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4584856
资源大小:20.1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方法。2.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2、 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3、 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4、 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以38金,32银、18铜的奖牌数,位居全球第二,证明了中国的强国地位。然而在近代,中国遭受了百年屈辱历史。在1934年“九一八”事变三周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二、了解什么是杂文广义: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狭义:指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写得生动、泼辣、有益。3、 体验活动,了解驳论文体。同学们:生活中你有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吗?你是怎么反驳他的?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了吗?(活动1)试反驳:坚持就是胜利。反驳:只有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坚持就是胜利”才能成立。(活动2)试反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很难反驳同学们发现第一个观点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与胜利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从逻辑关系找到突破口,对观点进行反驳,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观点只有一个单纯的结论就很难进行直接反驳。那么我们反驳除了驳论点,还有哪些方法呢?我们先从观点的确立说起。要论证一个论点或者写作一篇立论文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我们的反驳就可以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来进行。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当我们想好反驳的理由后就可以进行驳论文写作了。驳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树靶子打靶子立观点。树靶子就是摆出敌方的论点。打靶子就是批驳敌方的论证。立观点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树靶子、打靶子都是直接批驳对方,立观点是通过证明自己的正确来证明敌方的错误因此是间接批驳。鲁迅先生称自己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既是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我们就以他为范本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吧。四、学习重点成语地大物博: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民请命:为民众的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怀古伤今:怀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种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五、学习“树靶子”。1、学生齐声朗读(2)段思考:对方的论据是什么?得到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论据:1、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2、不久,只希望着国联;3、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2、了解当时的时事背景对方所列的论据具体是指哪些事件呢?论据1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来自于30年代的御用报纸,其称“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论据2只希望着国联指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课下注解1有介绍。论据3: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指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课下注解2有介绍。于是舆论界如大公报1934年8月27日就有社评: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 课下注解4有介绍。 六、学习“打靶子”。1、朗读(35)段分小组思考讨论:作者是如何反驳对方的?学生通过研讨得出:3-5段作者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论点。看(35)段作者认为文章1、2段中列举的这些人的自信力早已失掉,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是相信别的不是相信自己,只是 “他信力”。待到对国联失望后,便把“他信力”也失掉了。鲁迅认为,如果这些人在铁的事实面前失掉了“他信力”何尝不是好事,他们就会“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不幸的是这些人又走到求神拜佛上去,“可就玄虚之至了”。成为了“自欺力”。作者着意审察一个 “信” 字,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做文章,从“自信力”非常有创造性的衍化出 “他信力”、“自欺力”。一环套一环,层层逼近,揭示出事物的真面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七、再读第1段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思考: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八、小结(1-5)直接批驳的内容。文章第1段摆出对方论据。第2段紧接着摆出对方论点。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因为这些中国人有的并不是“自信力”,只有“他信力”发展“自欺力”。所以,在作者看来,这些中国人连“自信力”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失掉自信力”的问题。他们现在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九:知人论世第5自然段最后那一句加点的文字,曾被国民党检察官删掉,这一行为说明了什么“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急于去之。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境况,然而鲁迅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告,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以笔为武器,将杂文当作匕首、投枪,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十:作业:思考题1、研读文章后半部分,想想作者如何证明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的。2、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实践主席“四个自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