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0103—2009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
-
资源ID:4586214
资源大小:129.2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YZ0103—2009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
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1032009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自然概况3.2 有机热载体炉的基本情况3.3 应急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危险源的分析、辨识4.2 灾害后果预测4.3 常见事故的特征(或现象)、后果(或危害)及原因分析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预警5.2 预防机制5.3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4 事故监控措施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10 现场恢复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7.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7.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7.4 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7.5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处理措施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3 应急队伍保障8.4 经费保障8.5 培训和演练8.6 其他保障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5 预案上报9.6 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3 情况调查10.4 资料调查10.5 现场调查11 附则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1.3 制定与解释12 附件12.1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12.2 相关的图表12.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22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有机热载体炉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有机热载体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有机热载体炉事故特征、类型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 企业可视自身规模、拥有有机热载体炉的热功率、数量、使用依存度,成立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本企业具体资源情况实行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2.1.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见图1。2.1.3 应急救援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应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指挥长由XXX担任(一般由企业法人或法人指定授权人担任)。其职责:(1) 组织制订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 设立下属专业小组,并任命相关人员,确定内部机构及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7) 指定专人负责有机热载体炉事故信息的上报和对外报道工作;(8) 负责组织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2.3.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迅速查明设备安全事件、事故的特征、类别、原因、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置方案,现场组织实施应急方案,救援方案报总指挥审定;传达和组织实施审定后的救援方案;负责预案的演练考核工作;负责救援设备、机具、急救物品的选型购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事件、事故调查、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2.3.2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机构主要职责抢险救灾组:根据方案实施情况,机动组成应急小组、设备抢修组和救援组,负责设备抢修和应急时的设备、环境监测等工作。警戒保卫组:负责做好现场保卫警戒、维护秩序、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等工作。医疗救护组:负责对营救人员和受伤操作人员的现场救治、心理抚慰或转送医院治疗。后勤保障组:负责通信、服务、宣传以及后勤物质供应;负责与保险公司的理赔等事故处理工作。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自然概况3.1.1 应说明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3.1.2 说明单位的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3.1.3 说明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3.1.4 必要时,应说明当地的气象、环境情况。3.2 有机热载体炉的基本情况3.2.1 有机热载体炉技术参数:型号、规格、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导热油或气相炉介质的成分和指标要求。3.2.2 燃烧器的型号参数。3.2.3 配备的循环泵等辅机附属设备的参数型号。3.2.4 有机热载体炉制造、安装、投产日期、下次检验日期、修理改造情况等。企业还应当分析有机热载体炉的实际安全状态,是否发生过事故,是否有严重事故隐患尚未治理,各种安全附件和装置是否齐全、灵敏、有效;锅炉岗位持证人员保证在岗;现场紧急处置的器材是否具备等安全状况。3.3 应急救援资源3.3.1 相近单位应急救援资源情况、通信联络方式等。企业应当整理出针对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需要的人力、装备设施、物资供应、通信、资金等资源最低数量要求和技术保障措施,加以组织落实。可以分企业内部和外部两部分资源。3.3.2 企业编制预案时应根据现有资源,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经批准后逐步完善应急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有机热载体炉生产运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归类。运行操作人员要能够辨识危险源。参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有机热载体炉进行危险因素分类,考虑锅炉正常运行、异常(检修)和紧急(事故)状态,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比较多,主要有锅炉爆炸、火灾、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企业开展锅炉事故应急救援应综合考虑这些危险因素。4.2 灾害后果预测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应予以考虑。4.3 常见事故的特征(或现象)、后果(或危害)及原因分析4.3.1 炉膛爆炸(1)现象及危害发生轻微爆炸时,炉膛冒正压,防爆门有可能被冲开。发生严重爆炸时,防爆门全开或防爆膜冲破,炉体及管束等受热面破裂,有强烈的爆炸声。其后果可能是震坏烟道、风道,造成炉墙开裂、倒塌、导热油泄漏,甚至出现钢架变形、位移和火灾等重大事故。(2)原因分析炉膛爆炸大都发生在有机热载体炉启动点火、熄火及低负荷运行的过程中。燃用油气的有机热载体炉,无点火控制程序或程序失灵。点火前,由于阀门关闭不严密、操作失误、先开油门或先通入可燃气体、上次点火不成功等原因,燃油燃气进入炉膛,使炉膛在点火前已存在一定量的可燃气体或油雾,当点火时引起爆炸。燃用油气的有机热载体炉, 无熄火保护装置或装置失灵。有机热载体炉熄火后,运行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能及时切断燃料供应,使燃油燃气继续进入炽热的炉膛,引起爆炸;熄火后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而立即点火,引起爆炸。有机热载体炉当负压运行燃烧不良时,可燃气体在有机热载体炉尾部烟道与漏入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在高温作用下,造成尾部烟道爆炸。当引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有机热载体炉熄火后未及时切断燃气供应,燃气进入烟风道内,重新点火时在风道内发生爆炸。燃油燃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停炉后,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吹扫时间不够,燃油燃气进入或残存在炉膛中,当检修引入明火时引起局部爆炸。燃烧木屑、废木料或煤中掺烧木屑、废木料的有机热载体炉停炉后,没有及时打开炉门或自然通风门,致使燃料中挥发分变成气体析出聚集在炉膛内,当达到爆燃浓度时发生燃烧爆炸。4.3.2 超压爆炸(1)现象及危害爆炸的一瞬间伴着巨响,具有一定压力和相应温度的介质几乎全部冲出炉外,爆炸时释放的能力使有机热载体炉本体破裂、移位,特别是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能够摧毁和震坏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有机热载体炉超压爆炸是最严重的有机热载体炉事故。(2)原因分析用于指示工作压力的压力表未经校验或全部损坏,无法准确显示工作压力,致使有机热载体炉超压。未按规定安装设置安全阀、液面计、自动保护装置等安全附件,或虽然有安全附件,但没有定期检验和检查,导致安全装置失效,无法保证在超压时及时泄放。有机热载体炉导热油中含有水分,在启动加热升压时,水分迅速汽化,炉内的压力急剧上升,导致无法控制的程度。4.3.3 爆管、泄漏(1)现象及危害管路系统爆管时,可以听到介质喷射的响声,严重时会发出明显的爆破响声,高温导热油极易烫伤周围人员,遇明火发生火灾。炉膛受热面管束爆管时,可能会损坏邻近的管壁,冲塌炉墙。炉膛由负压变为正压,燃烧不稳定。严重时烟气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 炉膛受热面管束爆管时,导热油的液位降低,排烟温度迅速升高,烟囱向外冒出浓烟。炉膛受热面管束爆管时,导热油的温度升高,有机热载体炉的出口压力降低。(2)原因分析受热面管束设计布置不当,导致有机热载体流速低,流量不均,导致、涨粗甚至是爆管。 制造安装质量低。用于炉内受热面管材选用不当,施工焊缝质量存在缺陷;管线法兰连接处的密封不当,管线坡度不一致,影响管路强度和导热油循环不良,传热变差,导致管束过热、过烧或泄漏。使用管理不当。未按工艺选用导热油,导致非正常劣化,提前变质;未按规定选用循环泵或停电等工况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未及时清理过滤导热油中的杂质,导致炉管堵塞,甚至干烧。4.3.4 循环系统事故(1)现象及危害液位突然波动剧烈。发生停电或者循环泵故障时,有机热载体循环停止,造成有机热载体超温、分解,或造成受热面金属发生过热,甚至引发爆管等事故。(2)原因分析供电线路或供电设备损坏。正常供电中止,有机热载体炉设备无备用电源或动力。有机热载体炉循环泵或电动机发生故障。停炉操作时,过早停循环泵。停电时,未及时置换炉内的高温介质。4.3.5 爆沸事故(1)现象及危害液位表内液位剧烈波动,甚至看不清液位。气相炉的蒸汽温度急速下降。管道内发出撞击声;法兰连接处漏气、漏液。(2)原因分析在启动过程中,随着有机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其他气体或水分逐渐分离出来。热载体中的水分大量蒸发,造成油路气塞、循环不畅。温度上升过快,导致热载体受热后体积急剧膨胀。气相炉的液位过高。4.3.6 火灾、中毒事故(1)现象及危害火灾和中毒通常是相伴发生的。发生火灾时,可能引起油路系统的连锁反应,使得灾情加大。(2)原因分析盛装有机热载体的固定容器(膨胀器、储存罐)及排气管、进出油管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火灾。采用法兰连接的管路系统,法兰连接处是主要薄弱环节。发生泄漏,遇高温明火易引起火灾。有机热载体泄漏后引起人员中毒。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预警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在编写本专项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2 预防机制重点设备监控措施包含以下内容。(1)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2)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3)定期分析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5)企业日常检查制度。(6)消除事故隐患制度。(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8)XXX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5.3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5.3.1 炉膛爆炸预防措施(1) 司炉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司炉工作业人员资格证书。(2) 有机热载体炉启动、停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3) 加强有机热载体炉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5.3.2 超压或超温爆炸预防措施(1) 严格按照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安装设置安全附件,保证数量、规格、位置。定期校验、检查和维护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表等安全附件。(2) 严格执行热载体化验分析的操作规定,定期、及时进行化验、分析。(3) 按照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有机热载体炉检验。(4) 应及时处理发现的缺陷。5.3.3 爆管、泄漏预防措施(1) 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对有机热载体炉进行定期检验;按规定对导热油进行定期成分分析,必要时及时更换。(2) 应该按要求及时整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3) 严格监控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情况。(4) 对于日常发现的问题,应该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5.3.4 循环系统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2) 加强有机热载体炉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3) 配备备用电源,停电时保证备用动力能够立即启动。5.3.5 爆沸事故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热载体中的水分及其他组分,启动时应按照规定排除炉中的空气、水及混合蒸汽等。(2) 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化验、分析。(3) 已经老化的热载体必须及时更换。5.3.6 火灾、中毒事故预防措施(1) 盛装有机热载体的固定容器(膨胀器、储存罐)及排气管、进出油管等部位应该严禁明火。(2) 法兰连接的法兰连接处应悬挂严禁明火的标识。(3) 健全有机热载体炉房工作区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4)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5)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6.1.1 明确事故发生后内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内容和时限。6.1.2 事故发生后, 当班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同时迅速向应急值班室和本企业最高负责人报告。6.1.3 报告的内容(1) 事故发生地点。(2) 事故设备型号、部位。(3) 事故类型(如爆炸、爆沸、泄漏、火灾等)。(4)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5) 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6) 影响范围。(7)报告人姓名。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建立的应急启动程序,要明确应急启动的条件并规定进入应急启动程序时的责任人和岗位,即明确什么岗位、谁、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路径实现启动。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6.4 事故监控措施指定事故监控人员、明确采用的监控手段和设备。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特别要注意结合设备实际位置,设立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线,编入预案。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8.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6.8.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6.8.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9.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6.9.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6.10 现场恢复6.10.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6.10.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6.10.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6.10.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7.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必要的防毒器材、堵漏器材、灭火器材、应急设备或工具等应急物资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该位置应当有明显标志。平时应当有专人进行维护。7.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如承压设备封堵爆口、危险区域隔离等)。重点突出什么人(如具体操作岗位人员)、在什么位置(如管道泄漏点)、在什么时机(如发现泄漏)、干什么(如堵漏)、用什么装备或手段(如堵漏卡具或其他装备)、如何干(如保护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的具体操作)。7.4 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如事态发展控制不利,如何报告(如用直通电话或者当班负责人),如何请求增援和支持,如何请求启动上级应急方案(如按企业的总体应急预案规定)。7.5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处理措施7.5.1 炉膛爆炸处理措施(1) 炉膛爆炸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燃料供应,关闭引风机及送风机和因爆震开启的人孔门、看火孔等,严密关闭烟道、风道挡板。然后,仔细检查各项设备,并修复好防爆门。(2) 如果爆炸严重,使炉墙倒塌,横梁变形,管子弯曲,锅筒移位等,必须立即紧急停炉检修。7.5.2 超压爆炸处理措施疏散周围人员、按照预案的要求报告,启动应急预案。7.5.3 爆管、泄漏处理措施(1) 发现有爆管、泄漏的现象时,应立即停炉,尽快撤出炉内的明火。 (2) 停循环泵,关闭有机热载体炉的进出口阀,打开放油阀,将炉内的介质放入低位储油罐。(3) 为防止事故扩大,应立即准备灭火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具。7.5.4 循环系统事故处理措施(1) 应立即紧急停炉。(2) 打开所有炉门,降低炉温。(3) 将炉内的热介质放入储存罐,并利用膨胀器中的冷介质对有机热载体炉进行冷却。7.5.5 爆沸处理措施(1) 减弱燃烧,降低炉温。(2) 将水分或混合蒸汽由排气阀及时排出。(3) 采取上述措施时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应该紧急停炉。7.5.6 火灾、中毒事故处理措施(1) 立即紧急停炉,按照紧急撤离程序疏散有机热载体炉附近人员,并对事故有机热载体炉区域进行现场隔离。(2) 迅速关闭与该有机热载体炉相关联的所有热载体阀门。(3)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确保有机热载体炉的油气供应完全切断,按照消防安全的要求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4) 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拨打救援电话。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8.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8.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8.3 应急队伍保障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8.4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8.5 培训和演练8.5.1 应急救援培训(1) 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和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2)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8.5.2 演习(演练)(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3)根据演练后实际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8.6 其他保障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化工设备、危化品和锅炉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信息。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1.1 编制准备 (1) 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 制定编制计划。(3) 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有机热载体锅炉设备基本状况。(4) 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5) 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9.1.2 编制预案 9.1.3 审定和演练 9.1.4 改进措施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2.1 格式(1) 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2) 目录。(3) 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4) 预案内容。(5) 附件。(6) 附加说明。9.2.2 基本要求(1) 使用A4纸打印文本。(2) 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9.3 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4.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9.4.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9.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9.5 预案上报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9.6 监督检查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2)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保全。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10.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10.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10.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10.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10.2.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10.2.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10.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10.3 情况调查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10.4 资料调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事故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1)有机热载体炉的生产档案资料有机热载体炉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有机热载体炉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有机热载体炉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2)有机热载体炉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3)制度和岗位职责执行及落实记录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当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有机热载体炉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0.5 现场调查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10.5.1 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现场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有机热载体炉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10.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10.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10.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10.5.5 安全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截止阀、减压阀、爆破片装置、系统安全联锁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情况。(2)安全保护装置根据液相炉、气相炉的具体不同要求,主要包括:超温报警和差压报警装置、超压报警装置,点火程序装置、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时应有自动调节燃烧器燃烧负荷的装置、炉膛熄火保护装置、具备自动停炉功能的自动调节保护装置等情况。(3)事故涉及的特种设备的附属设备(施)。10.5.6 应急处置情况调查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10.5.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11 附则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1.3 制定与解释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12 附件12.1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12.2 相关的图表(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2) 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3) 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4) 应急机构、队伍、人员通信联络表。(5) 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6) 疏散线路图和安置场所分布图。12.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1) 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2) 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3) 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