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docx
-
资源ID:4587248
资源大小:168.8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docx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系统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学习难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认识其价值。【学习目标】1通过原始文献、图片史料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及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名词解释】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凡超越本能的、为我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包括:(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四)由为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细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结果。中华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中国这一广袤土地上创造的全部文化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问题引领】(1) 阅读教材第一目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1)概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2)结合教材,简要分析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特点。(3)结合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谈谈中国成熟的青铜文明有哪些表现?(4)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知识,填写下列春秋思想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表格。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5)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6)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知识和教材【历史纵横】,列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2) 阅读教材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概括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基本内涵?(三)阅读教材第三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概括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历史和现实价值?【深入探究】【问题探究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材料: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问题探究2】宋明理学的认识材料一:千古绝唱,光耀中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明末清初)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清)戴震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鲁迅: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余英时说:"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原则?【问题探究3】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说明其原因。说明当前弘扬儒学精髓有何意义?【问题探究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作用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哪些有益借鉴?【问题探究5】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这一时段的困境,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问题探究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材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从秦汉时期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至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它又是多样性,比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问题探究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材料: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同中国当代文化相融通,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红旗文摘(2018年06月21日)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要求史论结合)【素养提升】:历史开放性试题-撰写历史小论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材料 从中华文明的特性来看,中华文明虽然源头各异,但都起源于农耕文明。由于对待的生产对象很快从动物转向了植物,所以中华文明从骨子里少了一丝血腥,多了一份宽容,很少有文明霸权意识和侵略特性。中华文明无论是儒、道、释都不专横,都以宽容为特性,提倡“和而不同”。即使在把道家奉为正统,以老子为虚拟祖先的唐朝,儒家和佛教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在中国现实中,往往一座山上既有道观,又有寺庙,还有孔庙,而且个个香火旺盛,互不干扰,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许多文物经常具有两种甚至三种文化的特征;正是中华文明这种宽容的特性,使得它在对待外来文明时不会极度排斥,而是可以慢慢接受,与之共同相处。摘编自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原因小论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闸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教材知识体系】【我的困惑】10