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45681240
资源大小:371.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Mg-24第I卷(选择题,共54分)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下列操作原理的是A. 溶解B. 萃取C. 蒸馏D. 过滤【答案】C【解析】【详解】投茶、出浴涉及茶的溶解,淋壶、烫杯、酾茶过程涉及萃取以及过滤等操作,而蒸馏涉及到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后再变为液体,泡茶过程没有涉及到此蒸馏。A. 溶解符合题意;B. 萃取溶解符合题;C. 蒸馏不溶解符合题;D. 过滤溶解符合题;故选:C。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答案】C【解析】【详解】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正确;C.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C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应该采用“扇气闻味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B【解析】【详解】A蒸发时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剩余的水蒸干,A错误;B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C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D萃取剂不一定是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错误;答案选B。4.下列仪器通常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漏斗用于组装过滤装置,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A错误;B、试管用于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或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B正确;C、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可用于物质的分离,C错误;D、该装置用于组装蒸馏装置,可用于物质的分离,D错误。答案选B。5.下列检验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 加入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D. 已知丙酮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分离水和丙酮的最合理方法为蒸馏或蒸发【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一定为AgCl沉淀,可能为Ag2CO3、Ag2SO4等,应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Cl-,A错误;B.硝酸可氧化SO32-生成SO42-,应用盐酸酸化,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为AgCl,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C正确;D.已知丙酮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因此分离水和丙酮的最合理方法为蒸馏,不能是蒸发,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6.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A. BaCl2、H2SO4、MgCl2B. CaCl2、HNO3、BaCl2C. CaCl2、HNO3、NaClD. BaCl2、HCl、Na2SO4【答案】D【解析】【详解】碳酸钠溶液与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甲是氯化钡或氯化钙,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碳酸钙沉淀。白色沉淀能和过量的乙反应生成气体,因此乙应该是酸。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丙又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丙应该是硫酸,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则甲是氯化钡,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7.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 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D.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答案】A【解析】【详解】A.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该悬空垂直滴加,防止试剂污染或损失,故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接触不能接触,A符合题意;B.分液时,液体沿着烧杯内壁流下,则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能接触,B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滤液沿着烧杯内壁流下,则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能接触,C不符合题意;D.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使液体流下,防止实验失败,则玻璃棒与三层滤纸能接触,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是()A. 含4 g NaOH的溶液1 LB. 含0.1 g NaOH的溶液1 LC. 含0.2 mol H2SO4的溶液0.5 LD. 将98 gH2SO4倒入1 L水中【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cn/V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计算。【详解】A4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mol,溶液体积为1L,浓度c=0.1mol÷1L=0.1mol·L1,故A正确;B、含0.1 g NaOH的溶液1 L,由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因此溶液浓度不是0.1mol/L,故B错误;C、含0.2 mol H2SO4的溶液0.5 L,其浓度c=0.2mol÷0.5L=0.4mol·L1,故C错误;D、98 gH2SO4的物质的量=98 g÷98g·mol1=1mol,溶液的体积末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判断,解题关键:把握相关计算公式,易错点D已知溶剂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体积,答题时注意不能混淆。9.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 同温同压下两种质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比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答案】D【解析】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A不正确;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B不正确;C. 同温同压下两种质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比之比与其摩尔质量之比成反比,C不正确;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正确。本题选D。10.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A. 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密度B. 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C. 已知一定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D. 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A.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公式=M/Vm中,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已知,所以能计算出其摩尔质量,故A不选。B.公式M=Vm·m/V中,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如果不知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其摩尔质量,故B无法确定。C.由公式M=m/n可知,质量和物质的量为已知,能计算其摩尔质量,故C不选。D、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在数值上1mol该分子的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D不选。故选B。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B. 1 g甲烷和1 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C.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D. 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答案】B【解析】【分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根据N=nNA=NAm/M来计算;C.根据m=nM来计算;D.根据公式V=nVm=mVm/M来计算。【详解】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等于16:32=1:2,故A错误;B.根据N=nNA=mNA/M可知,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1/16×5NA):(1/32×2)=5:1,故B正确;C.根据m=nM可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6:32=1:2,故C错误;D.根据公式V=nVm=mVm/M可知,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mVm/16):(mVm/32)=2:1,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根据气态方程:PV=nRT及n=m/M、m=V可知,P×M=m/VRT= P×M=RT ,当P、T一定时,M与成正比。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0.1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1NAB. 22g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C. 11.2L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 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答案】B【解析】【详解】A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NA,A错误;B22 g 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正确;C11.2 L CO2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因此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不一定为0.5NA,C错误;D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因此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是22.4 L,D错误;答案选B。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11.2L某气体的质量为2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molB. 16gO2和16gO3含的氧原子个数一样多C. 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D. 在标准状况下,1molSO3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B【解析】【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11.2L某气体的质量为22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44g/mol,由于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依据N=NA可知,O2和O3二者质量相同,则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O原子个数也相同,B正确;C.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分子间距离不同,标准状况下,氧气和氮气都是气体,分子之间距离相等,而水不是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小,C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14.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1B. 123C. 321D. 632【答案】D【解析】【详解】设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bc,则a=1mol,b=mol,c=mol,所以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答案选D。15.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 LB. LC. LD. L【答案】A【解析】【分析】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气体的体积。【详解】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质量与分子数的比列式为:mg:b=ng:x,解得x=个;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n=mol,则该气体在相同状态下的体积为:V=L,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式,问题轻松解答。16.标准状况下有0.112 L水;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13.6 g H2S气体;0.2 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体积:B. 密度:C. 质量:D. 氢原子数:【答案】D【解析】【详解】标准状况下0.112 L水的质量是112g,物质的量是112g÷18g/mol6.2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2.4mol;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是18.25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13.6 g H2S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3.6g÷34g/mol0.4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0.2 mol氨气的质量是3.4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则A、体积:,A错误;B、密度:,B错误;C质量:,C错误;D氢原子数:,D正确;答案选D。【点晴】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nm/M、,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另外该题还要注意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原子的数量关系。17.3.6 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2 g·mol1,则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A. 3.3 gB. 6.3 gC. 8.4 gD. 13.2 g【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nm/M计算碳物质的量,结合碳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与碳物质的量相同,据此计算。【详解】3.6g碳物质的量为3.6g÷12g/mol0.3mol,反应后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3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则混合气体质量为32g/mol×0.3mol9.6g。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3-x)mol,则28x+44(0.3-x)9.6,解得x0.225,因此一氧化碳质量为0.225mol×28g/mol6.3g;答案选B。18.某容器真空时,称量其质量为60.4g,此容器充满N2时总质量为66.0g,在相同状况下, 充满另一气体时,总质量为74.6g,那么该气体可能是A. Cl2B. O2C. SO2D. HCl【答案】A【解析】【详解】氮气质量=66g-60.4g=5.6g,充满另一气体时,总质量为74.6g,该气体的质量=74.6g-60.4g=14.2g,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m/M知,相同物质的量时,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气体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设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M/2814.2g/5.6g,解得M71,选项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1的是Cl2;答案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19.实验填空(1)蒸发结晶是重要的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蒸发结晶实验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_、铁架台(带铁圈)等。蒸发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加热蒸发至_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2)下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名称为:分离油水混合物_;自来水制备蒸馏水_;提取碘水中的I2_;KNO3溶液得到KNO3固体_。(3)从碘水中萃取碘,可选用的萃取剂是_,当将萃取剂加入碘水中充分振荡后的现象是_。【答案】 (1). 蒸发皿 (2).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 蒸发皿内有大量固体析出 (4). 分液 (5). 蒸馏 (6). 萃取分液 (7). 蒸发结晶 (8). 四氯化碳 (9). 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结晶使用的仪器、各种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结合题目提供的仪器分析解答;(2)根据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存在状态、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分离混合物;(3)根据萃取的作用及要求,结合物质的性质及溶解性、物质的颜色分析、解答。【详解】(1)蒸发结晶实验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等,所以缺少的仪器为蒸发皿。在蒸发操作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加快水的蒸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加热蒸发至蒸发皿内有大量固体析出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残留的液体蒸发掉。(2)油与水混合,由于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因此会看到液体分层,因此可以利用分液法分离; 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其中溶解的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沸点较高,因此可利用蒸馏法制备蒸馏水; 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可根据有机物难溶于水,而I2容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的性质,利用萃取分液分离出碘水中的I2; 硝酸钾容易溶于水,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因此可利用蒸发结晶法从KNO3溶液得到KNO3;(3)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时,要求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容,与溶质不能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则可选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或苯,当使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时,将萃取剂加入碘水中充分振荡后的现象是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分离操作、使用仪器、方法、实验现象的描述等知识,掌握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分离方法与性质的关系和仪器特点是本题解答的关键。20.计算填空(1)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2)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_;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ACl2的化学式是_。(3)已知agA和b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molC和dgD,则C的摩尔质量为_。【答案】 (1). 80% (2). 8.4 (3). 95g/mol (4). 24 (5). MgCl2 (6). 5(abd)g/mol【解析】分析】(1)根据M=·Vm计算平均摩尔质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分数等于摩尔分数;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进行解答;(2)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与Cl-的个数关系,由Cl-的物质的量计算ACl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计算其摩尔质量,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结合Cl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A是相对原子质量,进而可得化学式;(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C的质量,再根据M=计算。【详解】(1)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0.75g/L×22.4L/mol=16.8g/mol,假设NH3、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16.8,解得x:y=4: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n(NH3):n(CH4)=4:1,所以NH3的体积分数为:4/5×100%=80%;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M=8.4;(2)每个ACl2中含有两个Cl-,所以1mol ACl2中含有2mol Cl-,所以ACl2中含有0.4mol Cl-,则ACl2物质量=0.4mol÷2=0.2mol,则ACl2的摩尔质量为19g÷0.2mol=95g/mol,Cl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35.5×2=24,相对原子质量为24,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金属元素是镁元素,故该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质量m(C)=ag+bg-dg=(a+b-d)g,由于C的物质的量是0.2mol,则C的摩尔质量为=5(a+b-d)g/mol。【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在确定物质化学式时,要结合构成微粒与物质化学式的关系推导,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21.从海水得到的粗食盐水中常含Ca2、Mg2、SO42-,需要分离提纯。现有含少量CaCl2、MgSO4的粗食盐水,在除去悬浮物和泥沙之后,要用4种试剂盐酸、Na2CO3、NaOH、BaCl2来除去食盐水中Ca2、Mg2、SO42-。提纯的操作步骤和加入试剂的情况如图1:图中a、b、c、d分别表示上述4种试剂中的一种,试回答:(1)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2)试剂d是_;判断试剂d已经足量的简单方法为_;如果在加入d试剂前没有过滤,引起的后果是_。(3)沉淀B、C、D的化学式分别为(不讲顺序)_。(4)现有如图2仪器,过滤出沉淀A、B、C、D时必须用到_(填序号)。.海水蒸馏是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实验室里组成一套蒸馏装置肯定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填序号);实验时中除加入适量海水外,还需加入_,其作用是_。.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中的仪器,该仪器名称_。为了使该仪器中液体可以顺利流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分液后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答案】 (1). MgSO4+BaCl2=BaSO4+MgCl2 (2). 盐酸(HCl) (3). 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 (4). 生成的沉淀与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离子 (5). CaCO3、BaCO3、Mg(OH)2 (6). (7). (8). 沸石(或碎瓷片) (9). 防止暴沸 (10). 分液漏斗 (11).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槽对准小孔 (12). 蒸馏【解析】【分析】I.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稍过量的a生成一种沉淀,可知a为氯化钡,得到的沉淀A为硫酸钡;滤液中加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把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稍过量碳酸钠,钙离子、及加入的过量的钡离子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故沉淀分别为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沉淀;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气体E为二氧化碳;II.蒸馏需要酒精灯、烧瓶、冷凝管、锥形瓶、尾接管等;且加沸石防止暴沸;III.从碘水中提取碘,进行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分液时先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详解】I.(1)MgSO4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A是BaSO4,同时生成Mg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Cl2=BaSO4+MgCl2;(2)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d是盐酸(HCl);判断试剂d已经足量的简单方法为:再加入盐酸,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如果在加入d试剂前没有过滤,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沉淀会与盐酸反应产生可溶性的MgCl2、CaCl2、BaCl2,导致不能除去杂质离子,故答案为:盐酸(HCl);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生成的沉淀溶与酸反应,并不能除去杂质离子;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沉淀B、C、D的化学式为CaCO3、BaCO3、Mg(OH)2;(4)现有如图2仪器,过滤出沉淀A、B、C、D时必须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只有符合题意;II.海水蒸馏是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实验室里组成一套蒸馏装置肯定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带导气管的玻璃塞,故需上述仪器中的;实验时中除加入适量海水外,还需加入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III.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由于碘单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容,所以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中的仪器中的分液漏斗,故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为了使该仪器中液体可以顺利流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对准小孔,使液体上下气体压强一致,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就可以顺利滴下;若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向该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为萃取(分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由于碘与四氯化碳的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方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点睛】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的知识,涉及分离混合物使用的方法、仪器、操作等,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2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1)操作的名称是_,操作的名称是_。(2)试剂a是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b是_,固体B是_。(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的质量。【答案】 (1). 溶解 (2). 过滤 (3). K2CO3 (4). HCl (5). BaCl2 (6). K2CO3+BaCl2BaCO3+2KCl (7). BaCO3+2HClBaCl2+CO2+H2O (8). 不能 (9). 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10). 沉淀A1或固体B【解析】【详解】(1)将固体混合物形成溶液的操作为溶解;操作是将固体和溶液分离,为过滤。(2)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钡,应将氯化钡转化为沉淀而分开,所以先加入碳酸钾,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试剂a为碳酸钾,沉淀A为碳酸钡,洗涤后加入盐酸,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再蒸发结晶即可得B氯化钡,所以试剂b为盐酸。(3)加入碳酸钾,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方程式为K2CO3+BaCl2BaCO3+2KCl;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4)因为加入了碳酸钾,所以滤液中有碳酸钾,直接蒸发结晶有碳酸钾杂质,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5)要测定氯化钾或氯化钡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氯化钾或氯化钡的质量,所以需要获得的数据有沉淀A1或固体B。-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