( )Am=1,n=6Bm=1,n=7Cm=2,n=6Dm=2,n=715现有A、B两种链状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0.3 mol,其质量为13.8g。已知A和B碳原子数均不大于4,且AB。 (1)混合物中A可能的分子式 ;B可能的分式 。 (2)若n(A):n(B)=1:1时,A的名称 ;B的名称 。 (3)若n(A):n(B)1:1时,A的结构简式为 ;B的结构简式为 。则n(A):n(B)= 。16醇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所代替生成的有机物为硫醇(RSH)。硫醇有酸性,但比碳酸弱。能跟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 (1)石油中常含有少量的乙硫醇(无色液体,微溶于水),它的存在不但使石油分馏的汽油有讨厌的气味,并且它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既腐蚀设备,又污染环境,必须除去。试用化学方法除去石油中的乙硫醇(用简要文字加以说明,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乙硫醇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生成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 (3)乙硫醇跟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请写出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 ,相对分子质量为 。参考答案题号 1234567答案 B CDABCBCD题号891011121314答案CAACBB BC15(1)CH4O;C3H8O或C4H10O (2)甲醇;丙醇;(3)CH3OH;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21。168;4;CH3CH2CH2CH2CH2OH、(CH3)2CHCH2CH2OH、(CH3)3CCH2OH、CH3CH2CH(CH3)CH2OH;(CH3)2C(OH)CH2CH3;(CH3)3CCH2OH17(1)C2H5SH+NaOHC2H5SNa+H2O (2)4C2H5SH+19O28CO2+2SO2+2SO3+12H2O;(3)HCOSC2H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