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1.pdf
-
资源ID:45748157
资源大小:654.1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1.pdf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5 第第四章四章综合综合测试测试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 B.利用声纳探测海深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D.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 3.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A.B 超成像 B.声波测距 C.防生蝙蝠飞行器的飞行 D.分贝仪 4.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5.医院里的 B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声音太小 C.声音太大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2/5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 8.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声音 9.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敲打鼓面纸屑会跳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剪短,音调会变低 D.用“土电话”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B.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3/5 12.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13.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 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 C.对于想休息的附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 D.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悠扬动听的舞曲都应属于乐音 14.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B.调节琴弦的松紧度,主要是为了改变弹奏声音的响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真空不能传声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15.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_;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可能说明了什么问题?_。16.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传到人耳的。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17.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平时说的“B 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19.声音是以_的方式传播,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音具有_。20.拍手后2s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声,则人与墙壁间的距离为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四、计算题四、计算题 2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发出信号经0.6s便收到。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4/5(1)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2)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一气象学家将一只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依据是什么?22.夏天,某科技小组在测量云层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时,闪电后5s他们听见雷声,请问云层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闪电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中的速度为340m/s)。五、实验探究题五、实验探究题 23.在研究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做了这样的实验: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一部放着音乐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放的音乐。(2)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时,听到手机所放音乐的情况是:_。(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六、综合题六、综合题 2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在小华进行抽出空气的这一过程中,他听到手机铃声的声音逐渐_(选填“变大”或“变小”)(3)小华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手机,他还能听到的手机铃声吗:_(4)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 25.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5/5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_,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从实验现象结合科学方法的运用,_(填“可以”、“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6 第第四章四章综合综合测试测试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一、1.【答案】C【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答案】C【解析】解: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C 符合题意;D.听到雷声,就知道将会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3.【答案】D【解析】超声是指高于20 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的特点很独特,例如定向性强、穿透能力强等等。人们利用超声做出许多仪器。根据超声的特点,分析各个选项。A.B 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B.声呐,又叫超声雷达,是依靠超声来实现距离的测量的。C.超声也可以反射,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测量某一个物体的速度。D.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所以不能做测量声音大小的分贝仪。故选 D。4.【答案】B【解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故选 B。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2/6 5.【答案】A【解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过20 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人们听不到。医院里的 B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故选 A。了解超声波的概念是解决此题关键。此题较易。6.【答案】A【解析】解: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 A 错误;B.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故 B 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D.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故 D 正确。故选 A。7.【答案】C【解析】声音能传播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直接面对面对话;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人。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高指声音的大小;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物体。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能传递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不符合题意;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面对面讲话,依靠无线电话讲话。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大,响度大。符合题意;D.不同的乐器振动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根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物体。不符合题意;故选 C。二、8.【答案】ACD【解析】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当拨动琴弦振动时,吉他会发出声音,同时会将弦上的小纸片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小号属于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能听到声音;所以 ACD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故答案为:ACD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9.【答案】ABD【解析】解: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 A 正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3/6 确。B.敲打鼓面纸屑会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正确。C.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故 C 错误;D.用“土电话”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故 D 正确。故选:ABD。A.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10.【答案】BD【解析】A.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A 不符合题意;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减弱噪声,B 符合题意;D.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C 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接收处控制噪声;C.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D.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较易获得集中的声能。11.【答案】BC【解析】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 正确;B.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故 B 错误;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C 错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 D 正确。故选 BC。(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12.【答案】BC【解析】解:A.铁匠用小铁锤敲打烧红的毛坯,目的是将毛坯打造成型,没有利用到声音,故不符合题意;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是通过辨别西瓜振动发出的音调和音色来判断西瓜是否长熟,故 B 符合题意;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是利用音色来辨别瓷器的好坏,故符合题意;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目的是将砖打开,没有利用到声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C。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4/6 人们根据敲击物体时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来选择或辨别物体,都属于利用声音的音色鉴别物体的质量。13.【答案】BC【解析】解:从环保的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来讲,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故 AD 错误。故选 B、C。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噪声的定义是不同的 14.【答案】AB【解析】解:A.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B.调节琴弦的松紧度,主要是为了改变弹奏声音的音调,故 B 错误;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D 正确。故选:A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15.【答案】乙和丙 甲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解析】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实验现象是乙和丙。甲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涉及到转换法的应用。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涉及到推理法的应用。16.【答案】振动 空气 介质 真空【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听的声音靠空气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所以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介质;真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17.【答案】振动 音调【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也就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5/6 率越大,音调越高。18.【答案】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解析】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传递能量,传递信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根据具体实例,对声音的特点进行分析。19.【答案】波 能量【解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声音是波的方式传播,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音具有能量。故答案为:波;能量。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都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前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能传播信息、也能传播能量。20.【答案】340【解析】解:声音传播到墙壁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1 2s1s2t,svt,人到墙壁的距离:340m/s 1s340msvt。故答案为:340。先求出声音从人所在的地方传到墙壁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人到墙壁的距离。四、21.【答案】解:(1)发出信号遇到海底障碍物0.6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为:10.6s0.3s2t;则暗礁到船的距离:1530m/s 0.3s459msvt;答:暗礁到船的距离是459m。(2)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风暴是否来临。【解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障碍物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svt即可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2)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它的波长很长,人耳无法听到次声;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是否来临。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6/6 22.【答案】解:因为svt,地面距离云层的距离:340m/s 5s1700msvt。答:云层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是1700m。【解析】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为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我们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五、23.【答案】(1)能(2)声音越来越小(3)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1)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空气,所以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阳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到铃声,是由于传声介质空气已经非常稀薄;(3)由此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声音越来越小;(3)真空不能传声。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所以能听见手机铃声,当把空气抽净以后,由于没有传声介质,所以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六、24.【答案】(1)能(2)变小(3)不能(4)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1)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能听见手机铃声;(2)在小华进行抽出空气的这一过程中,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他听到手机铃声的声音逐渐变小;(3)当把空气抽净以后,由于没有传声介质,所以听不到声音;(4)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变小;(3)不能;(4)真空不能传声。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5.【答案】(1)C(2)减少 不变 变小(3)还能听到微弱的 可以【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 C;(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而手机发出的声音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C;(2)减少;不变;变小;(3)还能听到微弱的;可以。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