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贞观君臣论治 课件37张.pptx
高考文言文复习,传主,文本,选文特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史传作品,篇幅短小行文特点:身份为人在前边, 典型事件在后边, 经历、官位多变, 品格教化文中见。用语特点:精炼概括、文言高频词多,备考策略,1.掌握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谙熟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牢记古代文化常识。2.强化训练,掌握断句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采取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的方式,提高断句和整体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同时要多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如史记、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升思维品质。,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37字,挖空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史书主要有两大体裁,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这两种体裁各有优势,缺点也很明显。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是很破碎。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形成了很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就是纪事本末。是先将重要的事件分门别类,形成独立的篇章,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详述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本末”这个词,原意是指树的根和梢。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袁枢很喜欢读资治通鉴,但是“苦其渊博”,也就是说虽然觉得写得不错,但内容太杂。于是他就“区别其事,而贯通之”,把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从不同的时期里提出来,然后连贯叙述成一个整体。他把各个事件的叙述合在一起成书,因为书的内容来自于资治通鉴,便取名为通鉴纪事本末。这部作品共42卷,记录了239件事,时间可上溯至三家分晋,下至后周世宗时期。,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626年)秋天八月的甲子日,太宗在东宫显德殿登上皇帝之位,唐高祖: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69岁),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9年)武德:武德(618年626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9年。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应用,星象五行生肖时间,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地支),十二时辰:子时(23点-1点)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甲子:干支纪日。干支顺序为第1个。古代以六十年为一个甲子。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高祖、太宗:古代帝王的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即:登上,走上。皇帝登位:受禅、登基、登极、御极、践极、践祚(践阼)、嗣位、禅让(退让)受禅:也称禅让制,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例:626年,唐高祖李渊禅让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自为太上皇。,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出自必修五陈情表(李密)“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020新高考I卷)B.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李世民本非太子,他通过玄武门政变杀害了原本的皇储李建成,逼迫李渊禅位。因为当了太上皇的李渊一直占据着皇宫,所以李世民是在东宫显德殿登基的,并且一直在东宫上朝,直到贞观三年才入主皇宫。东宫即皇太子:储贰:亦作“储二”,太子。 嫡出(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出,与庶相对 庶出:庶,旁支也(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姬妾,或者非正妻的嫔妃所生的孩子叫庶出。)庶:众多(庶务:各种政务;各种事务/富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 相近、差不多 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太上皇,加强,宗室:是中国等亚洲文化圈国家,对君主父系男性血亲的称呼。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大宗伯”、“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再从: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又次一层,同曾祖的亲属关系叫再从。三从弟:族兄弟,同一高祖不同曾祖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族兄弟。唐代以后又称之为三从兄弟。同一天祖不同高祖的同辈人之间则互称为四从兄弟(亲同姓)。例: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同曾祖的亲属关系,同高祖所出的兄弟,即使,阅世未深的青年,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全,皇族子弟,为:被王:封王,封德彝y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敦睦:使友好和睦九族:泛指亲属,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例: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十族:第十族是门生朋友。方孝孺被诛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之人。封:封赐众多的土地、田宅 爵命:封爵受职爵:爵位:公、侯、伯、子、男 酒杯:爵、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尊/樽(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封德彝y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崇:高(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力役:劳力仆役示:给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至公:最公正;极公正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使皇亲国戚友好和睦,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把自己的大公无私给天下人看吧!”,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然:的样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成语: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联:第一人称(寡人、不毂、余、吾、予、仆)所以:用以,用来养:养护劳:使劳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降:(降低标准、身份、等级等)降格要求,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隋朝时,开国县公为从一品爵;唐朝、辽朝、宋朝时,开国县公为从二品爵。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使百姓劳苦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都降格为县公,只有几位功勋卓著的人不降。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盗,区别,盗,贼,偷窃: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转备他盗(强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古义:强盗。指造反作乱的贼寇。例:后贼追至,王(王朗)欲舍所携人世说新语今义:小偷,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或:有的人(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副词,有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重法:严酷的刑法禁:制止哂:微笑。“口”与“西”联合起来表示“太阳西斜的时候,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本义:心情轻松。引申义:微笑。再引申义:嘲笑。赋:赋税 繁:繁多役:劳役 重:繁重,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贪求:永不满足地追求饥:吃不饱、饿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切身:指迫身,意为身为外界所迫不暇:没有时间;来不及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假,暇,瑕,遐,介词,凭借: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动词,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空闲、闲暇,本意是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白璧微瑕瑕不掩瑜,远: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近:迩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顾,顾及顾虑;考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回头、回头看。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寒冷逼迫上身,所以就没有时间顾及廉耻罢了。,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费:花费;耗费自:自然安:副词,怎么、哪里,表示反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代词,哪里。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安逸、舒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全;安定;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降低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要用严酷的刑法呢!”,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海内升平,海晏河清,光风霁月,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是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天下太平。海内:四海之内;天下。古人以为我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遗:给拾遗:座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例:杜甫,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外户不闭:大门不用关闭。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夜不闭户: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名:名声政道:施政的方略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大门不用关闭,商人和旅客可以在野外过夜。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施政的方略。,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自专:自作主张,独断专行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莫:表否定,没有人。,表否定,莫,不,弗,毋,亡,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否极泰来: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决:决断 务:事务相半:各半;相等乖谬:荒谬反常 谀:阿谀奉承 蔽:蒙蔽,亡,灭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逃亡。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之人,逃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丢失。亡羊补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陛:本义指可以借以登高的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对天子的尊称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 诚:如果。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确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分任:分别担任,分别交付,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高拱穆清,高拱,穆清,把双手高拢在袖中。比喻安坐而不须有所作为。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所以为君愿也史记苏秦传,无为,黄老,老庄,黄帝,老子,老子,庄子,1.指天;2.指清和之气;3.谓太平祥和;,海晏河清光风霁月,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张玄素答道:“隋炀帝喜欢独断专行各种政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接受命令遵照实行罢了,没有人敢违抗他。以一人的智慧决断天下事务,即使能够做到得失各半,荒谬反常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上上下下的人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朝廷上考核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善:认为好 擢:提拔赇:意为以财物枉法相谢也。贿赂之意。左右:近臣;侍从 试:试验 赂:l,贿赂有司:官吏的通称。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门令史:掌管府门匹:相配;相比;相当。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同类;友辈(侪、属、伦、族、徒)布帛等织物长度的计量单位。(衣服成套称为袭),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民部尚书: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置为尚书省六部长官之一,由度支尚书改名。唐初沿置,高宗永徽元年(650)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避讳:王昭君/李贺/赵匡美-赵光美-赵廷美谏: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诚:确实当死:判处死罪。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太宗认为他说的很好,将他提拔为侍御史。唐太宗担心官吏大多受贿,秘密地派身边的侍从向官吏行贿,来试验官吏是否受贿。有一个门令史的官吏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想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直言规劝提出:“作为官吏受贿,确实判处死罪。,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道:通“导”,引导 齐:使整齐当官:面对官员 力争:极力争辩面从:当面顺从傥:假如然而陛下让人送礼给官吏们,官吏们接受了,这就是借助法律陷害别人,恐怕这不是所说的用道德来教化、以礼来整治天下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面对官员能够极力争辩,不看我脸色当面顺从,假如每件事都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明:英明任:通“壬”,狡猾骗人的;巧言谄媚的性:性情、性格 恶:厌恶(怙恶不悛:怙:h,坚持。悛:qun,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过:过错、错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本义: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超出,胜过)二十里耳。鸿门宴看望拜访人恒过(犯错误),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分;过于。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37字,表:古代测日影的标杆景:通“影”,影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本义,亮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司马光说:古人说得好:“国君英明则臣子正直”。裴矩在隋朝是奸佞之人,但到了唐代却变成了忠臣,并不是他的性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为忠臣。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影子就会怎样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