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1试题试卷含答案.pdf
-
资源ID:45749933
资源大小:622.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1试题试卷含答案.pdf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1/6 期末期末测试测试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40 分分)1.博物馆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文物故事”为主题,展出了精品文物如下图所示。观察文物并判断,此次科普展所讲述的文物故事是关于()头盖骨化石 复原头像 石器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4.礼记 礼运 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材料中的“制度”指的是()A.礼仪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5.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6.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7.右图大鼎是 1939 年 3 月 19 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下面有关此鼎的说法,正确的是()是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 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A.B.C.D.8.战国时期,多国进行了变法。它们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2/6 9.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下列反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儒家名言是()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温故而知新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1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12.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开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A.始称皇帝 B.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C.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D.巨鹿之战 13.近几十年来,考古学者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14.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1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6.“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7.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合称“五胡”的是()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 C.匈奴、鲜卑、羯、氐、羌 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 18.小明同学想写一篇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下列哪一个标题不能入选()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 1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0.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是()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3/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 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B.C.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0 分分)2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下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6 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6 分)(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 分)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文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4/6 馬 马 图一 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二 统一文字 图三 文字的繁体和简体 材料三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4 分)(2)读材料二,请指出图一是什么文字。图二是哪位皇帝采取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哪些历史作用?(6分)(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2 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 54 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5/6 阅读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1)守业之难一诸侯国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 分)(2)守业之难二思想不统一,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3)守业之难三财政问题,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的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4 分)(5)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对西汉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6/6 材料一 (1)请将图示中 A、B、C 三处补充完整。(3 分)A_,B_,C_。(2)请写出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以及战役的特点和结果。(6 分)(3)联系所学知识并观察材料一图示,归纳有哪些政权曾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列举四个)(4 分)材料二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尉迟 尉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影响?(4 分)(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的特点。(2 分)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1/1 期末期末测试测试 答案答案 一、【答案】1.B 2.A 3.C 4.B 5.C 6.B 7.B 8.D 9.C 10.C 11.A 12.C 13.B 14.A 15.B 16.B 17.C 18.A 19.D 20.B 二、21.【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便用利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倾邻国而雄诸候。22.【答案】(1)分封制。秦朝。(2)甲骨文。秦始皇。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意思相近即可)(3)“推恩令”。23.【答案】(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候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4)新疆地区。西域都护府。(5)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4.【答案】(1)西晋 东晋 北魏(2)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东晋取得了胜利,大败前秦。(3)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