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XX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自查自评报告 (2) .doc
-
资源ID:45697860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XX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自查自评报告 (2) .doc
XX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自查自评报告 一、*基本县情 *县域面积2493平方公里,辖10镇21乡,现有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5万人。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构筑组团滨江城市、建设小康秀丽侨乡”战略目标,发扬敢闯敢冒、艰苦创业精神,积极推进经济跨越发展。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74亿元,同比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33.0。 二、*教育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学校学生情况。2005年全县各类中小学共计110所,其中高中9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综合高中1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乡镇小学23所、村小学21所、教学点25个。 全县中小学在校生57384人,其中小学31484人、初中16402人、普通高中6459人、职业高中3039人。 全县中小学校中,社会力量办学12所,在校生5750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10.02。 全县幼儿园146所,在园幼儿11490人。其中教育部门办4所,幼儿1110人,占幼儿总数9.66;集体办16所,幼儿1084人,占幼儿总数9.43;社会力量办126所,幼儿9296人,占幼儿总数80.91。 2、普及程度。2005年,全县幼儿入园率为82.29%。611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9.99,1214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8.1,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99.66。小学升初中比例100,初中升高中比例为81.9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4%。17周岁人口初中完成率97.28。 3、师资水平。全县在职教职工3391人,其中专任教师2997人。专任教师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依次为97.63%、97.67%、87.87%、76.96%,小学、初中取得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依次为60.22、45.29。全县高级职称教师77人,中级职称教师924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功勋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教坛新秀6人,市明星教师26人、市学科带头人28人。 4、办学条件。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1157724平方米,建筑面积521821平方米。小学、初中、普高、职高生均占地面积依次14.22、19.95、38.92、43.18,生均建筑面积依次为7.11、7.32、16.99、22.43。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图书册数依次为10.5、10.4、14.9,生机比(学生数/电脑数)依次为16.9、13.7、6.6。全县多媒体219套、校园网42个、校园广播系统59套、闭路电视13套、校园通讯系统3套、语音教室4个。 5、教育经费。2004年,教育经费总支出25111.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213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9;财政对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7.3;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tp比例5.2,年人均教育经费528.7元;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450.5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2427.4元、初中2534.7元。2004年三项经费: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80.2元,初中71.5元;学校改造和基本建设经XX县区财政安排6194.6万元,银行贷款等其它渠道1963万元;教师年平均工资,国拨工资11730元,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8959元,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等3588元,奖金4950元。省政府转移支付资金1212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420.7万元。 6、优质资源。全县省一级重点高中1所,省二级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示范性学校7所(其中4所已通过市初验,报省审核发文),市示范性学校14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所,省级教育强镇(乡)13个(其中8个已通过市初验,报省审核发文),市级教育强镇(乡)23个。 (二)主要特色 1、组建教育集团,整合教育资源。2003年7月,我县成立了XX省首个农村义务教育集团章旦中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将优秀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嫁接到薄弱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仁宫乡校作为第一个组入集团的学校,短时期内校貌校风迅速改变,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县积极推广章旦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又成功组建了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出台*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意见和校长述职制度和后备校长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校长队伍建设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公开选拔校长、建设后备校长人才库、下派干部到农村锻炼、选派校领导到慈溪、镇海等地挂职锻炼等,培养校长队伍。实施校长“书架子”工程,实行考学制度,开展校长读书会、校长论坛等活动,提高广大校长知识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实施城乡校长结对帮扶制、校长承诺制度和述职制度,加强校长队伍考核,奖优罚劣,有效调动校长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群体师德创优为载体,实行全县教师宣誓制度,实施*县人民教师“五条禁令”,推行教师满意度测评,开展“塑师德、正师风”主题教育,重奖“德艺双馨”教师,大力提高师德整体水平。通过高学历师资引进、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教师学历。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新教师与骨干教师业务培训,搭建*县“十大名师“评比、明星教师评比、教坛新秀评比等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重视信息教育,创新教育手段。2002-2004年,我县投入信息技术装备经费2679万元,装备了校园网络系统30套,校园闭路电视系统11套,多媒体教室185套,计算机网络教室47个,校园广播系统56套,建成教育城域中心(含采编系统、演播室),开通视频直播、视频点播系统,全县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加强现代教育装备管理,加大使用力度,开通网络直播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41工程”,完善保障体系。制定了省“四项工程”实施方案,计划三年内投入经费7000万元,整体提高全县教育发展水平。2005年,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扩至15%,全年10429人次受资助,累计发放助学资金347万元,“爱心营养餐工程”也由每周三顿增加到六顿,进一步确保了我县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已立项12个,动工兴建5个,正在做前期准备 7个;首期900多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全面展开。在抓好“四项工程”建设的同时,出台了“教师安居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投入经费1.2亿元,一次性建设450套每间建筑面积30的单身公寓,分三期建设1560套每套建筑面积80的有家庭教师住房,解决全县教师住房问题。 5、开展“质量年”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立2005年为“提高教学质量年”,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优化提质环境,落实提质措施,凝聚提质力量,大力推进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查摆问题、拍摄专题片、在教育城域网开辟专栏等,精心营造氛围。开展教导主任论坛、专家专题讲座、建立“教研基地”、优秀教师shy;“课改t型台”、校长“课堂风采录”、网络课堂直播、外出交流学习等系列活动,让“提质”深入人心,成为*教育主旋律。 6、加强督导评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我县于1997年成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督政督学双重任务。每年根据本县教育工作重点,对乡镇实行年度考核。运用教育创强有效载体,推进我县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完善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实施*县中小学等级目标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星级评估制度,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 三、主要做法 “十五”期间是我县教育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两高普九”。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XX县区战略,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不动摇。将“两高”普九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战略,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了“两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力度和政策措施“四到位”。实行县领导联系校制度,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在促进教育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把教育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安排专项经费,建立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激励机制,鼓励乡镇抓教育积极性。全县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也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出谋划策,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健全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依照“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逐年增加教育投入。近四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把教职工工资(含年度奖金和地方津贴)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03年、2004年省财政向我县转移支付各1212万元。 20012004年*县教育经费情况 年度 教育经费 总支出数 (万元) 人均教育 经费总支 出数(元) 财政对教 育的拨款 费(万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 财政支 出数 (万元) 财政对教 育拨款占 财政支出 比例(%) 财政性教育经费gdp比例(%) 2、安排专项资金。为了保证教育投入,我县建立了八项教育专项资金,即2002年2005年间每年安排高中教育发展资金500万元、布局调整专项资金500万元、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00万元、师资培训专项资金40万元、帮困助学专项资金50万元、信息技术装备专项资金1000万元、教育强镇创建奖励专项资金、高中招生奖励专项资金。,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投入已远远超出预算,八项教育专项资金为我县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3、多渠道筹措经费。一是用好政策,征足城乡教育费附加,在全市率先开征地方高等教育费。2003-2004年,全县累计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2347万元,其中地方高等教育费600万元。二是采取财政贴息手段,鼓励重点学校向银行贷款,解决教育基建资金不足问题。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帮扶。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动社会捐助,2004年各乡镇通过捐、集资,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达225万元,各乡镇财政直接或通过多渠道筹集用于教育的经费达300多万元。四是盘活教育存量资产,2005年4月成立兴达教育投资公司,对教育存量资产进行市场运作,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同时,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2000年以来,投入经费4.5亿元,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排除校舍危房3万平方米,完成了改水改厕工程,实施了*县教育技术装备实施方案,全县乡镇以上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温溪高中、华侨中学的整体搬迁,船寮高中扩建工程、北山镇校复建工程的相继竣工,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重点校建工程建设情况 (四)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1、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立足侨乡实际,制定*县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创造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依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2000年以来,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兴办了石门中学、温溪镇中心幼儿园、启明幼教中心、山口侨星幼儿园、东山幼儿园等一批民办学校;同 时,扩大了中山中学、侨乡实验学校办学规模。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2、改进教育内部管理方式。制定*县乡(镇)中心校以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制,裁减冗员,提高效益。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全员聘用制和教师资格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实施*县中小学等级目标管理办法、*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操作标准,改进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推行教育质量承诺制和满意度测评,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育人功能。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基础课程改革保障措施,突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体系,加强新课程课题研究,2005年度教育科学“十五”课题规划中,我县立项县级课题95个,市级年度课题49个,市级重点课题8个,省级课题2个,共157个。开发校本教材,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新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成立假日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全面素质。重视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工作,推行导师制,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五)突出重点,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1、突出和谐发展重点,推进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立足本县实际,坚持统筹兼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推进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和成人协调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进行统筹管理,实行乡镇幼儿教育由当地中心校或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幼儿园,在添置设备、培训师资等方面予以奖励,并选派园长、保教主任以及按每班0.31人的比例的公办教师,选派人员经费由县公共财政负担。同时,通过将撤并学校闲置校舍提供给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鼓励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等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二是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加快公办高中学校建设,*中学、温溪高中先后实现整体搬迁,船寮高中扩建工程顺利推进;支持民办高中学校发展,帮助中山中学、石门中学抓好扩容工作。高中段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三是加快成职教发展。2004年,*职业技术学校实现整体搬迁,努力提高普职比例。建立县、乡两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优势,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用,突出滩坑库区移民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全县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 2、突出队伍建设重点,增强教育发展人才保障。广大教师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普九”水平的人力保障,我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一是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通过外地高学历教师引进、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等形式,壮大师资队伍,提高学历层次。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双相选择、择优聘用”原则,实行教师竟聘上岗,初步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用人机制。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改进学校领导干部选拔方式,实行公开招考校长。三是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从200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新一轮培训。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县人民教师“五条禁令”和“教师宣誓”制度,深化“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开展“德艺双馨”教师评选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广大教师整体素质。五是开展爱心支教活动。本学期,首批23名城镇优秀教师组建了“爱心支教团”分赴万阜、吴坑等偏远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爱心支教。 3、突出布局调整重点,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高中向XX县区XX县区首位镇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的原则,结合城市化建设规划和滩坑电站移民安置,加大校网布局调整力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方面落实校网布局调整奖惩措施。撤并一所初中,撤并学校的乡镇受奖2万元,并入学校的乡镇受奖3万元,全部完成小学布局调整任务的乡镇受奖2万元;因主观不努力而未按计划完成调整任务的乡镇,当年不得评先,并推迟安排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定点的学校在经费投入、学校基建、教师配备、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加快设施建设,创办寄宿制学校,为学校撤并创造条件。1997年以来,全县创办寄宿制学校52所,撤并学校374所。 4、突出教育创强重点,大力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创建教育强镇是提高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一是抓规划。2001年,制定了*县教育强镇创建规划,根据本县教育发展实际,2005年又修订创强规划,到2007年全县省级教育强镇达到23个,占全县乡镇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力争实现教育强县。二是抓领导。成立创强领导小组,实行党委、政府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创强合力。三是抓措施。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建立创强激励机制,对当年被评为市级、省级教育强镇的分别给予15万、20万元奖励,提前或者延期创建的,其奖金逐年增加或递减20%;对当年被评为市、省级教育强镇的乡镇领导分别予以3000、5000元的奖励。同时,在校舍建设立项、资金安排、教师调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指标达标基本情况 对照XX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及实施办法(试行)28项指标达标要求,我县自查自评结果为25项达标,3项基本达标。3项基本达标项目简述如下: 1、指标序号12:校园建设 生均占地面积达到类标准的小学、初中分别占总数的66%、77%。生均建筑面积达到类标准小学、初中分别占总数的68%、77%。全县基本完成破旧校舍改造,无危房校舍,校园环境较好,绝大部分学校有绿化,基本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2、指标序号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整体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县是山区县,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目前,我县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人口集聚加快,县内区域间教育差距也日益突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 1、教育发展对投入需求很大。一是校舍建设需求很大。据测算,今后五年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解决县城和主要集镇集聚人口的就学问题,至少还需投入3亿多元。二是按照省“万校标准化工程”要求,进行标准化办学,我县还要投入5.8亿建设校舍和完善教学设施。三是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还不高,学校办公经费紧张,实施“一费制”后学校可支配经费更加紧缺。 2、学校布局调整制约因素多。目前,我县学校数量仍然偏多,学校规模小、效益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制约学校布局调整因素较多,有历史原因,1997年“两基”验收时全县小学还有463所;也有区位环境方面的原因,我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农村居住人口分散,到乡镇所在地远,不能走读,寄宿又有些不放心,且增加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村干部,甚至少数乡镇干部对优化校网布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支持不力。 3、高中幼儿教育发展压力重。2007年,我县初升高比例要达到88%,高中学生数将增加到13000人以上,将缺60多个教室。目前,我县正在扩建的高中学校,都已提前扩招,工程竣工后,招生能力不能再提高。学前幼儿入园率与2007年规划目标还差10个百分点,关键在偏远小乡村,三四个幼儿,不能办幼儿园,送孩子入园,山高路远,缺乏条件,积极性也不高。 另外,我县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师资队伍不够稳定,辞职出国的、经商的每年有50人左右;结构也不合理,小学有余,高中不足,信息技术以及高中地理、音、体、美等专业学科教师紧缺,30岁以下的年青教师比例过大,占60%左右;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也偏低。同时,我县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 六、努力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坚持以均衡发展为主导,以加快普及为主题,以实施“四项工程”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抬升教育水平,争取到2007年实现教育强县。 1、加快基础教育普及。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教育工作大会、市教育大会精神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积极创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针对十五年教育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到2007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加快高中段学校建设,挖掘高中学校内部潜力,提高初升高比例和高中段教育质量,确保到2007年全县初升高比例达到88%以上。 2、抓好“四项工程”建设。根据*实际,结合校网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贫困助学扩面工程、爱心营养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四项工程”的三年实施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加强组织领导,拓宽筹资渠道,确保6900万配套资金按时落实到位。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实施水平,打造品牌工程。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城市化发展趋势,抓紧抓好县城和主要集镇校网布局的调整,到2007年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消除民办“三无”学校。对校网布局调整工作继续实行奖惩措施,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强镇建设,提高区域教育水平。落实农村教育扶持政策,开展城乡师资交流,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推广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和应用,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助学力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内容总结(1)XX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自查自评报告 一、*基本县情 *县域面积2493平方公里,辖10镇21乡,现有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5万人(2)落实基础课程改革保障措施,突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3)目前,我县正在扩建的高中学校,都已提前扩招,工程竣工后,招生能力不能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