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学原料药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docx
-
资源ID:4575144
资源大小:128.61K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兰州化学原料药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docx
泓域咨询 /兰州化学原料药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7一、 国内原料药市场竞争情况7二、 国内医药中间体发展概况8三、 国内医药市场发展概况9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11一、 行业发展趋势概况11二、 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概况13三、 行业主要壁垒13第三章 项目总论17一、 项目概述17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8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9四、 资金筹措方案19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0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20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0八、 环境影响21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1十、 研究范围22十一、 研究结论23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2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1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7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39一、 公司发展规划39二、 保障措施45第七章 运营模式47一、 公司经营宗旨4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8四、 财务会计制度51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58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8二、 董事63三、 高级管理人员67四、 监事69第九章 项目节能分析72一、 项目节能概述7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3能耗分析一览表74三、 项目节能措施74四、 节能综合评价75第十章 劳动安全77一、 编制依据77二、 防范措施79三、 预期效果评价83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方案8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7三、 质量管理88四、 项目技术流程89五、 设备选型方案9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1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方案92一、 项目进度安排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3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配置94一、 人力资源配置94劳动定员一览表94二、 员工技能培训94第十四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97一、 环境保护综述97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7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8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9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9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100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01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2二、 建设投资估算103建设投资估算表107三、 建设期利息10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8四、 流动资金109流动资金估算表110五、 项目总投资11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2第十六章 经济收益分析114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4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8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0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1五、 偿债能力分析12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3六、 经济评价结论123第十七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124一、 项目招标依据124二、 项目招标范围124三、 招标要求124四、 招标组织方式125五、 招标信息发布125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26第十九章 补充表格12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8建设投资估算表12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1流动资金估算表1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8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国内原料药市场竞争情况我国原料药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441家,但主要集中于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宗原料药,未来随着大量专利药的到期,特色原料药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原料药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最早集中在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区域,随着原料药行业的发展,逐渐从集中到分散,形成了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品牌榜,2019年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原料药出口型优秀企业品牌中有20家企业入围,分别位于山东、浙江、湖北、河北、广东、江苏、天津、上海、四川、陕西和山西,其中,山东地区5家,浙江地区3家,湖北、河北和广东分别为2家,其他省份均为1家。随着环保压力加大,监管日益严格以及成本的不断上升,原料药企业呈现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从城市的中心向郊区转移的趋势。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43.30亿元,同比增长10.40%,实现利润407.70亿元,同比增长15.40%;2019年上半年我国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营业收入1,830.90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利润206.10亿元,利润率11.25%,利润率呈现上升趋势。二、 国内医药中间体发展概况医药中间体是指在化学药物合成过程中制成的中间化学品,属精细化工产品,其上游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下游行业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制造业。在医药中间体行业发展初期,因投资较小,利润水平高于普通化工产品,而市场准入门槛又比较低,导致大量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了医药中间体领域。目前,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整体呈现中小企业为主、生产区域集中、业务规模稳定、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特征。近年来,医药中间体新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产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医药中间体行业整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医药中间体是通过化学或生物反应得到的纯度极高的单一化学物质,与化学原料药生产方法类似,故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通常也生产医药中间体产品,其发展水平与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随着大量专利药到期,仿制药将给医药中间体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三、 国内医药市场发展概况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医疗服务便利性的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2018年我国药品总支出达到1,370亿美元,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从2008年至2013年的19%,降到2013年至2018年的8%。预计到2023年,将继续下滑至3%-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从6,075个增长至7,697个;同期,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7,083.26亿元增长至28,185.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53%,利润总额从1,731.68亿元增至3,314.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6%。从2018年开始,受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推进、化学药品注册新分类改革方案初步实施、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两票制”全面实施等医改深化推进的影响,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比2017年下降14.90%和6.64%。同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截止2019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为7,382个,比2017年下降4.09%。随着带量采购等政策的落地及全国推广,预计医药行业企业短期内仍将承受一定的经营压力。中国是全球制药供应链的重要参与方,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等因素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刚性需求的稳步增长提供了保障,加之医疗改革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我国医药企业不断加大对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以及制药水平的提升,未来发展前景仍保持良好。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行业发展趋势概况1、特色原料药市场竞争加剧化学原料药按照产品价值和产品特性可以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大宗原料药是我国原料药行业的主要标签,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宗原料药市场产能过剩严重,在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下,大宗原料药行业已经进入整合期。然而,我国特色原料药增势明显,虽然市场占有率不能和大宗原料药相比,但是增势明显,从长期来看,随着大宗原料药市场的持续回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特色原料药企业转型,未来竞争会有所加剧。2、原料药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得益于全球原料药市场持续增长、原料药产能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持续转移,近几年我国原料药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数量于2015年达到了5,065家,但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以及环保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原料药行业进入整合期,众多小型企业逐渐退出。2015-2018年,我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数量从5,065家减少到4,441家,2018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0,147.50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集中度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的原料药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原料药基本实现园区化生产,打造一批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未来,我国原料药企业将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进行产业升级,改进工艺,随着实力较弱的中小原料药企业的退出,大型原料药企业利用将资本及规模优势进行整合,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改善了竞争格局。3、原料药企业产业升级加快原料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基础,也是我国医药工业的优势子行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起来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与制剂及中成药等其他医药行业相比,盈利水平较低。原料药行业利润水平的稳定与提升主要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具体包括产业链整合、原料药品种的优化、改进技术工艺水平、强化成本及质量控制、推动国内外药品注册认证、实现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等方式。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原料药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迫使原料药企业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盈利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之路。二、 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概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行业保持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药品支出达到1.20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国市场和新兴医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至7和5至8,预计到2023年,全球药品总支出将超过1.50万亿美元。从市场布局来看,全球主要的大型医药集团均属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医药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购并重组,使市场份额增加,市场控制力增强;同时,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三、 行业主要壁垒1、资质壁垒药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在医药行业的准入、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无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药品;药品生产企业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关于技术人员、厂房设施、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条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药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药品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销售该药品。我国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客户往往为国外制药企业,在国外市场销售原料药产品通常需要取得药品注册认证,如美国的FDA认证、欧盟CEP/COS认证,相关认证的难度较大。此外,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对于供应商的要求非常严格,涉及GMP认证、ISO认证、EHS系统认证等,其要求往往高于行业或者国家的标准。2、技术壁垒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研究开发新药品、优化现有工艺,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更是推动整个医药行业乃至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原动力。部分化学药品或由于结构的复杂、或由于合成条件的苛刻,开发新合成路线的难度较大,因此原料药企业的工艺设计能力的重要性愈发重要,企业必须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技术储备和经验丰富结构稳定的研发团队。3、客户壁垒原料药的下游客户多为国内外制剂生产企业,若要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必须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而且要熟悉各国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投入相应的人才、设备、资金等资源使自身符合产品出口国药政部门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并通过客户的现场检查,最终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大多数制剂企业对某一种原料药或中间体一般只会有两到三家合格供应商。医药行业这种独特的购销合作模式,构成了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4、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新产品开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药品生产专用设备多,重要仪器设备依赖进口,费用昂贵,而且为了满足各国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客户现场审计需要,企业还需在安全、环保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若想进入本行业,企业必须拥有相当的资金实力,以承担必须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发展初期的固定费用。5、环保壁垒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行业是国家环保重点监控行业,进入本行业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要求。在目前国内环保趋严的背景下,原料药项目审批严格,河北、浙江等地新建项目均需入园,在同时满足容积率、亩产税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等要求下,若考虑土地成本,完全新建一个原料药工厂投资至少在亿元以上,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第三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兰州化学原料药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园区5、项目联系人:邓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7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公斤化学原料药/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目前,全球原料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有Teva、Pfizer、Aurobindo、SunPharmaceuticals、Novartis、Mylan和Boehringerngelheim等公司,其中,部分知名跨国公司生产的原料药同时用于自用和对外销售。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产品的增加,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在通过新产品创新以及价格优势来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现阶段我市发展面临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396.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667.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62%;建设期利息560.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0%;流动资金4168.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9%。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4396.8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955.4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1441.41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9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0687.4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433.8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9.3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12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9482.32万元(产值)。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苯胺、溴代十八烷、碳酸钠、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氯甲酸甲酯、乙醇、丙氨酸、硼氢化钠、硫酸、甲醇、氢氧化钠、叔丁醇、四氢呋喃、氯化钠、1,4-丁烯二醇、溴。(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反应釜、大袋投料器、冷凝器、转料泵、导热油换热器、板式换热器、TCU循环泵、膨胀罐、真空上料机。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八、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将不致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的同时,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并要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十、 研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十一、 研究结论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8000.00约72.00亩1.1总建筑面积75077.721.2基底面积2688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61.052总投资万元24396.882.1建设投资万元19667.702.1.1工程费用万元16491.202.1.2其他费用万元2525.052.1.3预备费万元651.452.2建设期利息万元560.632.3流动资金万元4168.553资金筹措万元24396.883.1自筹资金万元12955.473.2银行贷款万元11441.414营业收入万元49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0687.47""6利润总额万元8578.48""7净利润万元6433.86""8所得税万元2144.62""9增值税万元1950.47""10税金及附加万元234.05""11纳税总额万元4329.1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5372.64""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482.32产值14回收期年6.1215内部收益率19.3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484.21所得税后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实现生产总值2837.36亿元,增长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5%、1.9%和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就业、物价、收入三项指标表现较好,新增城镇就业9.36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连续跑赢经济增速,有效保持了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定。从机遇来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入实施,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一心两翼”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等政策利好充分释放,兰州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只要我们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前景,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8%,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国家宏观调控由传统强化需求端作用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继续扩大投资、消费、出口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土地、资源、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或引导有效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未来五年,兰州新区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入驻企业的投产,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发挥,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将逐步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政策平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兰州争取到的国家级新区和众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市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四是对外开放的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国家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站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对外开放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大幅提升,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将持续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兰州市将会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略平台。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兰州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二是一产、二产、三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规模小,加工转化水平低,增值链条短。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四是城市建管水平较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大,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三、 创新驱动发展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大兰州新兰州”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建设大都市。打造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着力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和活力城市。打造以兰州为中心、100公里道路交通距离为半径的“一小时经济圈”,提升兰州辐射带动功能,与周边城市、重点城镇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努力把兰州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30%以上,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更大的中心带动作用。着力建设大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兰石化搬迁。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新材料以及城市投资开发等千亿百亿级大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着力建设大枢纽。加快建设“1221”铁路枢纽运输辐射网,兰州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围绕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率先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努力构建“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实现乡乡通省道,村村通四级以上公路。建成中川机场三期航站楼,增加30条以上国际航线,持续提升航空客运能力,打造国际货运航空港,航空货运实现重点突破。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航空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临空经济园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地位持续强化。着力建设大物流。依托交通枢纽、重要通道功能优势,分类分层次设置物流集散中心,形成“342”物流集散中心网。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建设兰西拉、兰银包、兰西乌等物流通道,完善辐射全省及全国各地的综合物流网,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着力建设大市场。充分利用兰州商品集散和辐射周边省区的基础条件,根据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迅速升级的现状,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加快建设区域商贸中心,推动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共同发展,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发展格局,建成辐射周边的大市场。着力建设大平台。依托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机遇,以兰州新区为基础,以国际港务区建设为重点,构建与中西亚及欧洲进行商业贸易、产业合作、信息服务、人文交流、机构互设的大平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区间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发展目标。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达到3050亿元,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65%、16%、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8%以上和5%以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发展,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85%、80%。现代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25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50元,年均增长10.2%。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民参保登记率100%,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5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四版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更加协调配套。交通突破行动深入实施,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路、桥、管、网和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建成“139”路网体系;轨道1、2号线一期工程竣工,轨道3号、4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建成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4.5万个公共立体停车位;建成50座以上景观天桥地道,城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五城联创”取得重大突破,努力争取全国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成功。五、 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主城区兰州新区县城小城镇一体化城乡体系,推进兰州新区和主城区互动发展,高新区和经济区错位发展,县域经济与特色城镇梯次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增长极,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人以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九大产业园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生产总值基本翻两番,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三纵三横一联”快速路系统和“四纵四横”城市骨架路网系统,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建设,构建集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存储、多式联运、辅助管理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快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信、消防设施、地下管廊、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构建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石化、装备制造、南部综合、机场北、飞地经济、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行政文化、科教研发九大园区,谋划与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化运营模式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