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45548111
资源大小:66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阴影部分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混合农业B. 季风水田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大牧场放牧业2. 下列哪一项不是该农业地域类型显著优势()A. 合理安排农业活动B. 劳动力充足C. 具有很大灵活性D. 充分保持土壤肥力【答案】1. A 2. B【解析】本题组以澳大利亚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农业地域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题详解】根据相关知识判断,图中阴影部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所以选A。【2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当地养羊与种植小麦并重,养羊和种植小麦的主要农忙季节错开,因此该农业地域类型可以合理安排农业活动;耕地中种植牧草和种植小麦的比重,由市场调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耕地可以利用牲畜的粪便作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当地地广人稀,农业机械水平很高,因此劳动力充足不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优势,所以选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小岛属于什么气候类型()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 地中海气候4. 图示所在地沿岸流经的洋流是 ()A. 巴西暖流B. 加利福尼亚寒流C. 东澳大利亚暖流D. 秘鲁寒流【答案】3. B 4. C【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澳大利亚东南部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判断、洋流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3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和陆地形态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属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图中小岛位于40°S以上,周边没有大陆阻挡,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判断,该岛终年盛行西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选B。4题详解】根据前面的判断,该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岸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还可以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洋流分布规律进行判断,所以选C。【点睛】大洋中低纬海域形成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环流圈,南半球呈逆时针环流圈,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受大气环流影响与地相同B. 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信风控制C. 地夏季受暖流影响降水多D. 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6. 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地气候属冬雨型的只有B. 地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三地中年较差最小的是D. 地是夏雨型【答案】5. D 6. C【解析】本题组以世界局部地区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气候特征及成因、自然带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分布、成因、特征和自然带分布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5题详解】地位于北回归线的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地处于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属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不是暖流;三地位于同一纬度,、两地属热带气候,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不大,而地因受冬季风影响,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属亚热带气候),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大。所以选D。【6题详解】根据气候分布规律,结合图中各地的位置特征,可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三地中冬雨型气候有、;地植被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最小;地气候属全年湿润型,冬雨稍多。所以选C。下图为澳大利亚沿28°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A. 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相同B. 西岸比东岸植被覆盖率高C. 城市人口集中分布于西岸D. 大分水岭以东降水量比西侧大8. 图中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 机械化水平高B. 以种植业为主C. 农产品商品率低D. 劳动密集型农业【答案】7. D 8. A【解析】本题组以澳大利亚的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特征、农业特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7题详解】澳大利亚东边和西边沿海分别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洋流性质不同;澳大利亚28°S西岸属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少,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丰富;澳大利亚28°S西岸以荒漠为主,城市人口稀少,该国城市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岸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气丰富,遇到大分水岭的阻挡,在大分水岭东侧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而西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选D。【8题详解】根据澳大利亚的农业分布特点判断,图中地农业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机械化水平高;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量不大。所以选A。9.下列各组国家,均与云南省毗邻的是( )A. 越南、泰国、柬埔寨B. 老挝、缅甸、巴基斯坦C. 越南、老挝、缅甸D. 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临国的掌握程度。【详解】我国云南省自西向东依次与缅甸、老挝、越南相临。泰国、柬埔寨国土不与我国国土相临,巴基斯坦、印度不与我国云南省毗邻。所以选C。读下图我国四个省的轮廓,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四省区的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A. -豫B. -湘C. -云D. -吉11. 图中四省区中,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的是( )A. B. C. D. 【答案】10. C 11. C【解析】本题组以国国四个省的轮廓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省区简称、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处理能力。【10题详解】根据省区轮廓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判断,为广东省,简称粤,湖北省,简称鄂,为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为黑龙江省,简称黑。所以选C。【11题详解】图中四个省区轮廓中有两个省区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结合相关知识判断,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属热带气候,云南省南部谷地有热带气候,因此符合题意。所以选C。12.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 )A. 东北、东南、西北B. 西南、西北、东南C. 西南、西北、东北D. 东北、西南、东南【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详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东南地区主要是汉族居住区,所以选C。1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数。图中前30名城市中,拥有宜居城市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川、湘、皖B. 沪、冀、鄂C. 云、冀、粤D. 浙、闽、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年宜居城市分布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位置和名称的熟悉程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后排出座次。【详解】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当年拥有前30名宜居城市的数量为1个的省区有:河北省、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湖南省、福建省,它们的简称分别为冀、沪、鄂、川(蜀)、云(滇)、湘、闽。选项中皖、浙、粤等省拥有前30名宜居城市的数量不超过1个。所以选B。14.关于山脉分界线意义的说法正确的( )A. 祁连山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也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B. 雪峰山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 太行山以西是非季风区,以东是季风区D. 武夷山以西是江西省,以东是福建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山脉分界线的了解程度。【详解】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穿过其东端,但整条山脉不是其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与祁连山东部走向基本吻合。雪峰山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起大致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形区不同,地势阶梯不同,但均为季风区。武夷山大致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所以选D。15.我国四大盆地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 塔里木盆地B. 四川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准噶尔盆地【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掌握程度。【详解】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而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所以选C。16.我国下列地理事物,以秦岭为分界线的是( )A. 亚热带和暖温带B. 森林与草原C. 种植业与畜牧业D. 大豆和花生【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最重要的综合地理分界线秦岭的了解程度。【详解】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重合,因此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秦岭南北两侧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秦岭不是森林与草原分界线;秦岭南北两侧均为我国种植业区;我国大豆与花生种植分布非常广泛,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两者产量都以北方地区为大。所以选A。17.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相同点是( )A. 都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 都有绿洲农业C. 都分布有丰富的天然气D. 都属内流区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地理特征的了解程度。【详解】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而四川盆地为湿润区,不存在绿洲;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均为生物丰富的沉积地区,形成了丰富的天然气;长江干支流穿过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属外流区。所以选C。18.下列地形区分别位于我国第一、二、三级阶梯的是( )A. 柴达木盆地、辽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B. 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C.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D.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了解程度,重点考查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地形区分布等内容。【详解】选项A中,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中,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该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图中属于草原荒漠分界线的是( )A. B. C. D. 20. 是哪两个省区分界线( )A. 江西、湖南B. 山西、河北C. 山西、陕西D. 山东、河南21. 年太阳辐射总量乙地高于甲地,是因为乙地( )A. 地势较高B. 晴天日数多C. 植被覆盖率低D. 纬度较低【答案】19. B 20. B 21. B【解析】本题组以黄河干流沿线地区为背景,从地理分界线、太阳辐射总量比较等方面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19题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判断,图中为阴山,南北两侧均有草原植被;为贺兰山,以西为荒漠景植被,以东为草原植被;为太行山,两侧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选项B符合题意。所以选B。【20题详解】为太行山,以东为河北省,以西为山西省。所以选B。【21题详解】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高度差别不大,排除A选项。乙地位于甲地西北方向,离海洋更远,受夏季风影响更弱,降水更少,晴天较多,因此这是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的原因,选项B符合题意。虽然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但乙地有黄河穿过,水源条件较好,且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似,因此两地植被覆盖率相似,排除选项C。乙地纬度比甲地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应该比甲地弱,因此排除选项D。所以选B。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表示我国4、5月份雨带位置的是( )A. B. C. D. 23. 长江中下游区域没有降雨的原因是( )A. 暖锋控制B. 气旋控制C. 冷锋控制D. 高压脊控制【答案】22. A 23. D【解析】本题组以我国夏季雨带推移为情境,从雨带位置的季节变化规律、伏旱形成原因等方面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22题详解】4、5月,夏季风较弱,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刚刚登上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与冷气团形成锋面雨,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图表示7、8月雨带位置,图表示6、7月雨带位置,图表示9、10雨带位置。所以选A。【23题详解】图表示7、8月雨带位置,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暖锋、气旋、冷锋等均可能带来降雨。所以选D。24.以下哪个是我国旱涝频繁发生主要原因( )A. 夏季风推移不稳定B. 多台风雨C. 对流作用强D. 雨热同期【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旱涝灾害频率高原因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在试题中获取关键地理信息的能力。【详解】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强,长江中下游地区过早地进入伏旱,北方雨季比正常年份开始早、结束晚,这样会导致南旱北涝;有的年份弱,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比正常年份长,北方雨季比正常年份开始晚、结束早,这样会导致南涝北旱,因此夏季风推移不稳定是我国旱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台风雨也会带来严重的洪涝,但影响范围不大、发生频率不高,不是我国旱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流作用强和雨热同期,与旱涝频繁发生关系不大。所以选A。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5. 关于图中说法正确叙述是( )A. a为天山B. c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 d是汾河D. b山脉以南发展绿洲农业26. 关于图中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支流有凌汛现象B. d河流含沙量大C. c河流无结冰期D. c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答案】25. B 26. 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秦岭、大巴山地区为背景,从区域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25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地理事物形态判断,a为秦岭,c为汉水,b为大巴山,d为渭河,因此排除选项A、C;c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选项符合题意。B山脉以南为四川盆地,属湿润地区,不可能发展绿洲农业,选项D不正确。所以选B。【26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地理事物形态判断,c为汉水,d为渭河。图中渭河虽然有结冰期,但流向大致呈东西走向,上下游结冰时期基本一致,不符合发生凌汛的条件,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渭河北岸支流发育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因此含沙量大;汉水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汉水水量丰富,且跨我国地势两个阶梯,落差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选项B、C、D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点睛】河流出现凌汛现象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流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27.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其中影响地区最广、时间最长的气象灾害是( )A. 梅雨B. 伏旱C. 台风D. 寒潮【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气象灾害特征的理解程度。【详解】寒潮出现在秋、冬、春等季节,持续时间长;除青藏高原、海南受寒潮影响小之外,其它地区均受其影响,影响地区广,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梅雨出现在6-7月的江淮一带,与寒潮相比,影响地区小、时间短,选项A不符合题意。伏旱出现在7-8月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寒潮相比,影响地区小、时间短,选项B不符合题意。台风出现在夏半年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寒潮相比,影响地区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28.下列关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描述正确的是( )A. 经过华北平原地区B. 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C. 大致与纬线平行D. 以南是热带以北是亚热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特征的理解程度。【详解】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为华北平原与江淮平原的分界线,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因素是其主导因素,因此排除选项B,选项C符合题意。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其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29.我国东北地区有几个干湿区几个温度带( )A. 两个干湿区两个温度带B. 三个干湿区两个温度带C. 两个干湿区三个温度带D. 三个干湿区三个温度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干湿地区和温度带分布状况的了解程度。【详解】我国东北地区跨湿润区(三江平原、长白山以东)、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大部)和半干旱区(大兴安岭以西)三个干湿地区;跨暖温带(辽东半岛)、中温带(东北大部)、寒温带(大兴安岭北端)三个温度带。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 )A. 是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界线B. 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是长江与珠江的分界线D. 是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31. 有关地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紫壤为主B. 荒漠化问题严重C. 河流有春汛和夏汛D. 与地气候类型成因相同【答案】30. B 31. D【解析】本题组以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区域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处理能力。【30题详解】春小麦与冬小麦分界线大致与暖温带、中温带分界线基本吻合,而秦岭淮河一线为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与南岭一线基本一致;我国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所以选B。【31题详解】根据图中方向及与秦岭的相对位置判断,地为汉水谷地。我国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的主要土壤为黄红壤,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汉水谷地为湿润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不突出,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汉水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出现在夏季,没有明显的春汛,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地均为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而形成,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32.以下地形区及其各自的自然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东南丘陵千沟万壑B. 四川盆地红壤为主C. 东北平原属于河流内流区D.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详解】我国东南丘陵以丘陵地形为主,不具有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以黄壤为主,还具有非地带性特色土壤紫色土,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东北平原的辽河、松花江的河水最终均注入海洋,因此东北平原属外流区,选项C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冬季晴天多,因海拔高受寒冷气流影响小,气温相对不低,夏季因海拔高,气温较低,因此气温年较差小,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下图为我国某流域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 此流域最可能是( )A. 黄河流域B. 黑龙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江淮流域34. 此流域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索马里沿岸开始捕鱼B. 澳大利亚小麦处于生长期C. 我国华北地区处于雨季D. 非洲赞比西河处于枯水期35. 此流域9月份地下水位有所回升的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降雨B. 气旋控制降雨C. 反气旋控制降雨D. 准静止锋控制降雨【答案】33. D 34. C 35. B【解析】本题组以我国某流域正常年份地下潜水年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流域判断、世界区域特征(洋流、农业、雨季、河流水文特征)、地下水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处理能力。【33题详解】地下潜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地表水往往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降雨量大的季节,地表水丰富,下渗量大,地下潜水位就高。图中某流域5-6月,潜水位明显上升,可能表明当地降水增加,而7-8月潜水位有所下降,可能当地降水较少,冬春季节潜水位低,可能降水稀少,降水符合该特征的流域只有江淮流域(6月为梅雨季节,7-8月为伏旱天气)。黄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7-8月为雨季,潜水位应该最高,与图像信息不符。珠江流域从4、5月到9、10月降水较丰富,地表水丰富,潜水位应持续较高,也与图像信息不符。所以选D。【34题详解】此流域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是6-7月,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索马里沿岸盛行上升流,营养元素互上泛,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鱼群来此,因此当地渔民开始捕鱼,选项A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澳大利亚热量条件好,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秋播夏收,冬季属于其生长期,选项B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7月雨带停留在江淮一带,华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选项C描述不正确,但符合题意。赞比西河流域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此季节为干季,河流处于枯水期,选项D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35题详解】江淮地区9月份受到雨带南移和台风共同影响,降水增多,地下水位有所回升。高压脊和反气旋控制很难形成降雨,因此选项A、C不符合题意。江淮地区9月地下水位回升与台风活动有关,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9月份雨带南移速度较快,不是由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36.西北地区多内流河,其最主要补给类型及月份分别是( )A.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1月B.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月C.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7月D. 地形雨降水补给、7月【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北河流补给类型的理解程度。【详解】西北地区因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许多河流的水源不是雨水,因西北地区多高山,高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受气温影响,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高温的夏季,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所以选C。37.以下有关黄河、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上游都有“地上河”现象B. 都自西向东注入东海C. 主要的利用方式都是航运、发电D. 下游都是我国的种植业区【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黄河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河道特征、流向、利用方式、农业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黄河的下游、长江的中游地处平原,流速减慢,大量泥沙沉积,逐渐形成“地上河”现象,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长江的主要利用方式有航运、发电,而黄河因水量小、季节变化大,航运价值不高,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黄河和长江下游为平原地区,适宜耕作,均属于我国种植业区,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38.哪一个不是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 )A.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B. 流域内降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C. 工业用水的利用率低D. 春初秋末有凌汛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断流现象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黄河下游断流原因的理解程度。【详解】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黄河流域主要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大,流量较小,而且冬季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量少,枯水季节流量更小,容易出现断流,这是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自然原因;黄河流域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上游水库蓄水量增加,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枯水期更容易断流;流域内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且工业用水的利用率低,用水量大,也导致枯水期更容易断流,因此A、B、C是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凌汛导致河水流动不畅,注入海洋的水减少,河水在河道中停留时间变长,因此凌汛不是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39.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有什么优势( )A. 地势低平,可实现水自流B. 东部季风区水质较好C. 不用开凿运河建设成本低D. 距离短,工程量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了解程度。【详解】东线工程由于黄河河道地势较高,长江河道地势较低,不可能实现水自流,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线工程的取水点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沿岸具有众多在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的工农业基地,污染排放量较大,因此水质相对较差,选项B不符合题意。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京杭大运河,不需要大规模开凿水渠,建设成本较低,选项C符合题意。相对于西线工程来说,东线工程距离较长,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40.青藏高原区的一些内流湖面积逐年萎缩原因最不可能是( )A. 围湖造田现象严重B. 大量引入湖河流灌溉C. 全球气候变暖D. 蒸发大于降水【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内流湖面积逐年萎缩这一环境问题为情境,要求学生分析产生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候高寒,热量条件较差,大多数地区不宜发展种植业,且内流湖地区气候干旱,湖水盐度较高,围湖造田的可能性小,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内流湖面积减小一般与入湖径流量和蒸发量有关,大量引入湖河流水灌溉,会减少入湖径流量,湖水减少,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蒸发加强,湖水减少,面积缩小;蒸发大于降水使得湖水减少,面积缩小,因此选项B、C、D均有青藏高原区的一些内流湖面积逐年萎缩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二、材料分析题41.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等为主;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林产品、毛毯、食品、造纸、木材等。材料二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游业为主。(1)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2)新西兰植被覆盖率约80%。810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78%,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3)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答案】(1)主要能源:地热能、水能、风能。原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多由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因此风能资源丰富。(2)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西兰为岛国,远离大陆受外界的影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3)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新西兰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资源分布成因、生物多样性成因、绿色产业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及成因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首先要理解“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概念及内涵,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清洁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由此确定答题方向,再结合新西兰的地理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即可得到答案。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短,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2)生物多样性的成因一般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越程度和外来的干扰程度有关,从这两个方面结合新西兰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气候条件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类型多样,适宜动植物生长;同时新西兰为岛国,远离大陆受外界的影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3)绿色产业是指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42.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答案】(1)南岭 武夷山脉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3)E 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F 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洋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A、B 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南岭、武夷山脉。(2)结合上题可知,B 地形区为武夷山脉,该山降水主要来自东部海洋。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该山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3)根据图示可知,等温线在 E地向低纬(南)突出,主要受山地地形影响;F 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洋影响。【点睛】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判读规律: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影响因素比同纬度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状况影响因素比同纬度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状况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43.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问题。(1)山脉B南侧的地形单元为_,北侧的地形单元为_。(2)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_、_;(均填名称) (3)黄河干流从到河段,水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1月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_。(均填字母)【答案】(1)汉水谷地 黄土高原(2)阴山 贺兰山(3)降水少,蒸发强;灌溉用水增多。(4)B G【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华北地区为中心)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地形分布、气候分布、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重要地理分界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详解】(1)根据各地理事物的分析特征判断,山脉B为秦岭,它为汉水谷地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图中E、F分别表示阴山、贺兰山。(3)该河段水量减少应该从河水“补充”和“消耗”两方面寻找自然和人文原因,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进行梳理即可得出较完善的答案。黄河干流从到河段,该河段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强;同时该河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增多,所以河流水量迅速减少。(4)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图中B表示秦岭。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图中G表示太行山。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江流经荆州境内的河段叫“荆江”,该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材料二: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面积282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不但盛产各类淡水鱼,更以它浩淼的水势、美丽的风光著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形容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更是把洞庭湖波澜壮阔、雄浑博大的气势,描写得惟妙惟肖。(1)荆江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2)长江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3)洞庭湖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000多平方千米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大、汛期长; 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形,流量平稳;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流程长,通航里程长。(3)原因: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影响: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和强度增加;调节气候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还会影响航运和养殖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中游地区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洪涝灾害成因、航运价值成因、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问题)成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