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导学稿(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45564440
资源大小:13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导学稿(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天气与气候学习目标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因素教学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生自主活动材料(一) 基础知识梳理:复习课本内容(10分钟)(二) 小组内交流(3分钟)(三) 独立完成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 学校准备第二天去校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天气预报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是 ( ) 2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B地形类型不同 C地势高低同 D海陆位置不同3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 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4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5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6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 )A夏季多雨 B全年多雨 C冬季多雨 D全年少雨7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读下列气候图,回答8、9题8、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 )9、上面四幅图中,与北京气候相吻合的是 ( )10.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终年高温,降水少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11.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12.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二、读图填空题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青藏高原年均温较低,原因 是 。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3)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原因是 。(4)A是五带中的 ,B 。 (5)气温低于0的地区主要位于 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地区以及高山地区。 (6)目前全球气温较前几十年有 (变冷或变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气体增加造成。2读四地气温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四个地区所属的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2)乙地所属的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3)寒假临近了,海南岛以其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成为我国冬季旅游的热门地区,图中四个地区中, 地可能是海南岛,请根据其气候特点判断冬季海南岛是我国旅游热点的主要原因是 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C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3)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与哪个地点相同?(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四)小组交流并改错课堂反思: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